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重写法、轻过程,已严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让作文教学与生活合为一体。
一、作文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1]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当前,小学生厌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再加上本身基础知识不牢,阅历浅薄,认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积累、思想情感的贫乏,他们写作常常会陷入困境。 [2]从叶圣陶先生的经历我们明白,教师以考试作为目标为进行作文教学只会让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因此为了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我们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封闭式”命题作文教学法,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
二、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文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下面从二个方面来介绍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关注生活。
1、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作为教师应该给多点学生自由、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比如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售货员”、“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升华学生热心助人的情感。
2、大自然中的体验。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我就有这种深切体会,通过郊游的形式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在那里寻找春天,参观、玩耍,获得了大量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第一手材料。
(二)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杜威指出:“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活动,哪里就存在种种机会。”① “使学生在代表重要社会情境的主动作业中有机会获得观念和知识,并有机会去体验这些观念和知识。” ②
三、作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的途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对作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想教好作文,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两者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
(一)走进生活,观察积累。
要写好作文,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是基本的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关于观察类的作文时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会观察事物特点,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学会及时记录新发现,并且能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我在教学写作《校园一角》时,先带学生到校园各处观察,引导他们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挖掘平时没有发现的地方。再按照方位顺序,从校园门口的两排柳树写起,教室,操场。并且重点要求抓住一个地方具体来写。观察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做导游,向大家介绍校园风景,教师及时指导评论,分析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二)亲身实践,珍视生活经验。
光看是不够的,生活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与生活亲密接触,真正做到事事在作文,处处有作文,让学生到现实社会中去获取习作的源泉,如:植树浇花、还有帮邻居看小孩、去市场买菜等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丰富了生活经验,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四、搭建融洽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那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桥梁来融洽两者的关系呢?下面从二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一)作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③这句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以下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取水”。
1、关注社会,体验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教师必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感情。即使每天在往返的路上,别人的,自己的,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要想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学生就得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同时学生可以组织多种校园活动,亲身体验其中的快乐。
2、大胆想象,丰富体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丰富写作体裁。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象往往具有创造性,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特点来写童话,进行编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让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作文教学过程与实践生活过程。
有了汩汩流淌的“活水”,还需要把“水”巧妙地引进“田”中,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通力合作。
1、生活化作文重视写作前的素材积累,在写作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实践、体验、感悟。如写关于动物的文章,在写作前一段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动物进行观察,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把小动物带进教室,让没养动物的同学也亲自养养,观察他们的外形、吃相、习惯、爱好等,体验这种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小学生正处于非常崇拜,依赖大人的年龄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自行克服困难。主要通过通过活动实现:(1)社会活动;(2)校园活动;(3)家庭活动。
总之,生活化作文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一、作文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1]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当前,小学生厌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再加上本身基础知识不牢,阅历浅薄,认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积累、思想情感的贫乏,他们写作常常会陷入困境。 [2]从叶圣陶先生的经历我们明白,教师以考试作为目标为进行作文教学只会让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因此为了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我们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封闭式”命题作文教学法,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
二、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文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下面从二个方面来介绍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关注生活。
1、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作为教师应该给多点学生自由、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比如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售货员”、“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升华学生热心助人的情感。
2、大自然中的体验。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我就有这种深切体会,通过郊游的形式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在那里寻找春天,参观、玩耍,获得了大量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第一手材料。
(二)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杜威指出:“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活动,哪里就存在种种机会。”① “使学生在代表重要社会情境的主动作业中有机会获得观念和知识,并有机会去体验这些观念和知识。” ②
三、作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的途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对作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想教好作文,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两者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
(一)走进生活,观察积累。
要写好作文,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是基本的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关于观察类的作文时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会观察事物特点,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学会及时记录新发现,并且能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我在教学写作《校园一角》时,先带学生到校园各处观察,引导他们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挖掘平时没有发现的地方。再按照方位顺序,从校园门口的两排柳树写起,教室,操场。并且重点要求抓住一个地方具体来写。观察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做导游,向大家介绍校园风景,教师及时指导评论,分析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二)亲身实践,珍视生活经验。
光看是不够的,生活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与生活亲密接触,真正做到事事在作文,处处有作文,让学生到现实社会中去获取习作的源泉,如:植树浇花、还有帮邻居看小孩、去市场买菜等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丰富了生活经验,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四、搭建融洽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那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桥梁来融洽两者的关系呢?下面从二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一)作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③这句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以下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取水”。
1、关注社会,体验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教师必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感情。即使每天在往返的路上,别人的,自己的,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要想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学生就得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同时学生可以组织多种校园活动,亲身体验其中的快乐。
2、大胆想象,丰富体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丰富写作体裁。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象往往具有创造性,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特点来写童话,进行编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让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作文教学过程与实践生活过程。
有了汩汩流淌的“活水”,还需要把“水”巧妙地引进“田”中,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通力合作。
1、生活化作文重视写作前的素材积累,在写作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实践、体验、感悟。如写关于动物的文章,在写作前一段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动物进行观察,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把小动物带进教室,让没养动物的同学也亲自养养,观察他们的外形、吃相、习惯、爱好等,体验这种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小学生正处于非常崇拜,依赖大人的年龄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自行克服困难。主要通过通过活动实现:(1)社会活动;(2)校园活动;(3)家庭活动。
总之,生活化作文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