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的街区改造,你有哪些期待?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名字非常长的、叫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炸锅了。它大意是说将来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度,已经建成的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的公路化。翻译成更简单一点的人话,就是原则上“闲人免进”的小区以后会逐渐对外开放,一些不必要的墙会拆掉,在小区里开车路过、行人歇脚什么的都可以有。
  那拨全民大讨论的首要问题当然是安全:封闭的住宅变开放,当然会直接带来各种围绕安全问题的担忧。接下来更多人关心的是权利问题:房子已买,你再为了我好大家好那也得我乐意啊。要拆的是哪些墙,又该怎么去定义“封闭”?要知道政府和政府的兄弟部门们过往表现并不是很好,经常想到干嘛就干嘛,要改主意更是快得很,以后又发一个意见要求封闭了到时候谁给围上?
  果然,这个意见很快就有了补充解释:莫慌,主要拆的是机关大院和超大型小区的墙—这画风瞬间就变得很喜闻乐见了嘛,这样不但自己家暂时安全,还有别人家先开放了作为一个项目试点。效果好推广,效果不好打住。尤其首都北京这种胜地,涉及的大院可不少,拆墙开放的效果应该很明显。
  另一个可能被很多人忽略掉的影响是,政府未来不会再出让大面积地块了,也就是类似上海的中远两湾城或是北京的天通苑那种在夜里一眼看过去有骇客帝国效果的神级小区是不会再有了。以后的小区要么直接就是街区开放式的,要么就是小型的,配套的城市规划也可以更灵活,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但眼下无论先拆哪儿、怎么拆,无论我们如何向国外的先进经验看齐,初衷都是好的,可是架不住落地之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好多难题归根结底就是那两个字:人多!
  一个动不动就有几十栋高楼的大院和国外多为独栋住宅楼的情况确实不一样,小区楼一多,封闭式的管理的确会省很多事,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完全两样。过往我们很多的生活设施、生活理念和文化建设都是以小区为单位来设定的,以后难不成走在街上也能随时听到小喇叭里循环播报的防火防盗通知?大伙儿在想想目前小区里私家车的拥挤程度,一旦开放,很多居民朋友们可能连“文明停放为自己”这条最后的底线也放弃了,街上乱成一锅粥的情况反倒会更严重。
  另一方面,大院里的大爷大妈们一旦敞开了变成公共街区生活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学习的和我们需要习惯的东西都太多了。
  但老实说,我们还是应该期待一下这件事情的发生,它毕竟是城市规划和市民生活朝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探索。比如湖南长沙县最近就拆掉了县委机关大院的墙,与一街之隔的“星沙文化广场”连结在一起,成为该县最大的群众休闲广场的一部分,听上去还挺为当地居民感到开心的。



  一些说不上是好还是坏的可能的变化
  民用安防设备市场可能变成新蓝海
  家用报警器,家用视频监控,更防盗的锁和门,各类防护窗……一个部分开放,中国人一定会想办法把另一个部分收得更紧。有现实考虑,也有心理安慰,其结果就是让一个新的市场迎来了业务井喷。
  保安行业迎来职业大变化
  安保行业的人才变革一定有。拆墙之初一定是一波巨大的下岗大潮吧,门儿都没了,守啥呢?但从中国国情出发,我们又预估很快会出现单栋楼层的安保岗位,因为大家肯定觉得不安心,同一栋楼的住户们众筹也行啊—按这个小单位一算,保安从业人员的数量貌似又会增加了。物业公司外包团队一定特别忙。
  广场舞的新纪元
  在互相打通的街区里,A小区的大爷大妈团体很有可能和B小区的大爷大妈团体在晚饭后的夕阳下相遇。一言不合的,可能会为小区开放后沦为公用的广场舞地盘相争。崇尚共同利益的,则可能你舞我舞大家舞直接舞到车道上。在广场舞天团成员的心里,小区的空地本来就是拿来跳舞交朋友的,谁让你们非得开几辆车来叨扰他们呢。
  朝阳群众的机遇和忧伤
  小区开放了,意味着以除暴安良、摒除社会恶习为己任的朝阳区群众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可以更四通八达地维护小区乃至周边社区的健康发展,顺带连进入小区的行人车辆也一起监督。不过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的,监督社区的门槛降低,也就会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到“朝阳群众”这个群体里,毕竟已经没有了墙的禁忌,谁都能充满正义地干点监督的事儿不是?
  开发商的新广告词
  没有了业主可以独享的、像私人财产一样的小桥流水、奢华绿化,开发商可能要给自己的楼盘想新的广告语。比如“隔音设施最佳”“安保措施一级棒”“我们在空中为你造绿化”等。至于那些有幸在一片小区中稍微远离通车道路的楼,大可以冠上“喧嚣城市中的真·寂静深处”这样的名号。
  一开始大家都在反对什么呢?
  安全问题怎么算
  家里还能不能够放金链子、貂和不开心的时候买来的包包?还能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地带小孩在楼下玩泥巴?猫猫狗狗走丢之后,被找回的几率会降低多少个百分点?现在的保安大批量下岗之后会不会变成新的更有杀伤力(因为熟悉)的安全隐患?
  管理不好,以后楼门一开就是堵车,只会更糟
  把封闭小区开放成街区,意味着出门就是机动车道,意味着楼下就是街头。前来接人的Uber和滴滴专车会扎堆到什么程度?要是没有好的规划,小区开放后,堵点或许会更多。
  熊孩子、推销以及牛皮癣小广告
  小心你家的门,它们可能会更高频被被贴上开锁、通下水道、治疗各种病和提供特殊服务的小广告。应声开门前的心理建设也要做足了,门外除了你最期待的快递小哥,也有可能是更多的业务推销员和不知从哪儿跑来的熊孩子。
  曾经高价买下来的小区配置呢?   高档小区的开发商曾经把小区绿化带里的花草水池、儿童娱乐区和比较高大上的健身设施放在宣传栏里的top位置,一些业主也真的会为高价埋单。小区一开放—Excuse me,请问我买的绿化带还算我的吗?我买“至尊庭院”的银子就这么打水漂了吗?没有了高档小区的高级配置,置业带来的一大部分心理满足以后去哪里找补?
  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啦!
  从前小区里,靠马路边的房子卖得都比那些环境上与世隔绝的便宜一些,原因当然是汽车来来回回太吵,搞不好还会有扬尘。小区开放后路过的车辆必然会比以前多,不管白天黑夜总会多一些噪音。趴在阳台看车龙的同时,会不会突然看到邻居打开窗户对着楼下大骂—“谁在按喇叭啊!还能不能安静一会啦!”
  满街都成了晾晒场
  中国人向来喜欢日光晾晒,就算有内封闭阳台也时不时要伸出去晒更直接的太阳。把使用烘干机当做生活习惯的家庭还是少数。尤其很多老的大院里面住户普遍以中老年朋友居多,他们顽固的生活方式改起来更难。以往毕竟还封在小区里面,真要敞开作为街景,那场面不可能美吧。
  要做街区化,我们或许还差这些事
  这位朋友,请注意你的素质
  不在公共区域随意鸣笛、扔垃圾、大声喧哗本来是公民素质的潜规则,但现在无论在什么公共场所你都能见到这些让人扶额的事情,想要看到它们在小区里被严格遵守,仍然需要时间。
  更好的道路规划
  往前回想,老小区里的道路如果没有提前规划,很有可能因为太窄而并不适合面向社会车辆通车。往后去想,社会车辆进入小区后该怎么走才能最低限度地扰民、哪些地方可以停车、如何尽可能多地给业主们留下空间,这些都得琢磨好,小区才能谈开放。
  建议相关部门先做示范
  既然目前大众对开放小区的怨念那么深,既然上面说了那么多好处,建议政府可以先把这些看上去拒人千里之外的大院的门打开。就像一个试点,一旦从中体会到了开放小区的方便,普通小区的业主也就能够渐渐放下心防。
  光指望小区开放来疏堵是不行的
  提议把小区街区化,最开始的理由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可是大部分人都明白,在堵车的伤痛中,封闭小区引起的绕路带来的痛感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不把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好,如果道路上的车还是那么多,就算是把小区的住宅楼也一并拆了,该堵的还是会堵。
  好像,也暂时来不及关心这个了
  人们都还在挂念着小区开放了,我买的绿化还是不是我的绿化的事情。但如今买房的价格能在一夜之间上涨70万元,租房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更别提还有可能被黑中介使绊子。或许我们暂时来不及关心开放小区的事,毕竟只有在能够买到或者租到一个还在承受范围内、又能顺利入住的房子,你才能喘口气去想“到底谁又进了我的地盘”。
  想想好处吧
  社区感会更强,更方便
  你很想吃就在你家楼旁边的爆米花or麻辣烫or炸土豆片,它们近在咫尺,你本来可以穿上睡衣趿着拖鞋就下楼get,却因为有一堵墙隔着不得不稍微整装再出门绕路。你也可以脑补宋仲基的特种兵部队被挡在墙外面,不能潇洒地立马救下被持枪威胁的你,或者你想冲出门去跟马路对面漂亮如宋慧乔般的妹子搭讪,却被绵延的小区围墙拖慢脚步的情形。如果小区里的每一栋楼都能毫无阻碍地连接外界,对住在里面的人来讲,开放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以小区为单位划分的阶级感没了
  当然,以街区为单位的划分也会有的,不过总归好点儿吧。设想一下望京这个大社区,没有一个一个院儿了,就是一个开放的大社会。特别高档的楼盘和特别有安置房感的楼盘应该就会自动让位,也有利于一个区域的房价稳定和平衡,一种自然选择,哈哈。
  如果你爱唠嗑,这也能促进你和外界的交流
  在国外的街区,住宅楼下是有邮局、超市、花店各种服务设施的。假设这些都进了我们的小区,除了小区里每天出入都会见到的那些邻里,我们也能认识更多的人。当然,前提是你愿意放下正在聊天或者刷新的手机,抬头跟他们say hi。
其他文献
>> TBWA法国为帮麦当劳宣传其在长途公路旁边的站点McDrive立起的户外广告,突出麦当劳门店众多。  宝马该气急败坏了。  正当宝马庆祝品牌百岁生日的重要时刻,老对手奔驰却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话题中心。3月7日,奔驰在自己的Facebook与Twitter账号上,发布了一张海报和一支视频。海报上,这家德国公司用德文祝福宝马生日快乐,并感谢它在过去百年里在汽车行业的陪伴,“要知道,在头30年里我
期刊
过完年回到日本,我默默收起了在国内时那种“只带手机就可以出门”的自信。毕竟,“现金”这种古老的支付方式仍然占据着日本个人消费支付手段的首位。  中国流行的那些新支付方式切中了你线上线下各种支付场景的需求,方便简单,为你把关信用,在过去的几年间,你已成为这些品牌的重度用户。  但在日本,情况倒是蛮有趣。日本并不是没有技术,索尼是最早的近场通信技术研发商之一,但是搭载这项技术的终端消费产品—手机,却并
期刊
C=CBNweekly  H=Victor Herrero  拥有快时尚背景的高管正在受到奢侈品和轻奢品牌的青睐。2015年10月,美国奢侈品品牌Ralph Lauren的创始人退休,任命快时尚品牌Old Navy原CEO Stefen Larsson为接班人。而家族时尚企业GUESS也在8月首次外聘了职业经理人,来自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Victor Herrero作为CEO带领品牌
期刊
有一天,有人问我如何处理压力。我不假思索地说,压力是一种特权—因为它是一种让你积极主动思考如何应对挑战的好办法。  后来我还查了一下“Pressure is a privilege.”(压力是一种特权。)这句话是哪位聪明人想出来的,结果它恰好是传奇女子网球选手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的著作的名字。金赢得了39个大满贯冠军,其中包括了12个单打冠军—说起来,她肯定知道一点应对
期刊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国防部证实中国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和第一艘“辽宁号”不同,这艘航母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我想知道建造一艘航母到底需要多少钱?  —Ajax  航母作为武器中的奢侈品,无论建造价格还是维护费用都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全球最贵的航母是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据CNN报道,这支舰队花费了130亿美元,超出预算24亿美元。  天价的费用不仅和航母的吨位有关,还和它装载的设备、技术含
期刊
古永锵第一次见马云,是在上海一家猎头公司的办公室里。当时他的身份是刚入职的搜狐CFO(首席财务官),眼前的第一件大事是为快速发展中的搜狐找到一位COO(首席运营官)。古永锵跟马云彼此交换了对创业和互联网的看法,聊了一个半小时之后,谈话接近尾声。  “我听说过搜狐,也听说过你,我其实没打算来,就是想过来和你聊聊天。我想创办一家公司叫阿里巴巴,我不可以告诉你是做什么的。”然后马云又补充了一句,“但我觉
期刊
C=CBNweekly E=David Ennes  喝酒也分性别。鸡尾酒越来越受到女性消费者的欢迎,人头马君度看到了这个趋势。市场不景气,除了调整原有的干邑类品牌,也需要拉拢新兴消费群体。在人头马君度亚洲区高级副总裁David Ennes看来,实现消费者结构多元化,才能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  C:人头马君度近两年来都在针对女性群体做营销,是在有意识地转换市场吗?  E:我们的确是做了一些针对
期刊
公司人比较希望达到的职场目标,除了加薪,大概就是升职了。  在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一项关于公司人满意度指数的职场调查结果中,2015年令公司人最不满意的就是“晋升”,该项的满意度指数只有1.76,是有关工作满意度的5个衡量项中最低的一项,其他4项依次为薪酬、福利、培训与学习、人际关系。  对晋升的不满意超过了薪酬,它甚至成为引起公司人频繁跳槽的主因。“如果公司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一到两年以上,职位还没有
期刊
今年53岁的项月香已经退休两年了,但一年前,她又找了份新“工作”—制作辣椒酱,然后放到网上卖。而原来在广告公司工作的肖俊,则辞掉工作,在网上全职做起了卖零食的生意。  项月香和肖俊此前都有在淘宝上开店卖食品的经验,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一个名为觅食的平台。肖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专业化、品质感和对手工美食的重视,是他入驻觅食的原因。  2014年7月,冯晓从阿里巴巴离职,开始做一门关于“吃”
期刊
当上司第一次找张黎谈话,希望他接手中粮祥云小镇的项目时,他是拒绝的。  祥云小镇是一个集高端住宅和商业街区于一体的综合项目,规模算不上大,预期收入和影响力相比公司的其他项目都不算抢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个容易操作的项目。在张黎之前,公司也找过其他人,大家都拒绝了。  张黎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基于商业判断,如果成功的可能性能达到60%,就值得一试。”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事准则。他决定再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