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传统教学中侧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新形势下只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供或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借助于这些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化学教学难度,并促进了学生灵活使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展开,教学任务高效完成,进一步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其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要素
新知识点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新知识点的布置是一重大要素。教師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与事物的具体应用时,要将新知识点放在问题答案的位置,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思维动机
指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渴求程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调动其解决问题的兴趣。
知识水平
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创设的问题既不能超过知识范畴,又不能过于简单无法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问题。
高中化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应用
高中化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和实验演示等联系起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依托生活经验塑造问题情境
化学与人们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很多生活场景都会引起学生的想象。如,削皮后的苹果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色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现象导入离子知识点。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削皮后的苹果变成了什么颜色?需要放置在什么环境中?”得出“削了皮的苹果之所以会在静置后变成铁锈色是因为亚铁离子氧化成了正三价铁离子。”再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金属腐蚀现象,也可以给出问题层层推进。通过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结合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设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探究性等,能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培养与提高自身知识结构与体系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实践,或从社会现象、新闻报道等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可将化学知识与新闻报道相结合,不仅能更好地体现出化学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试剂性质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某工厂装有金属钠的铁桶发生爆炸,在开始出现白雾之后又伴有黄色火苗产生,人们在对这些铁通进行打捞的过程中,桶里的物质使人皮肤表面产生了一种刺痛感,最终消防员依靠煤油对其浸泡溶解才将事情解决。通过这则报道,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铁通会发生爆炸现象?为什么消防员要用煤油对其进行浸泡溶解而不使用其他物质?”这则报道完全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同时,学生的求知欲也会越来越强,课堂氛围和教学效率也会逐渐提高。
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研究分析中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演示《物质的燃烧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如:白磷两块、水容器两个、水适量、稀薄铜片一片。然后,教师将两块白磷放置不同的水中,将其中一块白磷直接放置在85℃~95℃的热水中,另一块白磷放置在水面的稀薄铜片上,观察发现,直接放置在水中的白磷并没有燃烧,而放置在稀薄铜片上的白磷却发生了自燃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白磷自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很快掌握了白磷自燃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师再以此继续提问,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其他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创新自身思维能力,增长自身知识水平。
结语
本文中通过分析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素,联系高中化学知识点,给出创设有效化学问题情境的措施与方法,分别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活动及演示实验三方面进行论述,详细阐述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机、切入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贡献一份力量。
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要素
新知识点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新知识点的布置是一重大要素。教師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与事物的具体应用时,要将新知识点放在问题答案的位置,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思维动机
指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渴求程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调动其解决问题的兴趣。
知识水平
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创设的问题既不能超过知识范畴,又不能过于简单无法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问题。
高中化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应用
高中化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和实验演示等联系起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依托生活经验塑造问题情境
化学与人们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很多生活场景都会引起学生的想象。如,削皮后的苹果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色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现象导入离子知识点。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削皮后的苹果变成了什么颜色?需要放置在什么环境中?”得出“削了皮的苹果之所以会在静置后变成铁锈色是因为亚铁离子氧化成了正三价铁离子。”再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金属腐蚀现象,也可以给出问题层层推进。通过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结合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设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探究性等,能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培养与提高自身知识结构与体系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实践,或从社会现象、新闻报道等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可将化学知识与新闻报道相结合,不仅能更好地体现出化学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试剂性质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某工厂装有金属钠的铁桶发生爆炸,在开始出现白雾之后又伴有黄色火苗产生,人们在对这些铁通进行打捞的过程中,桶里的物质使人皮肤表面产生了一种刺痛感,最终消防员依靠煤油对其浸泡溶解才将事情解决。通过这则报道,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铁通会发生爆炸现象?为什么消防员要用煤油对其进行浸泡溶解而不使用其他物质?”这则报道完全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同时,学生的求知欲也会越来越强,课堂氛围和教学效率也会逐渐提高。
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研究分析中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演示《物质的燃烧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如:白磷两块、水容器两个、水适量、稀薄铜片一片。然后,教师将两块白磷放置不同的水中,将其中一块白磷直接放置在85℃~95℃的热水中,另一块白磷放置在水面的稀薄铜片上,观察发现,直接放置在水中的白磷并没有燃烧,而放置在稀薄铜片上的白磷却发生了自燃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白磷自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很快掌握了白磷自燃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师再以此继续提问,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其他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创新自身思维能力,增长自身知识水平。
结语
本文中通过分析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素,联系高中化学知识点,给出创设有效化学问题情境的措施与方法,分别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活动及演示实验三方面进行论述,详细阐述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机、切入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