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空间可以算有趣的空间?以大型购物广场为例,合理安排购物场所与休闲场所主要是出于功能上的考虑,假如还想营造一个更加放松、同时还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往往就取决于在满足功能性需求之外,还有哪些“额外”的内容。针对面向大众的空间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策展人李振华提出了“如何让艺术在一个相对的时间中持续发生”这个主题,而这恰恰顺应了当下的时代潮流,打破艺术一贯“束之高阁”的美术馆与画廊属性,真正融入生活,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与大众面对面。
本次西安世纪金花时代广场举办的“沉浸之境·系列主题艺术展”,也许可以看作对上述策展概念的一次深化实践,策展人由新媒体艺术家徐文恺和来自比利时的新媒体理论批评学者Regine Debatty担纲,展览包括艺术家王郁洋与原弓双个展构成的“沉浸之境”,而同时展出的其他五个独立单元则与主题呼应,涉及文化和当代艺术语境的关联,包括建筑师王振飞、王鹿鸣的“算法建筑”、旅德设计师何见平的“文人设计”、董冰峰的“一个阅读的空间:中外最新艺术理论书籍的十九种呈现”,以及由李力策划的包括陈天灼、高铭研、双飞、廖斐等人参与的“潮:青年艺术家计划”等。形式上跨越了雕塑、装置、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视觉艺术和阅读文本,堪称包罗万象,丰富庞杂。
作为揭幕展的“沉浸之境”试图完成对空间的转化,让展览空间从一个公共的消费场所转化为与艺术发生交融的环境。因此,当人们进入购物广场的一层大厅,便能立即看到王郁洋的作品——《人造月》,一改从前悬挂展览的方式,直接摆放在地面上,观者能够以最近的距离观看。同时还展出了王郁洋的其他几件作品,比如钩沉其“月系列”,以及他最新的工作成果“算法雕塑”系列。而擅长以空间关系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原弓则将于11月带来他2011年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作品——《空香》。该作品消隐了形态和视觉,通过充满空间的水雾来完全改变人和空间内部的关系,既小到不可见,又大到充满整个空间。
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能否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以便创造出视觉与空间感觉的新景观?这些问题也许将在展览开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持续性”的体现。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与大众的生活有所脱离,这一点在未来是否能够改变?李振华说:“艺术不但是整个空间的‘眼’,还是充满空间的灵魂。”这一观点,让人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本次西安世纪金花时代广场举办的“沉浸之境·系列主题艺术展”,也许可以看作对上述策展概念的一次深化实践,策展人由新媒体艺术家徐文恺和来自比利时的新媒体理论批评学者Regine Debatty担纲,展览包括艺术家王郁洋与原弓双个展构成的“沉浸之境”,而同时展出的其他五个独立单元则与主题呼应,涉及文化和当代艺术语境的关联,包括建筑师王振飞、王鹿鸣的“算法建筑”、旅德设计师何见平的“文人设计”、董冰峰的“一个阅读的空间:中外最新艺术理论书籍的十九种呈现”,以及由李力策划的包括陈天灼、高铭研、双飞、廖斐等人参与的“潮:青年艺术家计划”等。形式上跨越了雕塑、装置、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视觉艺术和阅读文本,堪称包罗万象,丰富庞杂。
作为揭幕展的“沉浸之境”试图完成对空间的转化,让展览空间从一个公共的消费场所转化为与艺术发生交融的环境。因此,当人们进入购物广场的一层大厅,便能立即看到王郁洋的作品——《人造月》,一改从前悬挂展览的方式,直接摆放在地面上,观者能够以最近的距离观看。同时还展出了王郁洋的其他几件作品,比如钩沉其“月系列”,以及他最新的工作成果“算法雕塑”系列。而擅长以空间关系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原弓则将于11月带来他2011年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作品——《空香》。该作品消隐了形态和视觉,通过充满空间的水雾来完全改变人和空间内部的关系,既小到不可见,又大到充满整个空间。
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能否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以便创造出视觉与空间感觉的新景观?这些问题也许将在展览开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持续性”的体现。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与大众的生活有所脱离,这一点在未来是否能够改变?李振华说:“艺术不但是整个空间的‘眼’,还是充满空间的灵魂。”这一观点,让人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