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及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后作出的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在新课程理念标准下,要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评价视野,转变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改革后,通过自身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现对体育课堂评价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新理念 小学体育 课堂评价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切实可行。
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是着重阐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可行性和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提出合乎学生客观实际的目标。正如生活中的我们,太简单的事情无法激发出我们的积极性,太难的事情我们则会畏难而退,学生也是如此。新课程理念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与参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对教师的“教”和对学生的“学”的评价。
1.对教师“教”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也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教师的“教”,如:在教材的授课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是否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愿加入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本教学之外,是否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形成合作与交流、民主、平等的和谐学习环境。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此基础上,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教学活动中应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是否充分指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真正受益终身。
2.对学生“学”的评价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打破传统单纯关注教师的行为、忽视学生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学生是否真正有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思考、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有很好的情绪体验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中看到。(1)自主学习。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训练、锻炼,是否能够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仅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跟着学生走,无条件的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2)合作交流。体育课堂中的合作交流体现在教师在布置完训练内容后,学生之间是否能够自主友好的进行分工合作,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否能够主动请求他人帮助,是否能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是否无障碍,交流语言是否得体,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3)探究、思考。我们可以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还可以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在有的课中,有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探究,这是没有意义的。(4)情绪体验。情绪是一个人兴趣与否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授课或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对于体育练习,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保持对体育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练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练情绪;学练过程是否愉悦,学练的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5)参与热情 。看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练,是否兴致勃勃地自觉进行练习(学、练、创等)。课堂中可充分利用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此类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充分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还要重点关注一节课是否很好达成三围目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各类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体育技能方面达到教学要求,形成有关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自己达到适宜负荷,学生练习密度在30%—40%左右,平均脉搏每分130左右。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能够真正愿意并且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交流合作,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困难,使自己更加自信;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运动水平和效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学生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愿望;能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体育锻炼。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评价模式,提高专业素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求雁.顺学巧评 点石成金—小学体育课堂即时性评价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 运动,2013,02:11-12+121.
[2]刘宗霞,尹玉华.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3,03:69-72.
[3]胡群英.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 青少年体育,2013,03:108-109.
【关键词】新理念 小学体育 课堂评价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切实可行。
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是着重阐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可行性和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提出合乎学生客观实际的目标。正如生活中的我们,太简单的事情无法激发出我们的积极性,太难的事情我们则会畏难而退,学生也是如此。新课程理念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与参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对教师的“教”和对学生的“学”的评价。
1.对教师“教”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也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教师的“教”,如:在教材的授课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是否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愿加入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本教学之外,是否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形成合作与交流、民主、平等的和谐学习环境。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此基础上,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教学活动中应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是否充分指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真正受益终身。
2.对学生“学”的评价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打破传统单纯关注教师的行为、忽视学生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学生是否真正有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思考、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有很好的情绪体验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中看到。(1)自主学习。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训练、锻炼,是否能够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仅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跟着学生走,无条件的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2)合作交流。体育课堂中的合作交流体现在教师在布置完训练内容后,学生之间是否能够自主友好的进行分工合作,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否能够主动请求他人帮助,是否能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是否无障碍,交流语言是否得体,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3)探究、思考。我们可以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还可以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在有的课中,有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探究,这是没有意义的。(4)情绪体验。情绪是一个人兴趣与否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授课或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对于体育练习,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保持对体育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练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练情绪;学练过程是否愉悦,学练的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5)参与热情 。看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练,是否兴致勃勃地自觉进行练习(学、练、创等)。课堂中可充分利用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此类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充分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还要重点关注一节课是否很好达成三围目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各类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体育技能方面达到教学要求,形成有关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自己达到适宜负荷,学生练习密度在30%—40%左右,平均脉搏每分130左右。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能够真正愿意并且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交流合作,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困难,使自己更加自信;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运动水平和效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学生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愿望;能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体育锻炼。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评价模式,提高专业素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求雁.顺学巧评 点石成金—小学体育课堂即时性评价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 运动,2013,02:11-12+121.
[2]刘宗霞,尹玉华.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3,03:69-72.
[3]胡群英.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 青少年体育,2013,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