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作品的同情与快感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我们从别人的实际痛苦中得到快乐,这样解释,那么我们从绘画中获得快感也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只是绘画模仿现实,并且除通常由真的灾难引起的同情之外,还能产生来自艺术模仿效果的快感。悲剧远远不及我们的同类遭受的实际苦难。然而人对人的同情是模仿人性的各种艺术所引起的快感的原因,艺术的情形尤其如此,因为在绘画中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的外形,而且是人的内心活动。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悲剧;快感;共鸣
  一、关于同情的解释
  “人喜欢他感到的怜悯”,但为什么呢?博克提出一种生物学的解释。他认为人靠同情的纽带联系在一起,同情给人的快乐越大同情的纽带就越加强。在最需要同情的地方快感也最大;而在情境最悲伤时,也最需要同情的地方,快感也最大;而在情境悲伤的时候,也需要同情。因为同情给人的如果不是快感而是痛感,我们就会躲避一切苦难的场面,不会给受害者任何救助。因此,悲剧快感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需要,它有益于人类的健康。
  二、关于快感的解释
  鲁迅先生曾有过十分经典的定义,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毁灭后再给人看”。人生便是一场悲剧这不在于人自己的思想或精神是否积极乐观或消沉悲观而觉定,这是生命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人的一生十有八九都是不快乐的,因此人对于不愉快的时刻比对于愉快的时刻记得远远要长久得多,从而也就更有感触和共鸣,从而对于悲剧比对于戏剧更容易激起审美的情绪。而悲伤和痛苦也是自我生命特质的象征,所以人们常说我爱我的不幸胜过爱他人的幸福。在博克的《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一书中这样讲到;“选定一个上演崇高而感人的悲剧的日子,安排最受欢迎的演员,不惜一切代价准备好布景和道具,尽量把最好的诗、画和音乐结合起来;当观众都已入场,一心期待着看戏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在邻近的广场上立即就要处决一名国事犯人;瞬间会场会变得空无一人,这就可以证明模仿艺术家相对的软弱,宣告的同情的胜利。”因此博克把自己的理论放在同一个前提的基础上,即我们的确在别人真正的痛苦和災难中得到快乐,即悲剧快感根本上与喜欢看实际受难场面相类似。
  三、同情与快感的联系
  博克的自相矛盾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为两类:
  (1)我们对受难者的同情产生观看痛苦场景的画面的快感。
  (2)观看悲伤的场面的快感能够加深我们队受难者的同情于怜悯。
  我们如果把这两个命题并列起来,其错误就越显得显而易见了。博克实在不断的论证它。同情是原因,快感是结果。博克说:“在悲剧中揭示出来的正是人类高尚的精神。人在观看痛苦中获得快感,是因为他同情受苦的人。”在博克看来,情境愈悲惨,所需同情愈大,于是体验到的快感也愈强烈。但在事实上,悲剧情境可给人快感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出那个限度,它给人的就不是快感,而是痛感。博克的观点在那个热衷于寻求生物学解释的时代具有其一定的意义,但单纯从生物性的感受和道德的角度来剖析一个更偏重于审美层面的问题,却显得狭隘。“道德同情”是否在分析悲剧快感产生的过程中就没有意义呢?事实也并非如此。
  四、解读绘画作品中的同情与快感
  绘画艺术作品《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绘画的题材出自于《圣经》的新约。读者不想看到这样的充满正义的耶稣被害,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尽管事实是被虚构的),读者也不愿意看到,但恰恰是这样的悲剧留下了不美好的事实这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不但同情,而且在悲伤的情怀中得到了令人无法忘怀的快感。这里的同情就是把我们自己与别的人或物等同起来。当我们发现别的人或物处于那种特定的情景时,我们就会设身处地。想象中把我们自己融入当时的场面,用真实的心去体验耶稣被害的苦难场面,这样的感受就是我们理解的同情。
  籍里柯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梅杜萨之筏》是值得当时画坛肯定的艺术作品,《梅杜萨之筏》的出现意味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公开严厉的批判,这引起了整个法国的轰动。
  《梅杜萨之筏》这样的艺术作品,纵使我们对生活中结局常常怀有圆满和美好的期待,在美好的事物带来的满足感之外却又无法抵抗悲剧带给我们的快感和震撼。显而易见我们从观看作品到理解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因为悲剧场面给予我们的快感和震撼。这样的场面远远比其他的艺术表达形式更能留下心灵上的烙印,这就是悲剧场面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如果观赏者对悲剧产生快感的原因是人性的情感,那么源头是什么呢?在近代美学中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同情”,它常常被用来指审美观照中的同情模仿,这个现象通常被称为“移情”。同情是自觉意识到的,因而主客的同一,在前者就不如在后者那样完全。悲剧画面设定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而是用舞台化、夸张化的形式,将人性中的美丑善恶放大,呈现为一个艺术形象,讲求一种“心灵的真实”,我们并不要求用一贯生活的理性去解释。绘画艺术的特点就可以将《梅杜萨之筏》与我们生活现实的世界区别开来(艺术来源生活,并高于生活),当我们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感受用绘画手法呈现的《梅杜萨之筏》,用超功利的视角去观赏艺术,我们将自己完全代入情感的现实世界,而更偏向于是对崇高的人性和理想化的欣赏。
  五、结语
  有人把悲剧快感的原因总结为安全感,籍里柯说,“每当风浪搏击的时候,从海岸上观看别人的痛楚是一种快乐”。这不是因为我们对别人的不幸而感到快乐,而是因为我们庆幸自己逃脱了这场灾难。”“人总是随时害怕痛苦,在我们这个到处充满邪恶与苦难的世界里,这也是自然界的常态。人所能期望的最大幸福就是能够摆脱痛苦。悲剧的场面能强烈地吸引我们,就是因为在表现各方面都比我们强的人所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时,它大大突出了我们比他们命运好。”当我们看到悲剧中原本比我们在各方面,诸如道德、财富上更为强大的人物遭到我们自身未曾遭受过的灾难时,会对自身的命运产生一种幸运感,甚至产生作为一个小人物对平庸生活的幸福感,同时也会同情这样的遭遇。也就出现了观赏悲剧时的短暂或持久的快感。
  参考文献:
  [1]郎费尔德.审美态度[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三章.
  [2]博克.论崇高和美两种观念的根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56年.第一节至第五节.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052.
  [4]林同华.美学心理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二章.029
  作者简介:
  刘达江(1988—),男,汉族,贵州大方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一、创设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一种升华,更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环境下当好探路人和指导者。本文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学习中成为研究者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有人可能会说,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有什么可研究的呢?其实任何的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然而,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脱离家人和父母的照顾,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适或者焦虑抵抗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幼儿顺利的入园,是每个幼儿园老师都应该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新生入园引起的焦虑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应对策略  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是幼儿迈向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是幼
期刊
摘 要:基层建设是部队建设的关键,抓好基层工作离不开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如何管理基层,是新时期部队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员、如何当好基层带兵人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基层;基层建设;带兵人  基层是部队的支柱,基层建设是部队建设的关键,抓好基层工作要靠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如何管理基层,是现阶段部队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
期刊
摘 要:彼得潘是拒绝长大,热衷冒险的男孩。他永远住在梦幻中的永无岛,成长的代价是失去了幼年时期的纯真。然而彼得潘就是一位永远捍卫纯真的小飞侠。他无拘无束,可是自由过头就是孤独。小飞侠彼得潘有许多别的孩子不曾经历的快乐,但是有种快乐永远与之无缘。他缺少了家人的关爱,也错过了许多生活的经历。人生不可能简单的就像童话世界一样,没有人可以像彼得潘一样永远不长大。  关键词:童年;成长之旅;冒险  最近我重
期刊
首先,学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学校管理部门应经常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经常性地开设各种专题讲座,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安全防范的演习。每学期开学要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消防安全伴我行”、“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等为主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各类教育活动。利用早读、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橱窗等多种途径开展安全主题系列教育。利用安全知识讲座、安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化学的主
期刊
摘 要: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往往比较含蓄,诗人常把无影无形的思想感情蕴蓄在各种具体形象之中,因而鉴赏诗歌时一般要通过认真的揣摩形象、细细地品味语言来把握其思想感情。但在考场上鉴赏诗歌时,考生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吟诵、品味,那么通过抓住诗歌中的描述对象来快速品味“情语”就尤为重要了。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新课标全国卷的真题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关键词:诗歌中的描述对象;思想感情;全国
期刊
摘 要: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被誉为“山东三大秧歌”,胶州秧歌与海阳秧歌被广为人知,二者常常被混为一谈,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胶州秧歌与海阳秧歌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差异  一、胶州秧歌与海阳秧歌的发展起源  (一)胶州秧歌的发展起源  胶州秧歌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胶州市文化志》一文中曾记载东小屯“马、赵二姓,弃家闯关东。在逃荒路上,从乞讨卖唱,后改为边舞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