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奶家回来的儿子难管教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两岁那年,我又怀上了小儿子,实在忙不过来,我们就送老实乖巧的大儿子跟奶奶回了老家。好在我们离得不远,每个月都能回去看他。刚开始见了我,他一脸委屈,临走时非要跟我回来。后来干脆怎么叫也不愿回来了,只和奶奶亲。去年上小学时,我们把他接回身边,上了小学。本想一家人总算团聚了,好好过日子吧,谁知这孩子像变了个人,脾气非常大。见他身上有很多坏习惯,我很着急,想尽快给他纠正,态度有些严厉,急了也会打他,可好像一点效果也没有。昨天发现他竟然把弟弟的眼睛打得乌青一团,我又一次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边哭边说:“你是后妈,我要回奶奶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行云流水
  咨询师:
  你的苦恼可以理解,不过要解决问题,就要先来理解孩子。孩子最大的恐惧,不是饿着冻着,而是被父母抛弃。
  两岁的儿子被送回奶奶家,成年人都明白这肯定不是抛弃,但小孩子会以为是爸妈不要自己了,内心一定非常委屈,非常恐惧,甚至还有愤怒。而你们每月一次亲近孩子,然后又离开,这样的分分合合会被孩子理解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弃,他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在孩子的心目中,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人只有奶奶,她自然就成了孩子生命里最依恋的那个人。
  我能理解你急于想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心情,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建立情感的连结,先把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建立起来,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无条件地接纳和爱,感到你是他的亲妈。因为孩子在十岁之前,主要是情感取向,换句换说就是:觉得谁和自己感情好,心里喜欢谁,就喜欢听谁的话。如果孩子在感觉上认为你不是亲妈,他的潜意识会帮助他和你作对,虽然这并不是孩子有意为之。
  所以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与他单独相处,关心他的感受和心理需求,也把你的感受告诉他。让他感到你对他的爱是独一无二的,他在你心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绝不能再打骂孩子。他之所以打弟弟,大概是被你打骂之后,内心的愤怒无处宣泄,便有样学样地迁怒于比自己更弱小、看起来更多地被父母关照的弟弟身上。与其对孩子说,因为你是老大,所以要让着弟弟,不如用鼓励邀请孩子来帮助你照顾弟弟,在感到了你的爱之后,孩子其实是很愿意照料弱小的生命的。
  在纠正不良习惯这个问题上,建议你先多去关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加具体地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一个一个逐步解决,千万不要情绪化地指责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要用尊重的态度去具体地引导,指出问题时要明确,指出后也要表达你的希望和信任。你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对自己就有信心,就会更努力。
  对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可以邀请孩子参加进来,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样做会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帮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自主,感受到能力的提升,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而一个感受到爱、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很愿意去学习成长的。
其他文献
李连杰都后悔拍《少林寺》了,说是荒废了大把少年和大把青春。孩子学武可以防贼防匪防感冒,可是会不会好勇斗狠呢?  让孩子学武有啥好的?我给你讲个故事,学不学,家长和孩子商量着定,俺们不是武馆招生处的。  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午,一辆大巴车从山东临清县出发,去往百十里地外的聊城市。车上有二十多口子人,男女老少,最后面角落里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学生,抱了一捆凉席,眯眼睡觉。  中途,车停了,上来四五个
期刊
问:我家宝宝一岁了,能翻能爬也能扶着站,但是我最近发现孩子拇指内扣,拇指食指不会对捏。我用小馒头训练他捏东西,但他一直用食指抠,要不就是满把抓。我有点担心呢!  答:宝宝一般在9个月时会拇指食指对捏,捡小东西,这说明宝宝精细动作发展得挺好。你家宝宝1岁了,还做不到,确实有点晚。不过你别担心,从现在开始多做做这方面的训练吧。经常给宝宝做手部按摩,尤其是手指。如果1周岁后仍不能捏取小东西就比较严重了,
期刊
淡淡的很低调:爸爸有两个QQ 。一个叫天涯浪子,我擦,儿子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天涯浪子。第二个QQ 网名叫非主流!这个更无语,不知道他是怎么接触到这么有内涵的词语的。然后是我大伯,人比较黑,所以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黑面将军。崩溃……  迷茫了ED :我妈的网名是我给她的,本来叫打算叫兰兰来着,妈不同意,就改成幽丽。个性签名是: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妈,你要干什么?!  我是徐美丽:我爸网名叫大哥,
期刊
耐心的倾听比高明的解决办法更重要。  接点点放学,一个小朋友的奶奶给我们花生米吃,我说:“谢谢您,不用了。”没想到这句话惹爆点点,在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大哭,还一边哭一边用手抓我的嘴巴,试图把我的嘴巴捏起来,问她为什么发脾气,她用力吼我:“你说‘不用了’是不对的!!!”啥意思?!  正好另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邀我们一起乘车,我也是说:“谢谢,不用啦。”点点简直要爆炸了:“你干嘛要这样说,我不喜欢你这个样子
期刊
卡佛有一篇小说《自行车、肌肉和香烟》,大致讲几个男孩为了一辆自行车发生了冲突,其中两个男孩的父亲介入进来,一个父亲出言不逊并且抡起拳头,却被另一个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男孩因此崇拜上了父亲的肌肉。这个父亲正在戒烟,他和儿子共同回忆起儿子的爷爷、他的爸爸,回忆起小时候爸爸为了他而打的一场架,还有爸爸手上的烟味……  看,这就是男人写的故事,肌肉和香烟是维系男性血缘的桥。而女导演比尔·苏珊娜在《更好的世
期刊
陈女士是某外企的财务总监,她面色红润、气质脱俗,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快要奔四的人。别人都在问她永葆青春的秘诀是什么,她总是神秘一笑:“我的秘诀就是——每天两块糖!哈哈”,别人总以为她在说笑,不都说吃糖是女性的减肥大忌吗,哪会有如此神奇魔力的糖?  这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陈女士还是公司底层员工,从事繁琐的财务工作,哪天要是不加班都不正常。精神高度紧张,总是担心报表中弄错一个数字、填错一个小数点……长期以往
期刊
江苏卫视搞了一个新节目,《最强大脑》,相当吸引眼球。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指纹达人”“心算神童”“中国雨人”“人眼扫描仪”,好像都很厉害的样子。  如果把这个节目当做纯娱乐,这边看过那边就忘,没问题,怕的是被忽悠了,拿他们当标尺,啧啧称赞完后跟孩子说,“学学人家”!  这“人家”还是不学为好。  有记者就此做了调查,发现其中很多选手都是批量生产出来的,都曾经接受过广州一家商业培训机构的训练,关于“
期刊
每一个让老人带孩子的人,都应该深度体会一下全天在家看孩子的滋味。  检验楼房质量的标准之一是:隔不隔音!  刚拐进单元门,就听见四楼的闺女在嚎哭,那个惨啊,那个烈啊。  怎么了怎么了?开门赶紧去抱。姥姥气哼哼地跟我告状,什么不听话啦,不好好吃饭啦……第一天这样第二天这样,第三天发展成:孩子哭,姥姥吼。  这情况持续一周之后,孩子爸爸坐不住了,关上门跟我嘀咕:你跟妈说说,别对孩子那个样儿。  啥样?
期刊
人们一说到孩子的性教育,除了闭口不说的误区,还有一种,就是要拉过孩子来促膝长谈,oh,no!不是这样的!家庭性教育,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琐琐碎碎,咱们得善用身边小事儿来谈性教育。  比如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很容易碰到鞭炮齐鸣的婚礼现场,孩子最喜欢凑这种热闹了。如果在这时候,家长在旁边补上一句:“看到了吗,宝贝?一男一女相爱了,他们就会举行婚礼,组织一个家庭,继续相爱,然后就会有他们的小宝宝。就像我
期刊
儿子上二年级了,为了让他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上学的时候我就答应他,只要他不仅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完成我给他额外增加的作业,上二年级就给他买一台电脑。如今,二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了,儿子天天追着我买电脑。一想他若有了电脑,肯定会迷上它,我心里就慌慌的,真想反悔。若不给他买吧,又怕他觉得我说话不算话,今后不再相信我。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咋办了。  一个后悔的母亲  咨询师:  你的处境看起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