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深入地开展,历来存有较大争议的高中语文教学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高效优质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日益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好在我们有“新课标”的引领,有许多颇具可行性的宝贵经验,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定能聚百川之海,积万仞之山。
“新课标”实现了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目标的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更新、教学与评价的建议等等,这些新理念生成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与教学有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服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理解。
一、建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模式
“新课标”《前言》中强调“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善于发现并开发学生的多元差异、多元需求、多元价值就会使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成为可能。学生可能不是在校学习成绩最高的,但他们走向社会后拥有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不可能抹杀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成为“全才”“通才”,倘若真的这样做了,我们批量生产出的也只可能是“废材”。“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本,决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注意应该尊重全体中的个体,凸显共性中的个性,因地制宜,因时定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乐有所得,得有所成。尤其要慎重地启发、评价、激励差生,尊重他们的体验,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我们不能只进行“大众教育”,也不能只进行“精英教育”,而是应该进行将“大众”培养为“精英”的教育,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均衡发展。
二、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课程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改精神。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并进行自主实践、自主修正、自主评价等等。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从自我的、个性的需求出发,实现人本主体性发展。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群体中的互助性学习。“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它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机制,以全面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根本目标。
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创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的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成为探究过程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个体潜能的多元开发。
三、注重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
“新课标”指出,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再次蕴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了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构,提供选择性、个体性发展的空间。课程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由“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选修课设计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根据每个系列的目标可以设计若干个选修课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名称、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模块之间彼此调换、交叉、连缀,也可以有选择地设计。既保证了模块设计的灵活性与选择性,又避免了模块设计的随意与混乱。“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是语文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最好体现。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水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呢?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求学过程“平等中的首席”。要及时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更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第二,深谙课程内容。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建设和开发,全面掌握知识、方法、结构、目标、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实践中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第三,坚持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堂课的成功与失误,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可以使教学水平有更长足的进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检验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自己更应该成为“新课标”精神的实践者、塑造者和完善者,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熟与成功担负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标”实现了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目标的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更新、教学与评价的建议等等,这些新理念生成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与教学有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服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理解。
一、建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模式
“新课标”《前言》中强调“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善于发现并开发学生的多元差异、多元需求、多元价值就会使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成为可能。学生可能不是在校学习成绩最高的,但他们走向社会后拥有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不可能抹杀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成为“全才”“通才”,倘若真的这样做了,我们批量生产出的也只可能是“废材”。“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本,决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注意应该尊重全体中的个体,凸显共性中的个性,因地制宜,因时定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乐有所得,得有所成。尤其要慎重地启发、评价、激励差生,尊重他们的体验,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我们不能只进行“大众教育”,也不能只进行“精英教育”,而是应该进行将“大众”培养为“精英”的教育,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均衡发展。
二、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课程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改精神。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并进行自主实践、自主修正、自主评价等等。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从自我的、个性的需求出发,实现人本主体性发展。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群体中的互助性学习。“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它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机制,以全面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根本目标。
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创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的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成为探究过程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个体潜能的多元开发。
三、注重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
“新课标”指出,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再次蕴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了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构,提供选择性、个体性发展的空间。课程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由“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选修课设计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根据每个系列的目标可以设计若干个选修课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名称、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模块之间彼此调换、交叉、连缀,也可以有选择地设计。既保证了模块设计的灵活性与选择性,又避免了模块设计的随意与混乱。“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是语文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最好体现。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水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呢?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求学过程“平等中的首席”。要及时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更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第二,深谙课程内容。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建设和开发,全面掌握知识、方法、结构、目标、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实践中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第三,坚持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堂课的成功与失误,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可以使教学水平有更长足的进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检验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自己更应该成为“新课标”精神的实践者、塑造者和完善者,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熟与成功担负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