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致幽秀 逸趣横生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董其昌作为画坛领袖,针对纤弱无力的画风提出了新的艺术主张。他认为扭转时弊需要学习古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元四家”等南宗大家,并提出了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南北宗”论。
  卞文瑜与“画中九友”
  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和理论影响颇为广泛,影响了当时与之交往密切的文人画家。有“太仓才子”之称的著名诗人吴伟业以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骢、张学曾、王时敏、王鉴九位画家为蓝本作七言歌行《画中九友歌》,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摹出一幅生动传神的文人画家的群像图卷。“画中九友”的称谓约定俗成并延用至今,成为中国书画史上明末清初画坛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因诗歌而给画家群体冠名亦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的美谈,如吴大澂作《画中七友歌》,叶恭绰作《后画中九友歌》等等。
  被誉为“画中九友”之一的卞文瑜(约1576-1655),江苏苏州人,字润甫,号浮白,亦号花龛、萝庵,善画山水。其绘画风格早期受“吴门画派”影响,与赵左相近,后从董其昌学笔法。他生性淡泊潇洒,居无定所,终生优游于江南的青山秀水之间,传世作品也多选择描绘其熟悉的江南小景。吴伟业对卞文瑜很熟悉,故而写出这样的诗句:“花龛巨幅千峰稠,小景点出林塘幽。晚年笔力凌沧洲,幅巾鹤发轻五侯。”从诗文之中可见吴伟业既品鉴过他绘制的巨幅大作,也欣赏过他的清幽小景,才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卞文瑜的画作之美及晚年的潇洒超迈之态。“画中九友”显然不能简单定义为绘画流派,因为九位画家的绘画风格不尽相同,共同之处应为他们同属注重笔墨韵致的文人画体系,也即以董其昌的“南北宗”为绘画理论中心,故而董其昌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尤其是卞文瑜,晚年的笔墨情趣和艺术主张与董其昌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吉林省博物院藏卞文瑜《仿古山水册》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有卞文瑜所作的《仿古山水册》,是本院于上世纪50年代征集所得。是册为纸本,纵24.6厘米,横15.5厘米,共计10开,或墨笔,或设色,淡雅清丽,笔墨精谨,布局奇巧,皴法细密。纵览此册,可见画家在方寸之间营造淡逸清幽意境的非凡功力。现将此册页详介如下。
  其一(图一):此图仿佛是画家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远山平缓,洲渚环绕,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叶孤舟。近处树荫下茅屋坐落,岸边杂树丛生,屋中有一人临窗沉思。画面题“文瑜仿北苑(董源)”。钤“文瑜”白文印。此页以浓淡干湿错落有致的墨点,点缀出疏林浓荫。画面中石青点染的山石,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其二(图二):墨笔点染树木,水润华滋,远山云雾升腾,一派空灵温润的江南景象。画面题“文瑜仿米家山(米芾)”。钤“文瑜”朱文印。
  其三(图三):此页为淡设色,图中树干、山石、房屋、小径均以淡色皴染,彰显树木苍翠欲滴。溪水从山中潺湲而下,一条小路则蜿蜒而上,直至隐没在山峦深处。整个画面构思生动而奇巧。画面题“仿宋人笔,文瑜”。钤“文瑜”白文印。
  其四(图四):图中飞瀑如银链般垂挂在远山之上,郁郁勃勃的青松之下,一高士端坐于石上观水。画面题“仿松雪翁笔(赵孟頫),卞文瑜”。钤“文瑜”白文印。
  其五(图五):此页用简笔淡墨写出,浓墨略加点染,与其他页画法均不同,虽未题写临仿何人,仍能窥见倪瓚的笔意,由此可见卞文瑜仿古涉猎之广。无题。
  其六(图六):淡设色绘江南小景,远山如黛,烟云秀润,近岸垂柳依依,水岸边草木丰泽。江渚之上波光幽幽,两位逸士在舟上垂钓,一派恬淡宁静的江南景色。无题。
  其七(图七):此页用大块的淡赭色皴染山石,山石耸立,水渚环绕流向远方,意境深幽。近处坡上树木疏落,树下掩映着竹篱茅屋,屋中有高士独坐。高士的红衣为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整个画面呈现明亮温暖的色调。画面题“仿黄子久笔(黄公望)。文瑜”。钤“文瑜”白文印。
  其八(图八):此页近处缓坡上以干笔勾画几株老树,蓊郁的树荫下掩映着茅屋,渐远的山坳中错落着几处房舍。画面题“仿巨然笔,卞文瑜”。钤“文瑜”朱文印。
  其九(图九):此页布局独特,可见元人山水画之笔意。画面呈“之”字形的构图,近处山石之上的树木枝繁叶茂。转过山石,松树掩映下坐落着茅屋,远处山峦云雾缭绕,整个画面曲折回环,幽深渺远。无题。
  其十(图十):此页山石皴法细密,树木勾勒用笔劲挺。画面题“辛未秋七月望画,仿北苑笔(董源)。卞文瑜”。钤“文瑜”白印。由题记可知此册页作于辛未年(1631),是年作者56岁,为其盛年精品画作之一。
  卞文瑜《仿古山水册》曾被清末民國大收藏家之一的颜世清收藏,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寒木老人、瓢叟,擅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收藏颇富。颜世清先生亦精于鉴赏,本册后有颜世清先生跋文一页(图十一),跋文如下:“卞润甫为画中九友,当时推崇甚重。余廿载在京师阅润甫画无虑数十件,曾无一佳者。颇疑名不副实。今得此册,始信不凡。其画与烟客相近而潇洒殆过之,良由奉常临古略拘,润甫掉臂自运而仍不离规矩。夫书画一道,余尝论之,虽师古人还须有我。若有清一代,石溪、石涛野遗端伯穆倩古风皆能独树一帜,不随人俯仰。当时‘四王吴恽’盛名鼎鼎。诸君未(常)尝染王恽丝毫形影,可谓画中豪杰,若等而下之,余无讥焉。已未祭灶前一日。瓢叟并记。”钤印:“寒木堂”。观题记可知跋文书于乙未年(1919),真实记录了卞文瑜《仿古山水册》的流传及收藏经历,藏家本人对其画作的艺术评论,为后人研究卞文瑜书画提供了珍贵详实的资料。
  从卞文瑜《仿古山水册》及存世作品分析,可见其深受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形成了“笔致幽秀,逸趣橫生”的艺术特色。
  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的珂罗版双层宣纸精印的《卞润甫山水册·九友之一》计有14页,收卞文瑜山水画十帧,其后有秦祖永等人题记,秦祖永对卞文瑜有这样的评论:“笔致松秀、静逸,无美不臻。真元人法乳。当时尤亲炙思翁,故画境独与思翁相近”。董其昌主张学画的主要途径以遍临南宗诸家为主,提出了“不必尽似”的师古而不泥古的主张。观卞文瑜此册的页面多题写仿古,画面题记有仿董源(二帧)、巨然、米家山水、赵孟頫、黄公望和宋人笔意,其余三幅无款印记。可见卞文瑜不仅笔墨风格与董近似,绘画主张也遵从董其昌。最终形成了以南宗为旨归,融汇宋元诸家,“笔致幽秀,逸趣横生”的艺术特色。顺治七年(1650)王时敏筑西庐,卞文瑜为其绘制了巨幅壁画,精美绝伦。吴伟业亦应王时敏之约觞咏其中,作诗歌《西田招饮诗》记之,其中有“卞生工丹青,妙手固谁匹。山村贪无人,取意先自适。想像生云烟,为我开素壁。了了见千峰,可以携手入。道人十年梦,惆怅平生屐。此地足卧游,不负幽人室” [1]之句。文中的“卞生”即为卞文瑜。由此可见卞文瑜亦可绘精妙的高幅巨制,然千峰耸立可携手同游的巨幅画作已踪迹杳然,只能从吴梅村的诗句中体味其妙处了。其存世作品以山水小景居多,如堪称其晚年代表作的上海博物馆所藏作于庚寅年(1650)腊月的《梅花书屋图》轴,册页则更为多见。现所知吉林省博物院藏卞文瑜绘山水册,作于辛未秋(1631),南京博物院藏山水册作于甲戍小春(1634),两个册页创作时间相差无几,题材皆为仿古山水,风格变化并不明显,其作品体现了“布局结构殊有思致,树石钩剔颇具笔意”的特色。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祝王时敏六十寿山水册》作于辛卯中秋(1651),为卞文瑜晚期作品。王鉴于康熙元年(1662)为《仿古山水册》题跋:“先生学画凡五十载,唯知赵文度一派。晚年始与余交,及遇娄东奉尝烟翁,乃见画中董、巨及元四家真迹。每至娄中观古人画,则伏卧其下,不忍释手。”[2]卞文瑜晚年与王鉴交往,得见古人真迹,其画风亦发生了些许变化。但他毕生遵从的旨归从未偏离吴门画派和董其昌的主旨,所以终其一生画风变化不明显。
  颜世清先生在此册页末尾的题跋中是这样评论卞文瑜的:“其画与烟客相近而潇洒殆过之,良由奉常临古略拘,润甫掉臂自运而仍不离规矩。”可见颜先生认为卞文瑜师古而不泥古,有自己对古人的体会和面貌,比之王鉴更加潇洒。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卞文瑜《云山水隐图》扇面上有吴湖帆先生的题跋,亦对卞文瑜赞誉颇高,评其与王鉴的笔力不相上下:“卞浮白兼秀雅浑雄之长,与王廉州实堪伯仲” [3]。其他人对卞氏亦有“落墨太松,失之弱耳”的诟病。对卞文瑜的画作,个人感受和看法不同,可谓仁者见仁吧。高居翰在书中这样评价他:“其画中所呈现的不外就是通俗美好事物里的一些小小趣味罢了” [4]。我想,能把“通俗美好事物里的小小趣味”在方寸之间以笔墨传诸后世,洗涤俗世的烦襟,对于“生平无定居,炉香茗碗到处自随”的卞文瑜先生亦足矣。H
  [1]吴梅村:《梅村家藏稿》卷一,《吴梅村全集》,第17页。
  [2]张曼华:《小景点出林塘幽——明卞文瑜山水画风管窥》,《荣宝斋》2008年第11期。
  [3]吴冬梅:《卞文瑜仿古山水图册》,《中国书画》2006年第10期。
  [4]参见高居翰著:《山外山——晚明绘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67页。
其他文献
长沙博物馆的“中流击水——长沙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开篇展示出一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塑像(图一),他们的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活动,引领了晚清洋务运动的潮流,堪称洋务运动的先驱。  一、洋务运动的引路人——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近代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派的开山人物。作为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曾国藩立足抗夷御侮,筹划近代海防,倡办民用工业,重视人
期刊
厦门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代漳州窑“天下一”五彩大盘,是中国极具特色的外销产品。此件大盘于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首次对外展出,引起较大关注。这件大盘(图一)口径37、足径19、高8.5厘米,敞口,圆唇,弧收腹,内直外斜式矮圈足。胎体厚重,呈火石红色,施白釉,足内底未满釉,足、底粘砂(图二)。盘内壁绘五彩(亦称红绿彩),边缘用黑、绿彩绘竖条纹与中空“十”字纹组成的装饰纹带,盘腹部用黑、绿
期刊
古书恒古,随时间推移就会更古;好书恒贵,随时间推移将更珍贵。古籍善本是最古老、最受藏家青睐的收藏项目之一,而古籍市场更是一个呼风唤雨出传奇的地方。提到古籍拍卖,拓晓堂是绕不开的人物。拓晓堂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先后任职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图书馆,1993年入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持古籍善本拍卖。1994年秋,他组织筹办了中国第一场真正合乎国际规则的古籍善本拍卖会。在二十余
期刊
傅抱石的泉瀑雨声绘画不是在画室、书斋中闭门造车创作出来的主观臆想之作,他的泉瀑雨声绘画具有非常深邃的精神情感内容,具有丰富的表现主题,有着对现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感受,是不断激发创作灵感而创制出来的绘画作品,奇幻、瑰伟、壮阔、洗练的精神境界在他的泉瀑雨声绘画中呈现出来。傅抱石的泉瀑雨声绘画具有客體山水的审美内涵和精神特质,傅抱石在现代绘画创作中重新发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客体审美内涵和新的精神特质,
期刊
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52年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正式开放,1954年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博物院位于长春市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艺术性综合博物馆,藏品以各时期历史文物和书画陶瓷等艺术品类为主,文物藏品超过10万件,珍贵文物近2万件。藏品包括书画、陶瓷、古籍善本、萨满文化
期刊
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成都博物馆从十多年前开始大规模征集道场画,迄今已达万轴之多,尚未及整理和研究。除小部分因在修复装裱外,笔者近年对其中的9000轴道场画进行过眼、记录,并做出初步的判断。为了解这批文物的基本情况,本文从年代、地域、题材内容、社会人群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并谈谈以后整理研究的展望。  一、道场画的年代  在9000轴道场画中,带年代题记的道场画有500多轴,约占总数的6%。这些题记
期刊
景泰蓝,又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或“珐琅器”“嵌珐琅”,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在明代的景泰年间(1450-1456)这项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使用的珐琅釉料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晚清《陶雅》一书中对景泰蓝形象描述为“范铜为质,嵌以铜丝,花纹空洞,杂填彩釉,夕谓之景泰蓝,今谓之珠琅”。  关于景泰蓝工艺的起源,史书无明确记载,目前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产生于春秋,一
期刊
狗,又称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也是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从远古时代起,无论游牧、狩猎,狗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它们外形可爱,机警聪明,忠诚懂事。直至今日,很多家庭都将狗视为家中爱宠,精心饲养。  狗以它討喜的特质,也成为历代画家描摹的对象。如郎世宁、徐悲鸿、黄胄、刘奎龄、刘继卣、齐白石、刘旦宅等,都是画狗高手。吉林省著名画家李巍先生,也常以狗为题材作画。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吴昌硕书
期刊
汉代早期的玉器材料来源依旧复杂。汉代早期的几个重要墓葬出土的玉器,如广东南越王墓、江苏狮子山楚王墓、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等出土玉器的玉料和后来的新疆和田玉料比较起来有明显的区别。玉料较为透明,糖色较重,与前代的玉料则一脉相承。所以,笔者认为,新疆和田玉的开发在汉代中期,但这一历史的时间节点在哪里,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还是源于某一突发事件,笔者探索数年,有了个人心得。  一、张骞发现了于阗(和田)籽料
期刊
吉林省博物院藏元代何澄《归庄图》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元交替之际,南宋院体山水向元代文人隐逸山水的过渡时期。南宋院体山水的刻露到元代文人山水画的萧散蕴藉,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既有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也有绘画媒介改变的因素,也有以赵孟頫为首的江南士大夫阶层对绘画理念的影响与引导。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材质、赵孟頫的绘画理念、元四家的笔墨对比等多个角度分析《归庄图》在宋元山水画风格转变中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