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识别垃圾的分类垃圾桶、防风衣架、便利店自动门误开问题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近日,上海市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节——上海市第十二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9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在上海科技馆顺利启动,现场举办的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上,一项项青少年的创新发明让人耳目一新。
创新动力来自于兴趣和观察
行人路过便利店或其他有自动门的商店时,有时不想进店,但自动感应门也经常会打开。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祁铭瑞等三名学生通过调研发现,这种自动门误开的情况十分普遍。“自动门误开一次,店内的冷气或暖气就会跑出来,增加耗能,很不环保。”祁铭瑞说,他们想,能不能加一个人脸感应装置,只有人正面走进便利店时,门才会打开?带着这样的设想,几个同学开始了实验,经过不断调试,果真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弃用了传统感应探测器,加装了摄像头,当检测到人的正脸时才会开门,侧脸或未检测到人脸时就不会开门,可以有效解决自动门误开的问题。
每一次“破坏”,都是对创造能力的积累
老年人自己起身太难,身边无人帮助怎么办?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们设计了一台“双侧腋下助起助行器”,老人只要把双臂架在扶手上,旋动升降装置旋钮,装置就能将老人缓缓托起。
南洋模范中学女生宗淼坦言,或许受了搞工科的父母的影响,从小自己就是“破坏王”,拆闹钟、拆收音机,有的能物归原样,有的则只能为了她的好奇心“牺牲”了。
观察到老人独立起身不便的难题,她和同学一起,设计了一台“双侧腋下助起助行器”,光是远在松江的工厂,他们就去了4次。如今,借助这台机器,老人只要将双臂架在扶手上,旋动升降装置旋钮,装置就能将老人缓缓托起。如有需要,也能辅助老人前行。宗淼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升降结构的选择上。究竟是使用折叠式伸缩臂,还是气压装置?怎样最简单易行?她感谢学校不仅开设了机电工程、创新课题指导等拓展课,更为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请来高校专家座谈,为他们找到了技术突破口。宗淼觉得,儿时的每一次“破坏”,也是对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积累。
科创离不开人文关怀
听到一声“张开手”的指令,机械手的5个手指就立即张开,而除了会“剪刀石头布”,它还能抓起耳机、拿起笔筒。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上,虹口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张珈瑜设计的D-Arm语音控制仿生机械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张珈瑜说,他从初中时就对机械类比较感兴趣,一直想做机器人,“初中就画了很多草图”。考虑到很多肢体残疾人士生活中有不少不便,去年,张珈瑜用时大半年做出了这款仿生机械手,它主要通过语音控制,在为肢体残疾人士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代替人手进行一些应用操作。
“提升综合能力,提升眼界。”在青少年科技节的主论坛“青少年与院士共话创新”上,上大附中的周致君同学代表明日科技之星及市青少年科学院优秀小研究员分享她的个人经历与独特感受,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院士作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双料顾问,与青少年代表亲切互动。科研使命的生生不息与科学精神的薪火传承,激励着每一个学生。
创新动力来自于兴趣和观察
行人路过便利店或其他有自动门的商店时,有时不想进店,但自动感应门也经常会打开。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祁铭瑞等三名学生通过调研发现,这种自动门误开的情况十分普遍。“自动门误开一次,店内的冷气或暖气就会跑出来,增加耗能,很不环保。”祁铭瑞说,他们想,能不能加一个人脸感应装置,只有人正面走进便利店时,门才会打开?带着这样的设想,几个同学开始了实验,经过不断调试,果真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弃用了传统感应探测器,加装了摄像头,当检测到人的正脸时才会开门,侧脸或未检测到人脸时就不会开门,可以有效解决自动门误开的问题。
每一次“破坏”,都是对创造能力的积累
老年人自己起身太难,身边无人帮助怎么办?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们设计了一台“双侧腋下助起助行器”,老人只要把双臂架在扶手上,旋动升降装置旋钮,装置就能将老人缓缓托起。
南洋模范中学女生宗淼坦言,或许受了搞工科的父母的影响,从小自己就是“破坏王”,拆闹钟、拆收音机,有的能物归原样,有的则只能为了她的好奇心“牺牲”了。
观察到老人独立起身不便的难题,她和同学一起,设计了一台“双侧腋下助起助行器”,光是远在松江的工厂,他们就去了4次。如今,借助这台机器,老人只要将双臂架在扶手上,旋动升降装置旋钮,装置就能将老人缓缓托起。如有需要,也能辅助老人前行。宗淼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升降结构的选择上。究竟是使用折叠式伸缩臂,还是气压装置?怎样最简单易行?她感谢学校不仅开设了机电工程、创新课题指导等拓展课,更为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请来高校专家座谈,为他们找到了技术突破口。宗淼觉得,儿时的每一次“破坏”,也是对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积累。
科创离不开人文关怀
听到一声“张开手”的指令,机械手的5个手指就立即张开,而除了会“剪刀石头布”,它还能抓起耳机、拿起笔筒。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上,虹口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张珈瑜设计的D-Arm语音控制仿生机械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张珈瑜说,他从初中时就对机械类比较感兴趣,一直想做机器人,“初中就画了很多草图”。考虑到很多肢体残疾人士生活中有不少不便,去年,张珈瑜用时大半年做出了这款仿生机械手,它主要通过语音控制,在为肢体残疾人士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代替人手进行一些应用操作。
“提升综合能力,提升眼界。”在青少年科技节的主论坛“青少年与院士共话创新”上,上大附中的周致君同学代表明日科技之星及市青少年科学院优秀小研究员分享她的个人经历与独特感受,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院士作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双料顾问,与青少年代表亲切互动。科研使命的生生不息与科学精神的薪火传承,激励着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