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 CSS、NIHSS、MMSE、HAMA、HAMD、VA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脑血管理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脑血管;生活质量;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使整个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生了改变,老年性慢性病占了相当的比例。因此,防治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脑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系统疾病和静脉系统疾病,是指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为共同特点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多数情况下,泛称为卒中或中风。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3.27±5.68)岁,患者均经MRI或颅脑CT诊断确诊,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10例。其中观察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4.56±4.39)岁,患者均经MRI或颅脑CT诊断确诊,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患者 CSS、NIHSS、MMSE、HAMA、HAMD、VAS 评分,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护理方法
2.1一般心理护理(1)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情、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体质,以及最大的顾虑和牵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心理护理。(2)尽早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主动接触病人,谈心了解,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病房的舒适安全,安心接受治疗。(3)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使其增强信心,鼓起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4)护理人员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失误影响病人的情绪,消除其紧张心理。(5)心理护理中,应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方法得当、内容科学、态度和蔼、表情真诚、语言艺术、待病人如亲人,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2排忧护理与健康指导(1)向病人介绍先进的医学科学成就和痊愈病人的实例。解除其思想顾虑,强化生活信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达到心理平衡。(2)教育病人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治疗,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在疾病面前低头。(3)教育病人正确的对待疾病,采取乐观主义态度。(4)请同室病友讲他们的切身体会。消除病人疑虑,使其进入集体心理护理网络之中。(5)针对病人的心理症结,如忧虑,进行疏导,并真诚帮助解决,同时请其亲属协助做工作。(6)对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耐心同他们交流。从表情、动作上细心体察他,还可用笔谈的方法沟通思想、建立感情、打消忧虑,有信心接受治疗。
3结果
观察组患者 CSS、NIHSS、MMSE、HAMA、HAMD、VA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CSS NIHSS MMSE HAMA HAMD VAS
观察组 15.28±2.08 18.76±2.24 28.45±3.27 17.85±2.31 25.67±3.38 2.31±0.38
对照组 22.82±2.73 26.02±3.05 21.98±3.25 34.21±3.78 41.68±5.45 5.42±0.64
4讨论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以脑的发育为基础的。所以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均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存在“心理双向效应”的情绪反应问题,即心理因素具有致病性和防治作用,不良情绪等心理因素对患者的病程和预后明显相关,因此心理护理自始至终处于重要位置[3]。
老年脑血管患者由于生理的衰老,心理活动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每个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与儿女欢聚,共度晚年幸福。患病后要求早日康复的心理非常迫切,愿意让有经验的老医生和护士给以治疗和护理。但有少部分患者情绪低沉,心情忧郁,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患病后留下残疾,不能照顾自己,反而给亲人带来麻烦,增加经济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轻生的心理。这部分患者存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4]。护理人员要向子女一样关心、体贴他们,正视现实,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強自信心。对失语的患者应用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人体语言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通过对老年脑血管理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匡碧云,张萍.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4,03:26-27.
[2]王兆霞. 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4,03:254-256.
[3]朱晓嬿,钱艳,张真真.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2:18-20.
[4]任月侠. 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72-73.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脑血管;生活质量;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使整个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生了改变,老年性慢性病占了相当的比例。因此,防治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脑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系统疾病和静脉系统疾病,是指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为共同特点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多数情况下,泛称为卒中或中风。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3.27±5.68)岁,患者均经MRI或颅脑CT诊断确诊,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10例。其中观察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4.56±4.39)岁,患者均经MRI或颅脑CT诊断确诊,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患者 CSS、NIHSS、MMSE、HAMA、HAMD、VAS 评分,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护理方法
2.1一般心理护理(1)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情、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体质,以及最大的顾虑和牵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心理护理。(2)尽早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主动接触病人,谈心了解,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病房的舒适安全,安心接受治疗。(3)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使其增强信心,鼓起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4)护理人员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失误影响病人的情绪,消除其紧张心理。(5)心理护理中,应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方法得当、内容科学、态度和蔼、表情真诚、语言艺术、待病人如亲人,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2排忧护理与健康指导(1)向病人介绍先进的医学科学成就和痊愈病人的实例。解除其思想顾虑,强化生活信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达到心理平衡。(2)教育病人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治疗,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在疾病面前低头。(3)教育病人正确的对待疾病,采取乐观主义态度。(4)请同室病友讲他们的切身体会。消除病人疑虑,使其进入集体心理护理网络之中。(5)针对病人的心理症结,如忧虑,进行疏导,并真诚帮助解决,同时请其亲属协助做工作。(6)对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耐心同他们交流。从表情、动作上细心体察他,还可用笔谈的方法沟通思想、建立感情、打消忧虑,有信心接受治疗。
3结果
观察组患者 CSS、NIHSS、MMSE、HAMA、HAMD、VA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CSS NIHSS MMSE HAMA HAMD VAS
观察组 15.28±2.08 18.76±2.24 28.45±3.27 17.85±2.31 25.67±3.38 2.31±0.38
对照组 22.82±2.73 26.02±3.05 21.98±3.25 34.21±3.78 41.68±5.45 5.42±0.64
4讨论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以脑的发育为基础的。所以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均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存在“心理双向效应”的情绪反应问题,即心理因素具有致病性和防治作用,不良情绪等心理因素对患者的病程和预后明显相关,因此心理护理自始至终处于重要位置[3]。
老年脑血管患者由于生理的衰老,心理活动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每个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与儿女欢聚,共度晚年幸福。患病后要求早日康复的心理非常迫切,愿意让有经验的老医生和护士给以治疗和护理。但有少部分患者情绪低沉,心情忧郁,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患病后留下残疾,不能照顾自己,反而给亲人带来麻烦,增加经济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轻生的心理。这部分患者存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4]。护理人员要向子女一样关心、体贴他们,正视现实,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強自信心。对失语的患者应用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人体语言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通过对老年脑血管理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匡碧云,张萍.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4,03:26-27.
[2]王兆霞. 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4,03:254-256.
[3]朱晓嬿,钱艳,张真真.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2:18-20.
[4]任月侠. 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