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谈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的感知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机器壮观景象。
2.有利于增加學生获取的知识量,并能长时间保持记忆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在板书重要内容时,要占用大量时间。如《秋天的雨》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重点赏析的段落,利用课件或展台可以直接展示讲解这段,省时省力。此外,多媒体利用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学生在学习《太阳》了解到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对人类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通过查阅,知道地球面临的灾难。怎么爱护,怎么保护地球?学生都可以自主查找学习。
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1.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略了教师主导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育资源网》中找到有关教学视频,就直接播放使用。由于没有对视频精选,截取适合学生的重点片段,学生在学习后,小组讨论交流,也没有及时点拨,课堂上“放任自流”,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2.脱离文本,教师把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
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有些教师由于课件制作不够娴熟,往往把很多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设计上。而在教材上所下的功夫就少了,无形中课本被丢到一边,学生的眼睛盯着的不是课本,而是多媒体投影。一节课后学生课本上是“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记录。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是朗读训练和生字书写,以及通过朗读感悟所得到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我们要备教具,备学生,备文本,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文本。
3.语文课堂出现滥用多媒体现象
例如,我教学一年级语文,前段时间每节语文课都有“丰富多彩”的课件,低年级的学生活泼爱动,立刻被绚丽的图片吸引了眼球,气氛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真正内涵的、需要学生用心体会和思考的东西,最终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课堂效率低下。
那么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呢?
1.利用多媒体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重点,解答疑点
语文是让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感悟、 欣赏、评价语言艺术的过程。例如,春天来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在学习这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后,播放春天青山绿水鸟儿欢唱,树叶碧绿,花开盈盈,田里禾壮苗青,配上音乐《春水》,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再联系诗歌内容,激发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伴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诗歌,学生声情并茂,很快背诵了诗歌。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小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在教学《我是什么》,水的变化过程:水遇到太阳变成汽,升到空中,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成为云在空中飘浮着,遇到冷风变成雨,雹子,雪。这一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抽象,教师通过flash动画,配上合适的音响效果,将这一过程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惊叹“小水滴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并辅助于板书,学生一目了然,并且熟记于心。再如形近字,易错字,同音字,教师通过flash动画,设计摘苹果,炸汽球,找朋友,放鞭炮等小游戏,学生顿时积极性高涨,很快突破了难点。多媒体的使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
总之,教师要掌控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服务,应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变得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后我们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这是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的感知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机器壮观景象。
2.有利于增加學生获取的知识量,并能长时间保持记忆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在板书重要内容时,要占用大量时间。如《秋天的雨》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重点赏析的段落,利用课件或展台可以直接展示讲解这段,省时省力。此外,多媒体利用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学生在学习《太阳》了解到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对人类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通过查阅,知道地球面临的灾难。怎么爱护,怎么保护地球?学生都可以自主查找学习。
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1.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略了教师主导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育资源网》中找到有关教学视频,就直接播放使用。由于没有对视频精选,截取适合学生的重点片段,学生在学习后,小组讨论交流,也没有及时点拨,课堂上“放任自流”,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2.脱离文本,教师把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
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有些教师由于课件制作不够娴熟,往往把很多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设计上。而在教材上所下的功夫就少了,无形中课本被丢到一边,学生的眼睛盯着的不是课本,而是多媒体投影。一节课后学生课本上是“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记录。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是朗读训练和生字书写,以及通过朗读感悟所得到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我们要备教具,备学生,备文本,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文本。
3.语文课堂出现滥用多媒体现象
例如,我教学一年级语文,前段时间每节语文课都有“丰富多彩”的课件,低年级的学生活泼爱动,立刻被绚丽的图片吸引了眼球,气氛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真正内涵的、需要学生用心体会和思考的东西,最终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课堂效率低下。
那么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呢?
1.利用多媒体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重点,解答疑点
语文是让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感悟、 欣赏、评价语言艺术的过程。例如,春天来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在学习这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后,播放春天青山绿水鸟儿欢唱,树叶碧绿,花开盈盈,田里禾壮苗青,配上音乐《春水》,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再联系诗歌内容,激发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伴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诗歌,学生声情并茂,很快背诵了诗歌。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小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在教学《我是什么》,水的变化过程:水遇到太阳变成汽,升到空中,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成为云在空中飘浮着,遇到冷风变成雨,雹子,雪。这一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抽象,教师通过flash动画,配上合适的音响效果,将这一过程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惊叹“小水滴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并辅助于板书,学生一目了然,并且熟记于心。再如形近字,易错字,同音字,教师通过flash动画,设计摘苹果,炸汽球,找朋友,放鞭炮等小游戏,学生顿时积极性高涨,很快突破了难点。多媒体的使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
总之,教师要掌控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服务,应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变得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后我们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这是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