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将8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分为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经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控制率比较,1天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A组患者控制率为82.5%相对于B组55%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A组控制率95%比B组77.5%有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有1例脑梗死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TIA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7-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急症,未经临床治疗的TIA患者约有1/3进展为脑梗死。TIA的发生有突发性、完全缓解性、局灶性、反复发作性、无梗死性、预警性等特征[1]。既往研究显示,在TIA发作后90天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为9.5%~14.6%[2]。及时诊断并给予TIA患者积极合理的治疗是临床诊治的关键。我院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病历选择。选择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TIA的住院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CT检查有明确的新发梗死或出血灶;②合并有严重心脏、肝脏、肺脏等疾病;③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系统疾病。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分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A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0.35±3.62)岁;B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42±4.31)岁。
2方法
2.1治疗方法。B组常规药物中包括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A组除常规药物外,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入生理盐水至250ml静点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治疗2周。
2.2观察指标。TIA发作在1天、1周、2周的控制率。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检测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血脂、凝血四项等作为安全性指标。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控制率比较,1天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A组患者控制率为82.5%相对于B组55%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A组控制率95%比B组77.5%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B组患者有1例脑梗死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4讨论
自1951年美国神经病学专家Fisher首先提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名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微栓子栓塞、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学说、盗血综合征等学说。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①突发起病;②脑或视网膜的局灶性缺血症状;③持续时间短暂,大多在1小时内缓解;④恢复完全,缓解期无任何神经缺损症状;⑤反复发作[3]。所以发作期给予及时合理治疗以预防其反复发作及远期危害是治疗重点。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多种作用。徐全胜等报道[4],辛伐他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加速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显示对TIA控制率明显增加。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红花两种中药提取,都归于心肝经,丹参味苦微寒,活血散瘀,红花味辛性温,化瘀通络,复方制剂增强了活血化瘀,舒脉通络的功效。协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等作用,对TIA治疗效果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了TIA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獻
[1]韩菲,杨中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的演变及最新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0,5(3):245-250
[2]Albers GW,Caplan LR,Easton JD,et al.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J].NEJM,2002,347(21):1713-1716
[3]李长安,马海,丁国祥,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现代认识[J].医学综述,2007,13(4):306-308
[4]徐全胜,张家明,李宾公,等.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探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3):271-274
方法:随机将8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分为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经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控制率比较,1天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A组患者控制率为82.5%相对于B组55%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A组控制率95%比B组77.5%有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有1例脑梗死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TIA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7-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急症,未经临床治疗的TIA患者约有1/3进展为脑梗死。TIA的发生有突发性、完全缓解性、局灶性、反复发作性、无梗死性、预警性等特征[1]。既往研究显示,在TIA发作后90天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为9.5%~14.6%[2]。及时诊断并给予TIA患者积极合理的治疗是临床诊治的关键。我院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病历选择。选择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TIA的住院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CT检查有明确的新发梗死或出血灶;②合并有严重心脏、肝脏、肺脏等疾病;③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系统疾病。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分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A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0.35±3.62)岁;B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42±4.31)岁。
2方法
2.1治疗方法。B组常规药物中包括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A组除常规药物外,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入生理盐水至250ml静点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治疗2周。
2.2观察指标。TIA发作在1天、1周、2周的控制率。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检测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血脂、凝血四项等作为安全性指标。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控制率比较,1天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A组患者控制率为82.5%相对于B组55%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A组控制率95%比B组77.5%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B组患者有1例脑梗死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4讨论
自1951年美国神经病学专家Fisher首先提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名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微栓子栓塞、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学说、盗血综合征等学说。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①突发起病;②脑或视网膜的局灶性缺血症状;③持续时间短暂,大多在1小时内缓解;④恢复完全,缓解期无任何神经缺损症状;⑤反复发作[3]。所以发作期给予及时合理治疗以预防其反复发作及远期危害是治疗重点。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多种作用。徐全胜等报道[4],辛伐他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加速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显示对TIA控制率明显增加。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红花两种中药提取,都归于心肝经,丹参味苦微寒,活血散瘀,红花味辛性温,化瘀通络,复方制剂增强了活血化瘀,舒脉通络的功效。协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等作用,对TIA治疗效果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了TIA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獻
[1]韩菲,杨中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的演变及最新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0,5(3):245-250
[2]Albers GW,Caplan LR,Easton JD,et al.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J].NEJM,2002,347(21):1713-1716
[3]李长安,马海,丁国祥,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现代认识[J].医学综述,2007,13(4):306-308
[4]徐全胜,张家明,李宾公,等.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探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3):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