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患儿矫治术后早期发生FO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hing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LVEF<50%)患儿矫治术后早期发生液体超负荷(FO)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ALCAPA伴术前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危重患儿43例,月龄2~128月,体重4.5~34.5 kg,NYHA分级Ⅲ或Ⅳ级。根据术后24 h内FO,将患儿分为FO≥5%组和FO<5%组。采用pRIFLE标准评价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儿年龄、身高、体重、术前LVEF、术前生化指标、手术资料、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临床结局指标。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24 h内发生FO≥5%的危险因素,及FO≥5%对术后严重急性肾损伤(I级+F级)、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的影响。

结果

14例患儿术后早期发生FO≥5%,发生率为3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LVEF偏低是术后早期发生FO≥5%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FO<5%组比较,FO≥5%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明显延长,发生肺部感染和需要二次气管插管的患儿例数明显增多,ICU停留时间超过14 d的患儿例数也显著增多(P<0.05),其它各临床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LVEF偏低是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患儿矫治术后早期发生FO的危险因素;若术后早期发生FO≥5%,不利于患儿的临床结局。

其他文献
期刊
约1/4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为醒后卒中。因发病时间不明确,醒后卒中患者一度被认为不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尽管现行指南推荐的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为4.5 h,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神经影像学筛选后对醒后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文章对近年来有关神经影像学指导下醒后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加曲班和肝素组。阿加曲班组术中接受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术后连续使用5 d;肝素组在介入手术中进行肝素抗凝,术后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术后1、3和6个月时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个月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
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是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 h内脑组织的直接损伤以及继发病理生理学改变。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EBI的机制,例如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epoxy chloropropane Kelch sample related protein-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
目的比较MRI总体负担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识别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确诊的CSVD患者,分为认知损害组与认知正常组。完善头颅MRI检查,评估MRI总体负担,同时
颅内动脉的几何形态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先天变异在临床工作中时常可见,二者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解剖和功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脑血管病研究中关于颅内动脉形态和变异方面的一些发现,并对颅内动脉的成像技术以及几何形态学和先天变异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小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联。因此,干预2型糖尿病有可能预防和控制脑小血管病的进展,并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文章对2型糖尿病与不同脑小血管病表型的关联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目的评估反肩关节假体置换术一期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采用反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43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31例;年龄72岁(范围,66~78岁);均为外伤导致的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8 d(范围,6~11 d);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1例(48.8%,21/43),四部分骨折22例(51.2%,22/4
目的探讨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头反向Hill-Sachs(R-HS)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治疗8例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头前内侧压缩,即关节盂后缘撞击肱骨头前侧形成R-HS损伤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44.5±12.3)岁(范围,30~70岁);左侧2例,右侧6例;急性损伤7例,陈旧性损伤1例;4例合并肩袖损伤,包括全层撕裂1例和部分撕裂3例。
目的评价脊髓COX-1和COX-2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小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切口痛+瑞芬太尼+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IR+SC560组)、切口痛+瑞芬太尼+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IR+SC236组)。IR组、IR+SC560组和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