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面向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以技能鉴定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技能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师资专业素质,并逐步形成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的高职教育技能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的问题,以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为例,提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新型高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带来的高职教育结构创新和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人才 技能型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引言
产业经济学揭示,产业的递进发展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更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将要求劳动力素质结构也相应优化升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转移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如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时约50年,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比例由1∶3,快速提高为11∶3,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85%,为美国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2004年以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加剧,“技工荒”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难题。
1 高职教育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瓶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近年来似乎徘徊在一个怪圈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仍然缺乏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笔者从考证制度、专项投入、教学实施等方面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1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力
在制度层面上,虽然我国从1993年起就实施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层次多样、名目繁杂的资格鉴定,标准不统一,通用性和透明度较差。从全国用工制度看,到2006年末,仅劳动部门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行业就多达90个,人事部门在全国23个行业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类似上岗证、资格证书等进入市场的准入制度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但部分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由于规则本身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抑制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致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信息失灵问题。例如,对一些并没有严格安全和技能要求的职业盲目设立职业资格制度,人为设置制度壁垒,显然不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又或者一些受認证利益主导的行政部门和认证机构,对职业资格的认证不够严格、不够权威;更有甚者只要交纳足够的费用就能获取。粗糙、滥发证书的行为导致职业资格证甄别功能大打折扣。由于公信力不够,相当一部分职业资格证得不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认可,大大弱化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积极性,损害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健康运作,抑制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输出。
1.2高职院校专项长期投入力度不足
现如今,大多数院校都开展了“非职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以沿袭学历教育为主,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即便是职业教育,也大多走短、平、快的路线,长线专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相对要高于其他性质的学校,特别是实训方面的投入相当大,而政府用于这方面的专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要,通过设置短线专业和更多地开展学历文凭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开资金、设备、师资和生源等多方面的资源约束,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这是迫使职业院校“非职业化”办学的重要原因。
1.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未完全放开
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三中心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上,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虽然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试图通过增加实训课时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将实训和专业实习孤立进行,很难与已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验证性和单项实验仍占有较大比重,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校企合作在操作中因学生人数多、企业容量有限、可实施场地匮乏等现实原因频频受阻,高职院校大多挂牌校企实训基地,但缺乏深入联系。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实训环节不容乐观,以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仍然很差,理论无法联系实际操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的学校为了能参加技能培训,采取了临时培训教师的方法,更有甚者还去企业请来技工来培训参赛的学生,从这些方面就能开出学校在识字方面很不合理,实践型的教师严重缺乏。目前所谓的“双师素质”教师仅仅是拥有教育部或者学会主办的短期培训班考核合格颁发的“双师证”而已,真正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没有形成,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欠缺。
2 “以赛促教”推进高职教育结构创新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引入技能大赛,在参赛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技能赛也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杠杆作用,撬动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质性改革,使之加快发展。
2.1课程结构创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以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为例,针对国际商务专业高职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高职经贸人才培养引入了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 首先,POCIB带来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职业教育中,不能把形式化的知识看作必须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因为这些形式化的知识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相互依赖性,也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框架。在比赛中有利于发现更实用、更适量的课程内容;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工作任务导向”是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POCIB课程依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等国际通行的惯例与规则,仿真了一个真实的动态市场环境,内容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从寻找业务机会、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到履行合同。每个学习者加入课程后都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独立核算的进出口企业,通过接近真实的业务操作不断获得实践经验,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工厂、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通过不断进行的仿真交易,让学习者获得业务操作经验,通过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重复和变化来加强学习者的总结和记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的最终目标。
其次,POCIB以赛促训,深入校企合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 号)中指出: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十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了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POCIB技能大赛前期,学校可与赞助企业亲密接触,当企业试图借助大赛的窗口宣传自己的同事,高职院校可借机对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课程内的选择更加有的放矢。在大赛后期,职业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大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
第三,POCIB引导课程评价体系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如今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了。现如今的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导向,让他们具有社会性、适切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要建立以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评价体系。POCIB这个技能大赛就能够很好的评价出真实的职场标准。POCIB大赛还能够覆盖整个学习的评价过程,区别于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细致和客观。量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从国际贸易业务的各个技能点出发,对学习者的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避免了传统授课和培训过程中因为授课环境和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培训效果的差异。
这个评价标准已经远远颠覆了传统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向着职场要求的方向发展,使得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更为合理,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有利发展。
2.2师资结构创新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要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呢?就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有力的“窗口”,为学生搭建良好平台。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开赛前都要对相关指导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了解熟悉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竞赛平台,提前融入到比赛的环境中。避免了有些教师持有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但却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的情况,也避免了有些教师通过书面考试获取证书,缺乏实践性。参加POCIB大赛,在10个国家27大类进出口商品200多条国际航线的模拟情境中,随着产品及航线价格的动态变化以及根据现实情况定时调整的海关编码、进出口税率、监管条件、退税率、保险费率等信息,灵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应战,对于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双师素质都是实实在在的考量。
3 “以赛促学”帮助学生规划职业人生
3.1学习目标明确
子曰:博學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切知识都是搜集而来的东西,对于知识,不需要有创造力,只要有接受性就够了。正如传统的上课,老师讲课,而学生就只是观看。透过观看,不会知道什么是付出后的喜悦。很多学生毕业后总是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因为他只是一个观众。学生必须成为参与者。POCIB技能大赛通过体验式学习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全面体验国际贸易企业运作的过程,获得对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系统性认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这比在枯燥乏味的课堂听老师说教效果更好。例如,业务系统涉及进出口单据共60种,其中每种单据有详细的填写帮助及错误自动检查功能,学生可根据提示复查或继续;又如,帮助学生建立业务过程的时间控制观念,对现实中业务进度和时间把握的模拟,更加贴近现实需求。
因此一场比赛下来,很多学生感慨颇多,为了接洽成功一笔业务表现出学习中从未有过的认真与执着,付出艰辛与汗水,为了最后的成功而坚守,为期一个月后最终收获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感动。
3.2技能证书途径拓宽
POCIB不同于传统的证书考试项目,它主要是为了提升外贸能力的一门培训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能力、业务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课程结束后,将对学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符合要求的将获得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外贸从业能力合格证书。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双证融通进一步拓展。
3.3就业口径拓宽
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就在于学生学好知识以及技能,而对于学生来说所学的技能就是将来就业的主要砝码。但对于企业来说,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这往往意味着较大的业务风险和时间成本;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课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也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凡是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娴熟的操作技能也会被企业所青睐。
难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黎孝先教授也称赞POCIB 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推进国际贸易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是走校企结合道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职人才 技能型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引言
产业经济学揭示,产业的递进发展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更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将要求劳动力素质结构也相应优化升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转移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如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时约50年,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比例由1∶3,快速提高为11∶3,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85%,为美国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2004年以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加剧,“技工荒”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难题。
1 高职教育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瓶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近年来似乎徘徊在一个怪圈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仍然缺乏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笔者从考证制度、专项投入、教学实施等方面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1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力
在制度层面上,虽然我国从1993年起就实施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层次多样、名目繁杂的资格鉴定,标准不统一,通用性和透明度较差。从全国用工制度看,到2006年末,仅劳动部门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行业就多达90个,人事部门在全国23个行业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类似上岗证、资格证书等进入市场的准入制度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但部分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由于规则本身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抑制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致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信息失灵问题。例如,对一些并没有严格安全和技能要求的职业盲目设立职业资格制度,人为设置制度壁垒,显然不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又或者一些受認证利益主导的行政部门和认证机构,对职业资格的认证不够严格、不够权威;更有甚者只要交纳足够的费用就能获取。粗糙、滥发证书的行为导致职业资格证甄别功能大打折扣。由于公信力不够,相当一部分职业资格证得不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认可,大大弱化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积极性,损害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健康运作,抑制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输出。
1.2高职院校专项长期投入力度不足
现如今,大多数院校都开展了“非职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以沿袭学历教育为主,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即便是职业教育,也大多走短、平、快的路线,长线专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相对要高于其他性质的学校,特别是实训方面的投入相当大,而政府用于这方面的专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要,通过设置短线专业和更多地开展学历文凭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开资金、设备、师资和生源等多方面的资源约束,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这是迫使职业院校“非职业化”办学的重要原因。
1.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未完全放开
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三中心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上,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虽然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试图通过增加实训课时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将实训和专业实习孤立进行,很难与已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验证性和单项实验仍占有较大比重,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校企合作在操作中因学生人数多、企业容量有限、可实施场地匮乏等现实原因频频受阻,高职院校大多挂牌校企实训基地,但缺乏深入联系。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实训环节不容乐观,以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仍然很差,理论无法联系实际操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的学校为了能参加技能培训,采取了临时培训教师的方法,更有甚者还去企业请来技工来培训参赛的学生,从这些方面就能开出学校在识字方面很不合理,实践型的教师严重缺乏。目前所谓的“双师素质”教师仅仅是拥有教育部或者学会主办的短期培训班考核合格颁发的“双师证”而已,真正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没有形成,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欠缺。
2 “以赛促教”推进高职教育结构创新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引入技能大赛,在参赛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技能赛也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杠杆作用,撬动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质性改革,使之加快发展。
2.1课程结构创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以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为例,针对国际商务专业高职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高职经贸人才培养引入了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 首先,POCIB带来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职业教育中,不能把形式化的知识看作必须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因为这些形式化的知识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相互依赖性,也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框架。在比赛中有利于发现更实用、更适量的课程内容;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工作任务导向”是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POCIB课程依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等国际通行的惯例与规则,仿真了一个真实的动态市场环境,内容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从寻找业务机会、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到履行合同。每个学习者加入课程后都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独立核算的进出口企业,通过接近真实的业务操作不断获得实践经验,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工厂、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通过不断进行的仿真交易,让学习者获得业务操作经验,通过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重复和变化来加强学习者的总结和记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的最终目标。
其次,POCIB以赛促训,深入校企合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 号)中指出: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十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了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POCIB技能大赛前期,学校可与赞助企业亲密接触,当企业试图借助大赛的窗口宣传自己的同事,高职院校可借机对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课程内的选择更加有的放矢。在大赛后期,职业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大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
第三,POCIB引导课程评价体系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如今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了。现如今的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导向,让他们具有社会性、适切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要建立以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评价体系。POCIB这个技能大赛就能够很好的评价出真实的职场标准。POCIB大赛还能够覆盖整个学习的评价过程,区别于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细致和客观。量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从国际贸易业务的各个技能点出发,对学习者的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避免了传统授课和培训过程中因为授课环境和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培训效果的差异。
这个评价标准已经远远颠覆了传统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向着职场要求的方向发展,使得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更为合理,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有利发展。
2.2师资结构创新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要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呢?就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有力的“窗口”,为学生搭建良好平台。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大赛开赛前都要对相关指导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了解熟悉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竞赛平台,提前融入到比赛的环境中。避免了有些教师持有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但却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的情况,也避免了有些教师通过书面考试获取证书,缺乏实践性。参加POCIB大赛,在10个国家27大类进出口商品200多条国际航线的模拟情境中,随着产品及航线价格的动态变化以及根据现实情况定时调整的海关编码、进出口税率、监管条件、退税率、保险费率等信息,灵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应战,对于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双师素质都是实实在在的考量。
3 “以赛促学”帮助学生规划职业人生
3.1学习目标明确
子曰:博學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切知识都是搜集而来的东西,对于知识,不需要有创造力,只要有接受性就够了。正如传统的上课,老师讲课,而学生就只是观看。透过观看,不会知道什么是付出后的喜悦。很多学生毕业后总是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因为他只是一个观众。学生必须成为参与者。POCIB技能大赛通过体验式学习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全面体验国际贸易企业运作的过程,获得对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系统性认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这比在枯燥乏味的课堂听老师说教效果更好。例如,业务系统涉及进出口单据共60种,其中每种单据有详细的填写帮助及错误自动检查功能,学生可根据提示复查或继续;又如,帮助学生建立业务过程的时间控制观念,对现实中业务进度和时间把握的模拟,更加贴近现实需求。
因此一场比赛下来,很多学生感慨颇多,为了接洽成功一笔业务表现出学习中从未有过的认真与执着,付出艰辛与汗水,为了最后的成功而坚守,为期一个月后最终收获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感动。
3.2技能证书途径拓宽
POCIB不同于传统的证书考试项目,它主要是为了提升外贸能力的一门培训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能力、业务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课程结束后,将对学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符合要求的将获得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外贸从业能力合格证书。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双证融通进一步拓展。
3.3就业口径拓宽
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就在于学生学好知识以及技能,而对于学生来说所学的技能就是将来就业的主要砝码。但对于企业来说,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这往往意味着较大的业务风险和时间成本;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课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也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凡是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娴熟的操作技能也会被企业所青睐。
难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黎孝先教授也称赞POCIB 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推进国际贸易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是走校企结合道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