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5年的发展,如今的大学排名可谓五花八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7个主要的大学排名机构,先后发布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其中,有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连续发表大学排名的评价机构近10个。然而有趣的是,高达76%的人不认可任何一种排行榜,以付之一笑的态度对待大学排行榜。
多年来,对各种大学排行榜的质疑就未断过。例如,排行榜未考虑因为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论文发表量、科研成果以及国际交流频率的不同,使得年轻的专业化院校与老牌综合型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排名的榜单,通常会掩盖学校的特色,反而有失公允;等等。这其中还夹杂着对“钱名交易”的担忧。
笔者认为从功能上来说,所谓的大学排行榜属于“再加工”,由于它对公众对大学的认知和选择产生了影响,俨然具有类似媒体的公共属性,具备了广告的性质,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商业化的竞价排名为搜索引擎服务商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因為搜索信息业务与广告信息业务的混淆而饱受争议,接连卷入了商业垄断、不正当竞争、名誉侵权、关键字侵犯商标权等一系列的民事纠纷案件中。而半商业性质的高校竞价排行所遭受的法律风险要低得多。由此加大问责力度也是遏制竞价排行的有效手段。
能够连续发表大学排名的评价机构近10个,“多国争霸”模式没有带来可信赖的数据,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乃至演变为竞价排名之类的闹剧。要整治大学排行秩序,就要解决大学排行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问题。
从外部讲,让大学排行榜走向科学、规范的途径有三:一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公开与教育信息服务;二是制定大学排行榜行业规范;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而在中国这种浩瀚的高教体系、统计数据缺乏、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出现多家能够负责任的权威媒体发布相关数据,在目前不是件容易的事。
多年来,对各种大学排行榜的质疑就未断过。例如,排行榜未考虑因为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论文发表量、科研成果以及国际交流频率的不同,使得年轻的专业化院校与老牌综合型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综合排名的榜单,通常会掩盖学校的特色,反而有失公允;等等。这其中还夹杂着对“钱名交易”的担忧。
笔者认为从功能上来说,所谓的大学排行榜属于“再加工”,由于它对公众对大学的认知和选择产生了影响,俨然具有类似媒体的公共属性,具备了广告的性质,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商业化的竞价排名为搜索引擎服务商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因為搜索信息业务与广告信息业务的混淆而饱受争议,接连卷入了商业垄断、不正当竞争、名誉侵权、关键字侵犯商标权等一系列的民事纠纷案件中。而半商业性质的高校竞价排行所遭受的法律风险要低得多。由此加大问责力度也是遏制竞价排行的有效手段。
能够连续发表大学排名的评价机构近10个,“多国争霸”模式没有带来可信赖的数据,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乃至演变为竞价排名之类的闹剧。要整治大学排行秩序,就要解决大学排行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问题。
从外部讲,让大学排行榜走向科学、规范的途径有三:一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公开与教育信息服务;二是制定大学排行榜行业规范;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而在中国这种浩瀚的高教体系、统计数据缺乏、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出现多家能够负责任的权威媒体发布相关数据,在目前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