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史育人,润泽心灵”。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情感教育;转变观念
1 转变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听到老师说“这个是重点”、“这个要记住,注重知识的传授,把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化、单一化和固定化。而对学生漠不关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学生把历史与社会看成是一门“死”的学科,认为历史与社会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体会不到它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很强,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打破课堂教学的各种束缚,彻底解放孩子,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去学习。真正做到学生是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孩子大脑的开发者。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 融洽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土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有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对学生才有感召力,才能被学生接纳、支持,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热枕能感染学生,促使其勤奋学习。比如在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纽带。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与爱心去呵护学生,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达到教育氛围的和谐性,才能为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善用教材资源,做到以史育人
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了人类过去一切时代的遗留。从知识的角度看,它知识丰富、浩瀚,读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应用的角度看,它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研究过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和人文信息。故而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作为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一定要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悄然地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熏陶。从锐意改革不畏牺牲的商鞅,到坚持革命实施民主共和挽救中国的孙中山,再到勇于将中国革命实际和马列主义相结合创造出农村包围城市并取得革命胜利的毛泽东……这些都生动将改革者为江山社稷,为祖国的大好河山锐意进取,冲破守旧教条的陈腐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使华夏文明成为东方文明的奇葩。学生们会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感受到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先进人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强大的震撼力将学生的心灵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4 结合实例,拓展教学,促进情感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当前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情感,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如果我们在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的同时,能找准切入点适当补充一些最新资料,就会使情感教育更具时代感,更能激发学生。如我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时,就将“朝鲜核问题”导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斡旋?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塑造健全向上的人格;讲述我国的工业时,通过内容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粮食、棉花、煤炭、电力等都跃居世界前列,许多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合国力已居世界第五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问题的数据比较,消除一些青少年学生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盲目崇拜的现象和对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妄自菲薄心理。
5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亲近历史、触摸历史,使他们逐步朝着正确价值判断方向靠近,以便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以及画面展示、播放视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感悟历史,围绕主题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使过去的、陈旧的、死的历史变成鲜活、生动、具体的历史,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入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将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习《悲壮的抗争》这一节时,我作如下处理:情景展现:(1)电影片段《鸦片战争》,(2)浴血海疆、气壮山河(定海三总兵抗英录像资料),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时代。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三总兵抗英流芳千古,其斗争中显示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无疑是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素材。通过这段影视资料再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了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
作者单位
临海市杜桥镇西洋中学 浙江省临海市 317016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史育人,润泽心灵”。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情感教育;转变观念
1 转变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听到老师说“这个是重点”、“这个要记住,注重知识的传授,把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化、单一化和固定化。而对学生漠不关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学生把历史与社会看成是一门“死”的学科,认为历史与社会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体会不到它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很强,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打破课堂教学的各种束缚,彻底解放孩子,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去学习。真正做到学生是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孩子大脑的开发者。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 融洽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土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有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对学生才有感召力,才能被学生接纳、支持,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热枕能感染学生,促使其勤奋学习。比如在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纽带。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与爱心去呵护学生,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达到教育氛围的和谐性,才能为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善用教材资源,做到以史育人
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了人类过去一切时代的遗留。从知识的角度看,它知识丰富、浩瀚,读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应用的角度看,它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研究过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和人文信息。故而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作为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一定要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悄然地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熏陶。从锐意改革不畏牺牲的商鞅,到坚持革命实施民主共和挽救中国的孙中山,再到勇于将中国革命实际和马列主义相结合创造出农村包围城市并取得革命胜利的毛泽东……这些都生动将改革者为江山社稷,为祖国的大好河山锐意进取,冲破守旧教条的陈腐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使华夏文明成为东方文明的奇葩。学生们会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感受到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先进人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强大的震撼力将学生的心灵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4 结合实例,拓展教学,促进情感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当前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情感,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如果我们在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的同时,能找准切入点适当补充一些最新资料,就会使情感教育更具时代感,更能激发学生。如我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时,就将“朝鲜核问题”导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斡旋?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塑造健全向上的人格;讲述我国的工业时,通过内容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粮食、棉花、煤炭、电力等都跃居世界前列,许多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合国力已居世界第五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问题的数据比较,消除一些青少年学生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盲目崇拜的现象和对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妄自菲薄心理。
5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亲近历史、触摸历史,使他们逐步朝着正确价值判断方向靠近,以便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以及画面展示、播放视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感悟历史,围绕主题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使过去的、陈旧的、死的历史变成鲜活、生动、具体的历史,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入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将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习《悲壮的抗争》这一节时,我作如下处理:情景展现:(1)电影片段《鸦片战争》,(2)浴血海疆、气壮山河(定海三总兵抗英录像资料),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时代。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三总兵抗英流芳千古,其斗争中显示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无疑是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素材。通过这段影视资料再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了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
作者单位
临海市杜桥镇西洋中学 浙江省临海市 31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