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热播的《真正男子汉》《军情解码》等节目引起观众对军队文化强烈的关注,而此前《亮剑》《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影视剧同样保持着较高收视率,这样一系列的军事题材文艺节目,营造了浓厚的强军文化氛围。
强军题材主旋律
“在总政宣传部的领导下,反映部队生活主旋律是部队职业画家创作的主要职责。”作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的高维洲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高维洲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无线电发射器、天线等这些通讯工具形象。交谈中了解到,青年时期的高维洲在部队学习和从事过无线电通信的专业工作,有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积累,自然而然在艺术创作中加入了具有个人艺术情怀的意象。
高维洲尝试用冷色调来绘画海军舰艇、飞机、护航炮,尽量体现出战舰历经风吹雨淋的沧桑金属质感。作品《启航》就是描绘了出海执行任务前,海军官兵站在舰船上目送领导和亲人的画面,硬朗的画面线条表达海军官兵对护航任务的坚定信念。
“军队文化主题在艺术表达上需要和表现形式融合,绘画作品更是需要在艺术与军队生活、形与神等关系把握上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才能使得文化作品拨动欣赏者的心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美术评论家韩朝表示。
体验军队边防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寻找军队主题的艺术创作灵感,高维洲每年都到海岛部队中体验生活。对此他表示:“区别于以往‘闭门造车’式的创作带来的生硬感,艺术家只有实地到海军边防驻地中体验生活,所产生的艺术灵感才能更‘接地气’,作品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达到震撼欣赏者心灵的目的。”
海军生活的清苦和单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高维洲给记者讲了一个在部队听到的小插曲。“部队饲养的宠物狗被换岗部队带回到陆地后,就立刻跑了出去不见踪影,动物都如此,更可以想见官兵的海岛生活是怎样艰苦。”
然而,对于在潜艇中执行任务的官兵来说,挑战更是超乎常人。高维洲回忆:“官兵们连续在潜艇中工作三四十天,因为执行的任务具有秘密性质,官兵们必须在下潜前将一切可发送信号的通讯工具上交部队保管。潜艇空间封闭狭窄,水下还伴有噪音,这些都对官兵的精神和体能产生巨大考验。”
对于这些体验部队生活的收获,高维洲说:“单纯从书本文献中摄取养分的艺术家,大多只能寻找到零碎的作画素材,作品的构图和形象呈现为单一的海军生活元素。只有实地走访写生才能画出真实的海军生活。”
“58-1=0”是高维洲在潜艇中看到的口号标语,士官解释说,这代表潜艇中58个官兵中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出海后整个队伍都是“拧成一股绳”的整体,相互之间都是工作生活的战友。“正是艰苦的海军部队生活,造就了官兵之间朴素率真的海军文化,也正是我笔下‘温情’的海军作品的灵感来源。”高维洲说。
融入独特创作风格
对于当代军旅主题的创作,高维洲建议:“艺术家在经过美术基本功量化积累的阶段之后,需要培养出自己的技法和画风,以自己的情感修养带动笔墨创作,进而使笔墨的人格化自然而然地显露于画面。只有这样,艺术家的创作道路才可延续,让更多的人所熟知。”高维洲正是在青岛海军部队舰艇上看到远处红瓦白墙的民房时,心中产生军人保卫国家的使命感,创作了《舰舷边上是家乡》,并入选了建军75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韩朝谈到军旅主题作品的感受时表示,“从‘静’的表现中,欣赏者不难看出场景中夜晚的平静与军舰的硬朗相互呼应,传统绘画的擦、点、染手法加之拓、愤、刷等新技法的融入,使画面有了静水流深的力量感,运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更加突出‘和平’的主题。”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表示,“新时期的强军文化更偏重于凝聚军队力量,主题化创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民族信心,激发人们对军队文化的兴趣。”
高维洲说:“艺术工作者须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使自己的笔墨寻找到一个能够与当代生活相交融的支点。也就是说,在对笔墨的锤炼中,应能够使自己的创作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机关联,能在当下生活的背景中留下记忆。而不受外界世俗的干扰,更多地潜心于艺术创作之中,也是军人‘不放弃’的精神体现。”
强军题材主旋律
“在总政宣传部的领导下,反映部队生活主旋律是部队职业画家创作的主要职责。”作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的高维洲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高维洲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无线电发射器、天线等这些通讯工具形象。交谈中了解到,青年时期的高维洲在部队学习和从事过无线电通信的专业工作,有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积累,自然而然在艺术创作中加入了具有个人艺术情怀的意象。
高维洲尝试用冷色调来绘画海军舰艇、飞机、护航炮,尽量体现出战舰历经风吹雨淋的沧桑金属质感。作品《启航》就是描绘了出海执行任务前,海军官兵站在舰船上目送领导和亲人的画面,硬朗的画面线条表达海军官兵对护航任务的坚定信念。
“军队文化主题在艺术表达上需要和表现形式融合,绘画作品更是需要在艺术与军队生活、形与神等关系把握上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才能使得文化作品拨动欣赏者的心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美术评论家韩朝表示。
体验军队边防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寻找军队主题的艺术创作灵感,高维洲每年都到海岛部队中体验生活。对此他表示:“区别于以往‘闭门造车’式的创作带来的生硬感,艺术家只有实地到海军边防驻地中体验生活,所产生的艺术灵感才能更‘接地气’,作品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达到震撼欣赏者心灵的目的。”
海军生活的清苦和单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高维洲给记者讲了一个在部队听到的小插曲。“部队饲养的宠物狗被换岗部队带回到陆地后,就立刻跑了出去不见踪影,动物都如此,更可以想见官兵的海岛生活是怎样艰苦。”
然而,对于在潜艇中执行任务的官兵来说,挑战更是超乎常人。高维洲回忆:“官兵们连续在潜艇中工作三四十天,因为执行的任务具有秘密性质,官兵们必须在下潜前将一切可发送信号的通讯工具上交部队保管。潜艇空间封闭狭窄,水下还伴有噪音,这些都对官兵的精神和体能产生巨大考验。”
对于这些体验部队生活的收获,高维洲说:“单纯从书本文献中摄取养分的艺术家,大多只能寻找到零碎的作画素材,作品的构图和形象呈现为单一的海军生活元素。只有实地走访写生才能画出真实的海军生活。”
“58-1=0”是高维洲在潜艇中看到的口号标语,士官解释说,这代表潜艇中58个官兵中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出海后整个队伍都是“拧成一股绳”的整体,相互之间都是工作生活的战友。“正是艰苦的海军部队生活,造就了官兵之间朴素率真的海军文化,也正是我笔下‘温情’的海军作品的灵感来源。”高维洲说。
融入独特创作风格
对于当代军旅主题的创作,高维洲建议:“艺术家在经过美术基本功量化积累的阶段之后,需要培养出自己的技法和画风,以自己的情感修养带动笔墨创作,进而使笔墨的人格化自然而然地显露于画面。只有这样,艺术家的创作道路才可延续,让更多的人所熟知。”高维洲正是在青岛海军部队舰艇上看到远处红瓦白墙的民房时,心中产生军人保卫国家的使命感,创作了《舰舷边上是家乡》,并入选了建军75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韩朝谈到军旅主题作品的感受时表示,“从‘静’的表现中,欣赏者不难看出场景中夜晚的平静与军舰的硬朗相互呼应,传统绘画的擦、点、染手法加之拓、愤、刷等新技法的融入,使画面有了静水流深的力量感,运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更加突出‘和平’的主题。”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表示,“新时期的强军文化更偏重于凝聚军队力量,主题化创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民族信心,激发人们对军队文化的兴趣。”
高维洲说:“艺术工作者须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使自己的笔墨寻找到一个能够与当代生活相交融的支点。也就是说,在对笔墨的锤炼中,应能够使自己的创作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机关联,能在当下生活的背景中留下记忆。而不受外界世俗的干扰,更多地潜心于艺术创作之中,也是军人‘不放弃’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