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网瘾怎么戒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现身体不适上网查原因、半夜不睡觉上网打游戏、沉迷网络电视忘记上厕所……如果以为这些“网虫”行为都是80后干的事,那就错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甘示弱的加入了“网虫”大军。面对这种情况,有关专家不无担心的提醒:对于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稍弱的老年人来说,上网一定要适度,否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老年人上网也疯狂
  李女士退休不久,开始还为太闲而闹心,可自学会网络游戏后就感叹时间不够用了。由于她有时间、有“钻研”精神,渐渐在游戏中成了强者,创建了自己的“公会”。这下子,一向“敬业”的李女士更是废寝忘食的投入到“公会”的日常维护当中了。除了这些,李女士还在网上种地,儿子笑她:我妈的地看的可紧了,想偷她的菜,难了!
  李大爷喜欢下棋,以前一到冬季或雨季,由于不能下楼下棋,在家急得直跺脚。去年孙子给他买来电脑,这样他随时都能和别人一决高低。时间长了,家人们却发愁了。因为李大爷整天“泡”在网上,看新闻、玩游戏,有时甚至起来就上网,一玩就到半夜一两点。老伴埋怨、孩子劝,可李大爷笑呵呵的说:网上都说了,上网能预防老年痴呆!
  “网上看电视剧没广告!”许奶奶对上网看电视特别热衷,她说:“有事按‘暂停’,回来按‘播放’就能接着看;有时突然想看以前老剧,一搜就有了,甭提多方便了。”
  三个例子只是众多老年人上网的缩影,调查显示,90%的老年人知道网络,70%表示想上网。专家指出:“老年人已是网络人口成长最快速的族群。”
  
  网络虽好别“忘我”
  据美国加州大学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来说,网上冲浪有利于刺激大脑神经,锻炼思维,还能延缓脑力的衰退。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周卫东博士说:网上冲浪时,要集中精力,手眼并用,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对信息记忆、整合、分析、判断、决策,所以大脑相关区域神经元兴奋、神经网络激活,局部血流量增加。
  当然,凡事都有双面性,并不是所有的刺激对大脑都有益,而老年人长时间泡在网上对身心的损害比青少年更大。周卫东表示,如长时间端坐,会影响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病,还会引起颈椎疼痛、耳鸣头晕;屏幕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达到“忘我”境界而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炎、尿毒症等等。因此,上网是好事,但如果因为上瘾而过于沉迷,则对身心健康都造成巨大影响。建议老年朋友在电脑前不要待的时间过久。最好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一走,休息一下眼睛,放松一下身心。
  
  网瘾的背后是孤独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史宇认为,老年人上网能改善认知能力。第一,它是健康的需要,能开阔视野,及时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第二,老年人上网也是情感与自尊的需要,可毫无顾忌地倾吐心事,缓解压力。第三,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从这几方面看,老年人适当上网有益身心健康,但一定要把握住“度”。
  对于老年人为什么会上网成瘾,史宇表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孤独。如退休后失落感强烈,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玩伴儿,没事做的话,就很容易转到虚拟世界去寻求,在这里,他们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些老年人已对网络十分痴迷,该如何解除网瘾呢?史宇表示,家人的关爱、沟通及正常的社会交往是避免上网成瘾的最有效办法,帮他们发掘一些新的兴趣点,如报个老年大学,参与社区活动等等。当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朋友,有事儿做,自然就会减少上网的时间,网瘾也就逐渐地戒掉了。
其他文献
回顾一下我们的成长历程,便会发现,我们怕太多的事情,小时候怕黑、怕鬼、怕老猫、怕老鼠;长大了怕老师、怕父母、怕老板、怕死亡;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怕——怕火车、怕雷电,怕意外,怕广场,怕生人……怕这怕那,人为什么要怕这许多东西呢?为什么会怕明明不可怕的东西呢?  众所周知,生物的一个特性是“趋利避害”,保持一定程度的害怕对我们是有利的,它可以使人保持警惕,对那些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情境加强注意,做好准备
荆州学派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经学流派。它既是经学由今学转向古学的关捩,又是儒学至玄学的桥梁。荆州学派体大思精,不仅有比拟太学的荆州官学,多达千人的门生弟子,内容广泛的各
糟糕的情绪是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有时,改变刺激源,有益改善情绪。美国《男性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指出,心情不好时,不妨尝试以下7种“心理假动作”,能让你的坏情绪在不觉间悄悄溜走。   1.强装笑脸。在心情抑郁、心理压力大或生气的时候,强装笑脸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有益身心。  2.收拾房间。凌乱不堪的房间或办公室会令人心神不安。因此,将房间收拾整齐能改善不良情绪。   3.穿蓝色衬衫。蓝色是一种天然的
本文对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1875年进入光绪朝直到1900年的庚子国变为光绪前中期,这是进入晚清以来志怪传奇小说创作的最后一个高峰,由于在印刷、出版、
张从正(1156—1228年),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张氏精于中医的心理治疗,认为“悲可治怒;恐可治喜,怒可治思;思可治恐”,常有无药而愈病的验案,可窥古代中医心理疗法之一斑。     笑疗祛痞满  息城司侯,听见其父死于兵乱,大悲痛哭,之后便感觉胃脘胀满,像胃里装着一个茶杯般疼痛难忍,吃了医生开的药后,一点效果也没有。张氏出诊时,恰巧遇见巫医正在病人的床边念念有词。于是他便模仿巫医的举止神态,以巫医
孔夫子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总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这些倒霉事搁一般人心理早承受不了了,可孔子非但没得忧郁症,反而活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这是为什么呢?  金陵客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孔子生当乱世,不管遭遇如何变化,始终心理平衡。面对落差,他信仰坚定,既不攀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