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只身一人离开家乡绵州,短暂游历成都、峨嵋之后,即买舟东下,开始了漫游大唐的诗酒之旅。
蜀道剑南
李白,生于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分天下为十道,剑阁以南为剑南道,“剑南”地名由此诞生。
在李白东行之时,蜀道交通体系已经蔚然成型,尽管大巴山和岷山山系横亘在四川的北面,几乎把盆地北边完全密闭起来,但是在翻越秦岭后仍然形成了入川的三条主道路:剑阁道、米仓道和秦巴道。其中连接蜀地中心成都的剑阁道则一直是川陕之间最重要的大道,也是历史上联系成都长安之间最主要的一条交通动脉。这条线从广元、昭化一路南下,几乎都是沿着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行走,经今梓潼、绵阳、德阳(含绵竹)、广汉直抵成都。
适逢盛世,经济的高度繁荣,以及地扼川陕咽喉之险要,使剑南道在唐代具有史无前例的经济、政治地位。“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及,商旅莫不取给于蜀”“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序》)。
当时之际,“倚剑蜀为根本”成为唐朝政权的基本国策。秦时的金牛道,唐时的剑阁道,已然成为繁华商贾往来不绝的重要国道,往来行旅、物资运输、租赋调运、军队调动、帝王行幸,多取此道而行。
位于此通衢要道上咽喉位置的绵竹,因近距蜀都,上接剑门,上通下达的地理区位成为各方人士聚集之地。
与李世民重新构建天下行政区划几乎同时,另一种变化对时代的冲击同样深远 。至唐代,地方上的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被划分成了若干个坊区。每个坊区周围都筑有墙垣或篱栅,只有在通街的地方开设坊门,以便出入。除了坊区以外、在州治、郡治、县治所在的城市,还有专门的商业区,称之为“市”。和坊区一样,市的周围也筑有墙垣或篱栅。四面开门,以便出入。白天开市交易,晚上闭市。
四川各州市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也有坊市之别。设在这些城中的市,如果只有一处,就通常以城市的名称作为市名,例如利州市;如果有几处,就在市前面加上方位词,或称东市、西市,或称南市、北市。
随着城市出现,以此为依托的民间手工业开始呈现出日渐繁荣的趋势。就在这些所谓“市”的商业区内,设有固定的店铺“肆”,同业的店肆都集中于一个街区,这个街区就叫做“行”。
四川的商业城市以成都最为发达,自秦汉起成都就已经开始充当起了整个西南地区商业中心,南北朝时期,成都仍然是“西方一都焉”,中唐之后,成都又与扬州并列成为了全国最为繁华的两大商业都会,所以《元和郡县图志》说,扬州和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唐宣宗时期,卢求在《成都记•序》中更是盛赞成都的繁富,并且认为:“较其妙要,扬不足侔其半”。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酿酒业的兴盛。穿过坊市之隔的篱栅,就在蜀地那些称为“肆”的小店中,食客们可以开怀畅饮享受着太平盛世带来的安宁与欢愉。
蜀酒浓无敌
成都平原上的酒文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三星堆,而绵竹距现三星堆遗址仅数十公里。历秦汉魏晋之世,酿酒技术与饮酒文化流播至唐代,又借助天府之国的富饶得以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酒。“自到成都烧酒美,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据《绵竹县志》记载,绵竹早在唐高祖武德年(公元618年-公元626年)间即以出产美酒闻名,并逐渐产生了首位酿酒大师——韦宿。至太宗“分天下十道”后,“剑南烧春”蜚声华夏,经历了几代能工巧匠的探索,更臻于成熟。
唐代牛峤《如冠子》诗中说:“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这里的“烧春”就指的是剑南烧春。剑南烧春,是蜀中酒香浓烈、味若醍醐的知名烧酒。烧春者,是指春天所酿的烧酒。“春”这一称谓最早源自《诗经》。“春”是对酒的一种雅称。黄葆真《事类统编》记载:“为生春,《德宗本纪》剑南贡生春酒。”唐朝中书舍人李肇在其所撰的《唐国史补》中,也把“剑南之烧春”列为天下名酒。可见蜀中烧酒以剑南烧春为魁首。
终唐代之世,文人墨客对川中烧酒、剑南烧春的赞颂不绝于耳。才气纵横的李商隐在《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中称赞“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李商隐口中“成都美酒”为何物?“歌是雍门学,酒是蜀城烧”,其自答曰:“成都美酒”者,“蜀城烧”也。
在大唐盛世的风调雨顺、内兴外张中,绵竹酒业声名鹊起,名酒之花盛开,“剑南烧春”之美誉流布华夏,玉液琼浆在大唐的宫廷怒放。
剑南春有确凿的文献记载就始于唐朝,而且还被指定为宫廷御酒。唐中书舍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这样记载道:“酒则有……荥阳之土窖春……剑南之烧春。”。黄葆真《事类统编》载曰:“为生春,《德宗本纪》剑南贡生春酒。”一是酒味浓,二是酒味熟,三是酒名上有一个“烧”字。至唐代的川酒就有着这样浓香的特点并一直传承了下来。
从南齐开元到初唐定名“剑南烧春”,一代名酒正式开始了她的演化与传承。汉唐盛世伴随而来的是汉唐酒风,正所谓“盛世酒风兴”。因此,唐代酿酒技术在南北朝融合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以“蜀酒”为最。故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只身一人离开家乡绵州,短暂游历成都、峨嵋之后,即买舟东下,开始了漫游大唐的诗酒之旅。
蜀道剑南
李白,生于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分天下为十道,剑阁以南为剑南道,“剑南”地名由此诞生。
在李白东行之时,蜀道交通体系已经蔚然成型,尽管大巴山和岷山山系横亘在四川的北面,几乎把盆地北边完全密闭起来,但是在翻越秦岭后仍然形成了入川的三条主道路:剑阁道、米仓道和秦巴道。其中连接蜀地中心成都的剑阁道则一直是川陕之间最重要的大道,也是历史上联系成都长安之间最主要的一条交通动脉。这条线从广元、昭化一路南下,几乎都是沿着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行走,经今梓潼、绵阳、德阳(含绵竹)、广汉直抵成都。
适逢盛世,经济的高度繁荣,以及地扼川陕咽喉之险要,使剑南道在唐代具有史无前例的经济、政治地位。“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及,商旅莫不取给于蜀”“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序》)。
当时之际,“倚剑蜀为根本”成为唐朝政权的基本国策。秦时的金牛道,唐时的剑阁道,已然成为繁华商贾往来不绝的重要国道,往来行旅、物资运输、租赋调运、军队调动、帝王行幸,多取此道而行。
位于此通衢要道上咽喉位置的绵竹,因近距蜀都,上接剑门,上通下达的地理区位成为各方人士聚集之地。
与李世民重新构建天下行政区划几乎同时,另一种变化对时代的冲击同样深远 。至唐代,地方上的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被划分成了若干个坊区。每个坊区周围都筑有墙垣或篱栅,只有在通街的地方开设坊门,以便出入。除了坊区以外、在州治、郡治、县治所在的城市,还有专门的商业区,称之为“市”。和坊区一样,市的周围也筑有墙垣或篱栅。四面开门,以便出入。白天开市交易,晚上闭市。
四川各州市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也有坊市之别。设在这些城中的市,如果只有一处,就通常以城市的名称作为市名,例如利州市;如果有几处,就在市前面加上方位词,或称东市、西市,或称南市、北市。
随着城市出现,以此为依托的民间手工业开始呈现出日渐繁荣的趋势。就在这些所谓“市”的商业区内,设有固定的店铺“肆”,同业的店肆都集中于一个街区,这个街区就叫做“行”。
四川的商业城市以成都最为发达,自秦汉起成都就已经开始充当起了整个西南地区商业中心,南北朝时期,成都仍然是“西方一都焉”,中唐之后,成都又与扬州并列成为了全国最为繁华的两大商业都会,所以《元和郡县图志》说,扬州和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唐宣宗时期,卢求在《成都记•序》中更是盛赞成都的繁富,并且认为:“较其妙要,扬不足侔其半”。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酿酒业的兴盛。穿过坊市之隔的篱栅,就在蜀地那些称为“肆”的小店中,食客们可以开怀畅饮享受着太平盛世带来的安宁与欢愉。
蜀酒浓无敌
成都平原上的酒文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三星堆,而绵竹距现三星堆遗址仅数十公里。历秦汉魏晋之世,酿酒技术与饮酒文化流播至唐代,又借助天府之国的富饶得以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酒。“自到成都烧酒美,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据《绵竹县志》记载,绵竹早在唐高祖武德年(公元618年-公元626年)间即以出产美酒闻名,并逐渐产生了首位酿酒大师——韦宿。至太宗“分天下十道”后,“剑南烧春”蜚声华夏,经历了几代能工巧匠的探索,更臻于成熟。
唐代牛峤《如冠子》诗中说:“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这里的“烧春”就指的是剑南烧春。剑南烧春,是蜀中酒香浓烈、味若醍醐的知名烧酒。烧春者,是指春天所酿的烧酒。“春”这一称谓最早源自《诗经》。“春”是对酒的一种雅称。黄葆真《事类统编》记载:“为生春,《德宗本纪》剑南贡生春酒。”唐朝中书舍人李肇在其所撰的《唐国史补》中,也把“剑南之烧春”列为天下名酒。可见蜀中烧酒以剑南烧春为魁首。
终唐代之世,文人墨客对川中烧酒、剑南烧春的赞颂不绝于耳。才气纵横的李商隐在《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中称赞“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李商隐口中“成都美酒”为何物?“歌是雍门学,酒是蜀城烧”,其自答曰:“成都美酒”者,“蜀城烧”也。
在大唐盛世的风调雨顺、内兴外张中,绵竹酒业声名鹊起,名酒之花盛开,“剑南烧春”之美誉流布华夏,玉液琼浆在大唐的宫廷怒放。
剑南春有确凿的文献记载就始于唐朝,而且还被指定为宫廷御酒。唐中书舍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这样记载道:“酒则有……荥阳之土窖春……剑南之烧春。”。黄葆真《事类统编》载曰:“为生春,《德宗本纪》剑南贡生春酒。”一是酒味浓,二是酒味熟,三是酒名上有一个“烧”字。至唐代的川酒就有着这样浓香的特点并一直传承了下来。
从南齐开元到初唐定名“剑南烧春”,一代名酒正式开始了她的演化与传承。汉唐盛世伴随而来的是汉唐酒风,正所谓“盛世酒风兴”。因此,唐代酿酒技术在南北朝融合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以“蜀酒”为最。故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