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我们要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光要讲道理,更要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下面结合本人的思考与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学做人,进角色,引导学生体验情境感悟人生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说文学是人学,可以在课文讲读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一声‘走’,带头向莲花辩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我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一学生说:“斩钉截铁反映了班长决策的坚决、果断,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一学生说:“战士们明明知道自己将要和敌人同归于尽,但他们毫不畏惧,这是因为他们想到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牺牲自己也值得。”一学生抢着说:“班长只说一个‘走’字,战士们就紧跟在后,说明他们想法一致、行动一致,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学生接着说:“尽管只有五个人,但他们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不仅懂得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被五壮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在推敲词语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又受到了英雄们的理想美、信念美和行为美的强烈感染。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语文教材中不但有壮烈的篇章,还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俯的故事,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情之美。我们只要打开这个“盒子”去感染学生,就会启迪他们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振奋他们的热情。
二、重过程,给时间,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智能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独立地读读、想想、划划,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学课文的重点部分,然后通过交流,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丰碑》一课为例,先要求学生反复默读,自答课后题,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讲讲在自读过程中掌握的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并说出重要的依据。有的同学说:“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样子的段落很重要,因为从中能体会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还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描写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很重要,能体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这样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接着让学生深入理解,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编成问题“考大家”。如: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怎样体会到的?这就立即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简短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都参与了,他们很快就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课文的内涵。
三、明要求,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每次练习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与操作程序。比如在朗读训练中,我培养学生把字读准确、读清楚,把一句话读完整、读通顺的习惯;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直到读对为止,并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读,听完后作出评价。又如在朗读、默读时,我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读第一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第二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白求恩做手术?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读第三遍要求学生思考:白求恩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手术的?并划出有关的句子。读第四遍要求学生思考:从描写“情况”和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在这样由浅入深的训练中,对课文从大致了解到深刻理解,从而懂得了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就激发了他们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是严格地说习惯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严格有序、持之以恒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
四、多尊重,扬其长,培养学生不断前进的信心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学生群体中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处处给以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微笑,创设条件,扬其所长,救其所短。有一次,学生发现学校院子里有一根横躺的木头,有几个学生逞能,一个人去推,可谁都推不动,后来大家一起推,很快把木头推到了一边。第二天我意外地发现一名成绩很差的学生把这不起眼但颇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了他的日记中。他在结尾写道:“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在班上宣读了他的日记,并满腔热情地表扬了他,说他“有一双作家的眼睛,有一对作家的耳朵,能发现别人可以发现但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学生满脸通红,坐立不安。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个小小的成功竟然成了他学习上的转机,后来他居然成为一名“三好学生”。
在现实的学生群体中,语文学习上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或是智能上、情绪上的,或是态度上的。但是,不管怎样,对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或者存在某种心理障碍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善于差中见优、善于扬长救短,以真挚的爱生之情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
一、学做人,进角色,引导学生体验情境感悟人生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说文学是人学,可以在课文讲读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一声‘走’,带头向莲花辩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我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一学生说:“斩钉截铁反映了班长决策的坚决、果断,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一学生说:“战士们明明知道自己将要和敌人同归于尽,但他们毫不畏惧,这是因为他们想到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牺牲自己也值得。”一学生抢着说:“班长只说一个‘走’字,战士们就紧跟在后,说明他们想法一致、行动一致,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学生接着说:“尽管只有五个人,但他们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不仅懂得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被五壮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在推敲词语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又受到了英雄们的理想美、信念美和行为美的强烈感染。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语文教材中不但有壮烈的篇章,还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俯的故事,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情之美。我们只要打开这个“盒子”去感染学生,就会启迪他们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振奋他们的热情。
二、重过程,给时间,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智能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独立地读读、想想、划划,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学课文的重点部分,然后通过交流,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丰碑》一课为例,先要求学生反复默读,自答课后题,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讲讲在自读过程中掌握的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并说出重要的依据。有的同学说:“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样子的段落很重要,因为从中能体会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还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描写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很重要,能体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这样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接着让学生深入理解,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编成问题“考大家”。如: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怎样体会到的?这就立即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简短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都参与了,他们很快就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课文的内涵。
三、明要求,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每次练习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与操作程序。比如在朗读训练中,我培养学生把字读准确、读清楚,把一句话读完整、读通顺的习惯;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直到读对为止,并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读,听完后作出评价。又如在朗读、默读时,我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读第一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第二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白求恩做手术?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读第三遍要求学生思考:白求恩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手术的?并划出有关的句子。读第四遍要求学生思考:从描写“情况”和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在这样由浅入深的训练中,对课文从大致了解到深刻理解,从而懂得了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就激发了他们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是严格地说习惯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严格有序、持之以恒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
四、多尊重,扬其长,培养学生不断前进的信心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学生群体中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处处给以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微笑,创设条件,扬其所长,救其所短。有一次,学生发现学校院子里有一根横躺的木头,有几个学生逞能,一个人去推,可谁都推不动,后来大家一起推,很快把木头推到了一边。第二天我意外地发现一名成绩很差的学生把这不起眼但颇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了他的日记中。他在结尾写道:“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在班上宣读了他的日记,并满腔热情地表扬了他,说他“有一双作家的眼睛,有一对作家的耳朵,能发现别人可以发现但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个学生满脸通红,坐立不安。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个小小的成功竟然成了他学习上的转机,后来他居然成为一名“三好学生”。
在现实的学生群体中,语文学习上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或是智能上、情绪上的,或是态度上的。但是,不管怎样,对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或者存在某种心理障碍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善于差中见优、善于扬长救短,以真挚的爱生之情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