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于体育彩票、福利彩票较为熟悉,但听说过国防彩票么?近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准备在全国发行一种国防彩票,筹集国防经费用以支持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发展。据俄罗斯《导报》近日公布的消息,相关部门已经为这种国防彩票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胜利”彩票。按计划,“胜利”彩票将在全国设2万多个发行点,发行期限为5年。国防部希望借此筹集30亿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资金。
最早发行国防彩票的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因为美国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由美国国会批准发行了4种彩票,直接从民间筹集军费。受此启发,此后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慈善等彩票开始兴起。因为彩票业具有明显的盈利甚至博彩性质,和平时期尚没有发行国防彩票的先例。这次俄罗斯政府如果公开发行,无疑是开创了现代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先例。
军队的战斗力离开经济的支持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军队建设“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往是用钱堆积起来的。一战时期,新技术兵器的出现和使用使研制、购买武器装备的费用占战争费用总额50%以上,各主要参战国的直接军费总额达2080亿美元。二战期间,由于飞机、航空母舰、潜艇、远程火炮及摩托化技术装备的大规模使用,军费支出的势头随着战争的持续而一路飙升。各主要参战国的直接军费总计13520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6.6倍。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耗资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约3亿美元,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更是一个巨大的吸金黑洞。据有关资料披露,开战初期仅美军后勤就与地方签有50万份合同,价值达400亿美元。
干脆直接印钞票
在军费筹集中,通过预算调整、增加税收、多印钞票的方式最为直接。2006年黎以冲突中,以色列除接受美国10多亿美元的援助外,就是通过预算调整以筹集作战费用。据报道,以色列政府宣布,2006财年预算开支中的22亿以色列镑(5.06亿美元)已转为用于战事,卫生部、福利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都被缩减,教育部等其他一些部门2007财年预算也被缩减。战时增税是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各国主要是通过扩大征税范围,增加税种,提高税率,降低起征点等来实现。除平时按税种课税外,还要增加很多适应战争需要的新措施,如增加税目、增设税种、提高税率、降低或减免税收优惠等。
在军费筹集中,扩大货币发行量、多印钞票的方式无疑是最快速、最便捷的。如英国1914年7月31日的钞票流通额是1.68亿磅,到1918年12月31日钞票流通额达4.46亿磅,多印的2.78亿磅自然就作为军费开支;德国在1914年,钞票流通额为15.75亿马克,到1918年达51.25亿马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为筹措军费大量发行纸币,总额达565亿马克。不过,增加货币发行量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诱发通货膨胀。因此,在运用这种军费筹措方式时,也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据统计,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和日本1945年年终时流通货币量比1938年年终时增加了18倍。美国在二战时期利用联邦准备银行发行银行券的办法,也导致流通货币量由1939年底的75.98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78.2.6亿美元,结果导致了经济中的一些问题。
美国的战争债券不敢发了
发行战争债券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军费筹措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债券还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原则。购买债券者往往是生活相对富裕者,因为民众用来购买债券的钱并不是他们平时节省的生活开支,很多人只是把准备用于生产投资的钱用来购买了战时债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曾指出:“在战争爆发的瞬间,或者说,在战争似要爆发的瞬间,军队必须增大,舰队必须装备,防军驻在的都市,还须供给武器、弹药及粮食。总之,在危险临到的瞬间,就得负担一项马上就要的大费用;这费用是不能等待新税逐渐地慢慢地纳人国库来应付的。在此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除了借债,政府再不能有其他方法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发行的第4期战争债券,威尔逊总统为其取名“自由债券”,三个星期内募集额达69.93亿美元,英国发行的第3期公债也高达48.1亿美元。二战中,战争债券的发行同样为军费的筹集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12月,美国政府发行了8期战争债券,每次销售都超过了预定计划。当时,总统罗斯福从财政部长摩根索那里购买了第一份战争债券。1942年11月30日至12月23日,第一期战争债券预计发售90亿美元,实际售出130亿美元。以后每期都比预计多售出几十亿至百亿美元不等。1945年10月,最后一期战争债券被称为“胜利债券”,销售结果是210亿美元,完成预定110亿美元计划的192%。1946年1月3日,随着最后一笔胜利债券存入国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债券史也落下了帷幕。在这段时间里,美国战争金融委员会总共售出了1857亿美元的战争债券。虽然企业是战争公债的主要买主,但超过8500万的美国民众购买了总值约500亿美元面向个人发售的战争债券,当时美国的总人口只有1亿3000万。二战期间战争债券的销售成绩在美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2001年的“9·11”后,美国财政部在国会的支持下于12月发售战争债券——“爱国债券”,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首次发行战争债券。到2002年7月实际售出15.7亿美元,超出计划4.19亿。这一热销场面反映了美国民众在遭受外来打击后激发出的爱国热情。 “9·11”后,国会紧急拨款400亿美元以控制灾难之后的局势,其中128亿美元用于在阿富汗军事行动和加强本土安全。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提交的2002年度国防开支预算是3289亿美元,用于试验开发导弹防御体系和改善军人的生活水平,比年初提交的预算增加了1840亿美元。对于增长如此迅速的开支而言,区区15.7亿美元的战争债券无疑只是杯水车薪,它发挥的象征意义恐怕远远大于实际作用。
历史上,战争债券的热销是以公民的爱国热情为基础的,为了鼓励国民购买,它被冠以战争债券、爱国债券、自由债券、胜利债券等各种既响亮又“崇高”的名称。美国在二战期间能够发售数量如此巨大的战争债券,关键就在于举国上下的一致支持。此后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再也没有发售过战争债券,这并不是因为美国没有再打仗,而是因为美国百姓的反战情绪。如今,美国举着反恐的大旗,全世界出击更加频繁,导致本来就全球第一的军费更加蹿升,更有名目众多的反恐专项拨款,加之经济的衰退和伤亡的提高以及反恐成绩的尴尬,“抵制战争债券”的呼声开始高涨,“爱国债券”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评价战争债券是一个“不仅愚蠢,而且有害”的馊主意。
最早发行国防彩票的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因为美国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由美国国会批准发行了4种彩票,直接从民间筹集军费。受此启发,此后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慈善等彩票开始兴起。因为彩票业具有明显的盈利甚至博彩性质,和平时期尚没有发行国防彩票的先例。这次俄罗斯政府如果公开发行,无疑是开创了现代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先例。
军队的战斗力离开经济的支持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军队建设“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往是用钱堆积起来的。一战时期,新技术兵器的出现和使用使研制、购买武器装备的费用占战争费用总额50%以上,各主要参战国的直接军费总额达2080亿美元。二战期间,由于飞机、航空母舰、潜艇、远程火炮及摩托化技术装备的大规模使用,军费支出的势头随着战争的持续而一路飙升。各主要参战国的直接军费总计13520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6.6倍。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耗资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约3亿美元,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更是一个巨大的吸金黑洞。据有关资料披露,开战初期仅美军后勤就与地方签有50万份合同,价值达400亿美元。
干脆直接印钞票
在军费筹集中,通过预算调整、增加税收、多印钞票的方式最为直接。2006年黎以冲突中,以色列除接受美国10多亿美元的援助外,就是通过预算调整以筹集作战费用。据报道,以色列政府宣布,2006财年预算开支中的22亿以色列镑(5.06亿美元)已转为用于战事,卫生部、福利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都被缩减,教育部等其他一些部门2007财年预算也被缩减。战时增税是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各国主要是通过扩大征税范围,增加税种,提高税率,降低起征点等来实现。除平时按税种课税外,还要增加很多适应战争需要的新措施,如增加税目、增设税种、提高税率、降低或减免税收优惠等。
在军费筹集中,扩大货币发行量、多印钞票的方式无疑是最快速、最便捷的。如英国1914年7月31日的钞票流通额是1.68亿磅,到1918年12月31日钞票流通额达4.46亿磅,多印的2.78亿磅自然就作为军费开支;德国在1914年,钞票流通额为15.75亿马克,到1918年达51.25亿马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为筹措军费大量发行纸币,总额达565亿马克。不过,增加货币发行量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诱发通货膨胀。因此,在运用这种军费筹措方式时,也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据统计,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和日本1945年年终时流通货币量比1938年年终时增加了18倍。美国在二战时期利用联邦准备银行发行银行券的办法,也导致流通货币量由1939年底的75.98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78.2.6亿美元,结果导致了经济中的一些问题。
美国的战争债券不敢发了
发行战争债券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军费筹措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债券还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原则。购买债券者往往是生活相对富裕者,因为民众用来购买债券的钱并不是他们平时节省的生活开支,很多人只是把准备用于生产投资的钱用来购买了战时债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曾指出:“在战争爆发的瞬间,或者说,在战争似要爆发的瞬间,军队必须增大,舰队必须装备,防军驻在的都市,还须供给武器、弹药及粮食。总之,在危险临到的瞬间,就得负担一项马上就要的大费用;这费用是不能等待新税逐渐地慢慢地纳人国库来应付的。在此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除了借债,政府再不能有其他方法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发行的第4期战争债券,威尔逊总统为其取名“自由债券”,三个星期内募集额达69.93亿美元,英国发行的第3期公债也高达48.1亿美元。二战中,战争债券的发行同样为军费的筹集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12月,美国政府发行了8期战争债券,每次销售都超过了预定计划。当时,总统罗斯福从财政部长摩根索那里购买了第一份战争债券。1942年11月30日至12月23日,第一期战争债券预计发售90亿美元,实际售出130亿美元。以后每期都比预计多售出几十亿至百亿美元不等。1945年10月,最后一期战争债券被称为“胜利债券”,销售结果是210亿美元,完成预定110亿美元计划的192%。1946年1月3日,随着最后一笔胜利债券存入国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债券史也落下了帷幕。在这段时间里,美国战争金融委员会总共售出了1857亿美元的战争债券。虽然企业是战争公债的主要买主,但超过8500万的美国民众购买了总值约500亿美元面向个人发售的战争债券,当时美国的总人口只有1亿3000万。二战期间战争债券的销售成绩在美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2001年的“9·11”后,美国财政部在国会的支持下于12月发售战争债券——“爱国债券”,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首次发行战争债券。到2002年7月实际售出15.7亿美元,超出计划4.19亿。这一热销场面反映了美国民众在遭受外来打击后激发出的爱国热情。 “9·11”后,国会紧急拨款400亿美元以控制灾难之后的局势,其中128亿美元用于在阿富汗军事行动和加强本土安全。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提交的2002年度国防开支预算是3289亿美元,用于试验开发导弹防御体系和改善军人的生活水平,比年初提交的预算增加了1840亿美元。对于增长如此迅速的开支而言,区区15.7亿美元的战争债券无疑只是杯水车薪,它发挥的象征意义恐怕远远大于实际作用。
历史上,战争债券的热销是以公民的爱国热情为基础的,为了鼓励国民购买,它被冠以战争债券、爱国债券、自由债券、胜利债券等各种既响亮又“崇高”的名称。美国在二战期间能够发售数量如此巨大的战争债券,关键就在于举国上下的一致支持。此后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再也没有发售过战争债券,这并不是因为美国没有再打仗,而是因为美国百姓的反战情绪。如今,美国举着反恐的大旗,全世界出击更加频繁,导致本来就全球第一的军费更加蹿升,更有名目众多的反恐专项拨款,加之经济的衰退和伤亡的提高以及反恐成绩的尴尬,“抵制战争债券”的呼声开始高涨,“爱国债券”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评价战争债券是一个“不仅愚蠢,而且有害”的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