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子在经济伦理领域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本文从他的核心思想“道”说起,包含了他的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自然无为,管理观上无为而治,消费观去奢尚俭,分配观不积均平这几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老子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老子;经济伦理思想;自然无为;去奢尚俭;不积均平
老子作为道教学派的创始人,生活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春秋晚期,在社会、经济、文化均有重大变革发展的时期,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是那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深刻反映,也是老子的经济思想的突出体现。探析老子的经济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生活也有诸多启迪。
一、经济运行崇尚自然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在谈论经济时也不能脱离“道”的影响。“道”是一种无法言说却又恒久存在的客观真理,也是宇宙的本原和原动力。“道”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一切事物应该效仿的根源。因此不带任何主观控制因素,尊重天地间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其行事,按照事物本身的属性和发展规律去运行,循道而行便会水到渠成。
这种思想体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就是一种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让其自行调整的理念。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调控本质上是人类主观行为,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如何行使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很重要的,老子的看法就是应当追随“道”与“自然”的规律,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状态,让其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由发展。
二、管理上需无为而治
老子在对国家管理经济活动上则提出“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原则。“民自富”指的是社会整体的富有而不是社会中个体的富有。并且这种富有不是指社会经济思想中普遍意义上的富有,而是原始自然意义的富,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贫”,或者说无富之富。社会物质生活虽然并不富有,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平安喜乐,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忧患。这种经济与物质的无差别就是老子眼中“无事自富”的社会。
“无事”也就是不需要为增进剩余生产物而生产,社会的生产本身便是目的,是社会中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产与分配二者的统一,在此条件下社会中阶级消亡,几乎没有贫富对立。这也就必然要求社会统治者不仅自身率先寡欲,崇俭,而且要减政省刑,以求减少严刑峻法、苛赋重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的破坏。客观上看,统治阶级的“无为”“无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确实可以对生产力的恢复、发展起某些积极作用,减少对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阻碍,使社会进步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三、去奢尚俭的消费观
老子认为经济发展、财富增长与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结果,人民物欲的膨胀将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这对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老子主张的是一种俭朴并且要常知足的消费理念。
人之所以会对物质生活与财富有所追求,都是因为人有欲望。在老子看来欲就是让人有为,这不符合“道”。人如果想要成为圣人,想要长久的保存自身,必须要效法自然,减少物欲,恢复一种俭朴的生活。俭朴的消费只需要满足人的需要,而对于奢侈浪费的消费,老子是坚决抵制的。
老子认为人类的消费行为应当按照知足的准则进行。人的消费最终不在于得到物品的多少,而在于内心是否能知足,如果真的内心满足了,那么即使很少的消费也会感到长久的满足。而如果不知足的话追求奢侈,只会陷入欲望,而导致不能正确的对待物我关系。只有人民知足,在获得有限的消费品的基础上,时刻维持懂得满足与节制的心,过着清贫简陋却安居乐业的小国寡民的生活,这才是老子所期望的。
四、不积均平的分配观
春秋末期由于统治者为了私欲采取的是“” 的经济手段,剥削劳动人民,使得社会成员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增加,劳动人民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源维持自己生存,而富人则越来越富。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让老子感慨,他认为这种行径恰恰是违背了“道”,需要合理分配才能创造一个公正和平的社会。
老子在个人分配上主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会私藏财富,反而是会用获得的财富尽力帮助他人,帮助他人也就使得自己获得的更多。老子希望富者能主动回报社会,帮助穷困的人,按照“道”来行事。不仅如此,他希望的社会状态是“均平”,也就是大家恢复到氏族公社大家庭的状态,一起劳作,所有物品无论大小好坏都均一价格,所有人获得的也是均等的。虽然均平在历史向前发展过程中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但其提倡的社会公平平等观念确实我们应当从老子的思想中学习的。
五、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老子尊道贵德,崇尚自然,他认为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带来的后果则是物欲横流,奢侈成风,人心迷失。远不及上古时代社会安定,民风淳朴,身心和谐。因而,提倡返朴归真,无为而治。无论是在社会分配还是人民消费以及经济运行中,都应遵循“道”的思想,这对我们现代经济生活也有很大的启迪。
首先,市场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顺其自然的态度。经济调控虽然是人为的,但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仍应该做到无为。但是这种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老子的无为实则是不必所有事都要具体管制,而是在制定了一定的具体政策后,在管理者的监督下,让市场规律来约束市场行为。
其次,个人消费中应当节俭。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很多人崇尚奢侈消费,不在乎花钱,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剧了社会中攀比等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但大大造成了货物的浪费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流失。
最后,虽然老子思想中存在消极避世以及想要社会退步的不合理部分,但其尊道贵德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学习的。在经济活动中,统治者应当崇尚无为而治,有宏观调控的控制下,可以让市场规律来调节市场。消费者要崇尚节俭。生产者者要注重生态。这些都是老子遵循天道而运用于经济中的原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也应从中吸取精华,使得经济、社会都更和谐、穩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傅佩荣,究竟真实[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刘雅文,老子经济思想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2006
王沁(1990.03——):女,25岁,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2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伦理
关键词:老子;经济伦理思想;自然无为;去奢尚俭;不积均平
老子作为道教学派的创始人,生活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春秋晚期,在社会、经济、文化均有重大变革发展的时期,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是那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深刻反映,也是老子的经济思想的突出体现。探析老子的经济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生活也有诸多启迪。
一、经济运行崇尚自然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在谈论经济时也不能脱离“道”的影响。“道”是一种无法言说却又恒久存在的客观真理,也是宇宙的本原和原动力。“道”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一切事物应该效仿的根源。因此不带任何主观控制因素,尊重天地间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其行事,按照事物本身的属性和发展规律去运行,循道而行便会水到渠成。
这种思想体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就是一种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让其自行调整的理念。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调控本质上是人类主观行为,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如何行使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很重要的,老子的看法就是应当追随“道”与“自然”的规律,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状态,让其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由发展。
二、管理上需无为而治
老子在对国家管理经济活动上则提出“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原则。“民自富”指的是社会整体的富有而不是社会中个体的富有。并且这种富有不是指社会经济思想中普遍意义上的富有,而是原始自然意义的富,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贫”,或者说无富之富。社会物质生活虽然并不富有,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平安喜乐,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忧患。这种经济与物质的无差别就是老子眼中“无事自富”的社会。
“无事”也就是不需要为增进剩余生产物而生产,社会的生产本身便是目的,是社会中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产与分配二者的统一,在此条件下社会中阶级消亡,几乎没有贫富对立。这也就必然要求社会统治者不仅自身率先寡欲,崇俭,而且要减政省刑,以求减少严刑峻法、苛赋重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的破坏。客观上看,统治阶级的“无为”“无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确实可以对生产力的恢复、发展起某些积极作用,减少对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阻碍,使社会进步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三、去奢尚俭的消费观
老子认为经济发展、财富增长与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结果,人民物欲的膨胀将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这对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老子主张的是一种俭朴并且要常知足的消费理念。
人之所以会对物质生活与财富有所追求,都是因为人有欲望。在老子看来欲就是让人有为,这不符合“道”。人如果想要成为圣人,想要长久的保存自身,必须要效法自然,减少物欲,恢复一种俭朴的生活。俭朴的消费只需要满足人的需要,而对于奢侈浪费的消费,老子是坚决抵制的。
老子认为人类的消费行为应当按照知足的准则进行。人的消费最终不在于得到物品的多少,而在于内心是否能知足,如果真的内心满足了,那么即使很少的消费也会感到长久的满足。而如果不知足的话追求奢侈,只会陷入欲望,而导致不能正确的对待物我关系。只有人民知足,在获得有限的消费品的基础上,时刻维持懂得满足与节制的心,过着清贫简陋却安居乐业的小国寡民的生活,这才是老子所期望的。
四、不积均平的分配观
春秋末期由于统治者为了私欲采取的是“” 的经济手段,剥削劳动人民,使得社会成员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增加,劳动人民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源维持自己生存,而富人则越来越富。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让老子感慨,他认为这种行径恰恰是违背了“道”,需要合理分配才能创造一个公正和平的社会。
老子在个人分配上主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会私藏财富,反而是会用获得的财富尽力帮助他人,帮助他人也就使得自己获得的更多。老子希望富者能主动回报社会,帮助穷困的人,按照“道”来行事。不仅如此,他希望的社会状态是“均平”,也就是大家恢复到氏族公社大家庭的状态,一起劳作,所有物品无论大小好坏都均一价格,所有人获得的也是均等的。虽然均平在历史向前发展过程中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但其提倡的社会公平平等观念确实我们应当从老子的思想中学习的。
五、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老子尊道贵德,崇尚自然,他认为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带来的后果则是物欲横流,奢侈成风,人心迷失。远不及上古时代社会安定,民风淳朴,身心和谐。因而,提倡返朴归真,无为而治。无论是在社会分配还是人民消费以及经济运行中,都应遵循“道”的思想,这对我们现代经济生活也有很大的启迪。
首先,市场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顺其自然的态度。经济调控虽然是人为的,但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仍应该做到无为。但是这种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老子的无为实则是不必所有事都要具体管制,而是在制定了一定的具体政策后,在管理者的监督下,让市场规律来约束市场行为。
其次,个人消费中应当节俭。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很多人崇尚奢侈消费,不在乎花钱,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剧了社会中攀比等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但大大造成了货物的浪费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流失。
最后,虽然老子思想中存在消极避世以及想要社会退步的不合理部分,但其尊道贵德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学习的。在经济活动中,统治者应当崇尚无为而治,有宏观调控的控制下,可以让市场规律来调节市场。消费者要崇尚节俭。生产者者要注重生态。这些都是老子遵循天道而运用于经济中的原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也应从中吸取精华,使得经济、社会都更和谐、穩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傅佩荣,究竟真实[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刘雅文,老子经济思想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2006
王沁(1990.03——):女,25岁,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2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