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工程”把欺骗顶在头上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笑话,一个穷人每天都饿得要死.但他的嘴上却总是油乎乎的,好像刚吃过猪肉。原来,他特地弄了一块肥猪肉放在家里,每天出门时都要像我的女友要涂口红一样拿那块肥肉擦一擦嘴唇,制造出吃肉的效果,向世人昭示他是一個天天吃肉的富人。这个穷人虽然可笑,却是中国人的一个代表——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家里有客人来时,我们半夜打扫,努力让客人看到一个漂亮整洁的家,虽然家里平时乱糟糟的有点像狗窝,我们会让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至少我们把男主人、家里的长子。一或者最喜欢的孩子打扮好了,虽然实际上家里还有人衣衫褴褛、光膀露腚。如果来的是重要客人,比如是来相亲的.当然更得使出全身解数,把我们的家、把我们自己弄得好看一点。咱们中国人,就是要个面子!
  当然,要说往嘴上抹猪油这种事情。谁也不可能比得上咱们的有些领导,咱老百姓再要面子也只能是小打小闹,人家已经把装潢门面上升为“工程”,叫做“形象工程“。通常老百姓称之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凡交通便利的大街、大路边.那些外人特别是上级领导最容易到达的地方,一定有许多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街道、高楼大厦和金碧辉煌的“亮许的微笑的。
  不仅有实物的形象工程,我们还有语言的形象工程——看看报纸杂志连篇累牍的文章、书店里堆积如山的书籍吧——不小是“表态”文章各级干部及许多群众,在各种场合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表态”。就像演员进入角色、登上舞台一样,做出力求让领导满意的表演,制造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气象。据说,语言的形象工程有的时候比实物的更有面子,更容易让上级领导陶醉,“纤笔一支何所似,三千毛瑟精兵”说的是笔杆子开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要骗人!
  在我们的社会里,“形象工程”还不只是道德问题,还是一个制度的问题。也许普通老百姓“死要面子”,与隋炀帝把肉和丝绸挂在树上给外国人看、让外国人在长安吃饭不要钱的虚荣心有点相似,而领导死要面子则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多少也是不得不要,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上级官员手里,他们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提拔。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长期处于一个以人身依附、缺乏独立人格为特征的社会关系中——在家庭、家族里我们依附于家长、族长,在社会上,我们依附于掌握国家机器的皇帝。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生存,常常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虽然你做得怎么样也很重要.但关键却在于别人特别是上级领导的评价,你内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不一定有人关心,但人家承认或者公认你是什么人才最重要。
  在许多地方,之所以存在面子背后的疮疤,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就光工程”让你眼花缭乱——城市越大,其财力自然也就越大,形象工程就越豪华。越有面子——虽然穿过街面就是又挤又乱的大杂院和棚屋,有点让人触目惊心。即使在小城镇.也会有一些精心装扮了的建筑物来慰藉你的眼球——虽然这些建筑物后面往往到处是脏兮兮的垃圾,让你目不忍睹在农村,你肯定可以看到“万亩科技示范田”、“万亩蔬菜大棚”、“万头养猪场”、“万只养鸡场”、“万顷浅水藕”之类,大开眼界。形象工程总要有宏大的场面,领导级别有高低,形象工程的气派也就有不同,气魄小一点的领导可能会搞上“千”字号的,怎么也得“百”字号的,而绝不至于撑不起你的眼皮。于是,街上和路上驶过领导的专车,就好像鲁迅笔下“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便有摇头晃脑的文人歌颂“真是农家乐啊”一样,我们的领导也会频频颔首,并露出赞对敌人作战的威力.对领导有时也毫不逊色。
  不管是领导的形象工程,还是我们老百姓的死要面子,我们的动机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自己真实存在的不那么好看的东西坚决掩藏起来.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疮疤1所谓死要面子,总是因为有一些东西见不得人、需要遮盖,否则,要”面子”干什么呢7拿我们的领导来说.现在我们的口号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拿不出气魄宏伟的高楼大厦也就罢了,如果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的境况也触目惊心地暴露出来,人家不是要质疑你是怎么“领导”的么?不用华丽的语言和物质隐瞒真相,怎么显示形势大好到处莺歌燕舞的局面呢?关学者的话说,这叫做“以善伤真”——为了追求别人的好评而不惜损害事物的真实性,用大实话来说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搞形式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欺上瞒下,那许多死要面子的”面子工程”,实质上就是把欺骗顶在头上,公是我们的领导把发展的机会给了那些“面子工程”、让它们吃了偏饭,才在使它们好看的同时让别人难看。虽然许多“形象工程”本身确实是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给许多老百姓带来了利益,但领导的“形象工程”确实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机会的不均等和不公平,损害了那些“疮疤“们本来应有的利益.人为造成了许多“弱势群体“。所以,“面子工程”或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上的问题而形成的失误,比如,相对中国农村来说,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小城市、大城镇、小城镇.大大小小的城市,就是我们中国的“面子”,而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则很没“面子“,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初期采取的城乡二元发展战略的后果,这是由领导者的认识水平决定的。另一种类型则是赤裸裸地装饰领导者自身形象的行为,决策者在非常在乎那些掌握他人命运的强势群体对他们的看法的同时,几乎是完全不在平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感受。说到底,那些违背人民利益要求的“形象工程”恰恰是“丢脸”的表现。这简直已接近“死不要脸”的程度,而绝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者应该有的“形象”!
  (责编/晓艳)
其他文献
保镖业缘何吃香  我有个朋友是搞武术的,在本地颇有些名气,好多小青年都跟他学武。我问他,你们这些徒弟将来有出路吗,你可别误了人家的前程。他说.出路好着呢,凡是学得好的,都叫南力的有钱人给聘走了,当保镖,待遇高着哩,比你们这些耍笔杆子的人还强。  我们山东菏泽这几年武术学校越开越多,越开越红火,有的学校在校学生突破了一万人,外国的学生也有慕名而来的,我就见过一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娃娃在操场上踢腿。这些
期刊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巴西圣保罗的一场演讲中说道:“我非常热爱总统这个职务,如果可能的话,我真希望自己能够一生一世都当总统”。  权力的滋味到底多好,能让克林顿先生如此留戀职位,网友老雕在《权力的滋味》一文讲李立群的相声《台湾怪谈》有一段很精彩李立群大声在舞台上向观众宣布,“这里不许抽烟啊,这里,是绝对不允许抽烟的。”然后,他自己点上一根烟,抽了起来,然后自言自语道:“我从小就在揣摩特权的滋味。”全场
期刊
夏天到了,这是一个让人的心情最愉快的季节.街上的漂亮女孩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女孩会越来越漂亮,我提出了几个假说第一,营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对于女孩的容貌不无裨益,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漂亮女孩会越来越多,第二,人口流动性的提高使得女孩纷纷到大中城市找工作,因为她们在这里能够找到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所以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的程度和街上女孩的漂亮程度正相关,第三.观念的改变一方面使得女孩更加勇敢地层
期刊
黄迪章,男,3 7岁,湖南娄底人,高中毕业。自由作家。  初次见到黄迪章,是在北京的公交车站。他是一个残疾人,双腿无法行走,双臂拄着两根木制的拐棍。他看我背着相机,以为我是记者,便主动上前和我说话,他转过身背对着我,请我掂量掂量他身后的黑书包。 那是个实实的,被装得几乎没有空隙的背包,很沉,里面全是他的书稿。才知道他是个不畏艰辛,拄着拐杖从湖南赶过来想和出版社联系出书的自由作家。  他告诉我他曾
期刊
宠物没有什么用,但能让人格外用心去喂养它,“小蜜”活得很好的道理也跟宠物一样。道家们就是从这些诸如“朽木”、“木鸡”、“瞽盲之人”等物事上看出“傻”和“痴”、“笨”和“呆”的好处的。今天这些词都成了骂人话,须知在数千年里,它们可是莫大的褒奖,随便翻翻中国的文化史,就能找到一长串以“痴呆聋哑疯盲”为字号的名人。白居易的名作《新丰折臂翁》里的主角就用断臂免役的办法躲过上战场。所有这些计谋所指向的目标只
期刊
处女膜是人身上,准确地说是女人身上的一小片肉,这小小一片肉因为处于战略要塞,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有点销声匿迹,到了近几年,它又大有一举收复失地的架势。在有的国家,人们甚至怀疑这片肉对人没有什么作用。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处女膜即使破裂,也有办法修补,而且足以达到以假乱真地步,一个已失身的女人完全可通过造假获得一纸处女膜完整的医学证书,凭借医院鉴定和公证机关的证明,再风流的女人也会摇身一变,成为作风
期刊
中国人对废铁需求很大。它们会被熔掉,然后运到中国,回来时便是洗衣机!  ——英国、罗马尼亚及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下水道井盖以惊人的速度被盗不翼而飞,部分人士称此现象为“中国大外卖”或“井盖大劫案”,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带动废铁价格急升,世界各地的窃贼窥准此良机,把街道上的井盖偷走赚钱。    钓鱼岛不一定能够钓到很多大的鱼,可是却从19世纪开始,吊起日本的胃口。  ——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
期刊
整日里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整日里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手拿笔记本,敲百家门,问百家事,没有着装,没人欢迎,常常被人赶出来吃闭门羹。这就是我的工作——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员。  很多人不明白我是做什么的,在人们心中,常常出入村屯或居民家中的政府官员除了收税的,就是要钱的,检查的,罚款的……每次我都要费嘴皮子解释,老百姓才半信半疑勉强同意和我合作。身为调查员,在政府和老百姓中间穿针引线,把群众的喜怒哀乐苦
期刊
1995年3、4月间,东北某省奶头山市夹皮沟县政府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前往山西省太原市进行考察。据说他们是为了招商引资和输出劳务而去的。  与此同时,该县葡萄乡芳龄20的小芳也只身前往太原,准备试一试那里的水有多深,看能否在那儿下海游泳。  一个官方团体,一个民间女子,同时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太原。他们的考察同为商务活动,但投入不可同日而语,效益也大相径庭,值得作一番比较研究。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
期刊
“逮虫子”致富  蟋蟀又名蛐蛐,旧时人们眼里,玩蛐蛐的人不是痞子就是闲汉。在农村,人们一直把蟋蟀当作糟踏庄稼的害虫,惟恐其不死。  但是山东省宁阳县一位名叫周加旺的青年,却以他的慧眼,敢为人先。他玩”蟋蟀”而不丧志,靠抓蟋蟀富甲一方之后,又带领着一村父老乡亲共同”抓蟋蟀”,奔向小康之路,  周加旺,出生在宁阳县泗店镇罗河村的一个贫困农家。高中毕业后,周加旺怀着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只身前往内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