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音乐教育亟待改革,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忧虑。音乐教育长期被忽视,并且重技能,轻审美。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一环,为什么现状仍没有改变呢?
关键词:忽视;配角;审美
一、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2005年7月份,我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行的音乐学科新课程培训。参训人员本就不多,而我所在地区只有我一人,并且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作为一个教师进修学校的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看到这种情况,实在是痛心疾首。音乐艺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真想振臂高呼,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就我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开设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四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同时,还应当看到,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应付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音乐艺术教育就是“聋子的耳朵”。
二、 重技能,轻审美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学其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它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概念,从概念中理解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在德育、智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训练主要是针对人的某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在教育上的特点,是在认知原理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育主要在职业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而小学音乐教育就其自身规律来看,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了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上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追求,说明了我们的普通音乐教育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模仿。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中国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审美、感悟性内容。从教材的四部分内容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钟子期并没有学过大量的音乐理论,也没有进行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但伯牙的琴曲他听懂了,两人演绎了千古流传的知音佳话。试想,如果让子期只研究伯牙琴曲的调式、和声,不知子期还能不能听出“巍巍的的高山,潺潺的流水”。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听”也就是欣赏才是其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由纯粹的歌唱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欣赏器乐、歌唱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逐渐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领悟音乐,用心灵倾听,达到一种“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唐河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忽视;配角;审美
一、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2005年7月份,我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行的音乐学科新课程培训。参训人员本就不多,而我所在地区只有我一人,并且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作为一个教师进修学校的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看到这种情况,实在是痛心疾首。音乐艺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真想振臂高呼,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就我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开设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四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同时,还应当看到,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应付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音乐艺术教育就是“聋子的耳朵”。
二、 重技能,轻审美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学其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它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概念,从概念中理解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在德育、智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训练主要是针对人的某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在教育上的特点,是在认知原理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育主要在职业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而小学音乐教育就其自身规律来看,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了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上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追求,说明了我们的普通音乐教育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模仿。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中国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审美、感悟性内容。从教材的四部分内容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钟子期并没有学过大量的音乐理论,也没有进行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但伯牙的琴曲他听懂了,两人演绎了千古流传的知音佳话。试想,如果让子期只研究伯牙琴曲的调式、和声,不知子期还能不能听出“巍巍的的高山,潺潺的流水”。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听”也就是欣赏才是其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由纯粹的歌唱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欣赏器乐、歌唱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逐渐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领悟音乐,用心灵倾听,达到一种“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唐河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