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躬亲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事必躬亲”是个蝙蝠型词汇,它一会儿被当成褒义词使用,一会儿被当成贬义词使用,到底是“飞禽”还是“走兽”,要看你的着眼点在哪里。
  比如近期的新闻报道中,作为褒义词,“事必躬亲”被用于赞扬某地一名号称第一“和事佬”的人民调解员;检查黄河防洪工作;扶贫。被用于贬义词,则包括某地总工会打破“事必躬亲”传统思维定式,巧借社会专业力量提升服务职工水平;某公司CEO事必躬亲,独断专行;还有劝告领导何必“事必躬亲”的,等等。
  在表面上,“事必躬亲”是一种工作方式,但如果从韩非子的角度深究开来,恐怕就不是工作方式那么简单。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全国老百姓纷纷仿效,都穿紫衣服。那时候,五匹素布还抵不上一匹紫布。齐桓公为此忧心忡忡,对管仲说:“如此日甚一日,不能停止,我该怎么办?”
  管仲说:“想要制止这种状况,为何不自己不穿紫衣服呢?您就对近侍们说:‘我特别厌恶紫衣服的气味。’如果有近侍恰巧穿紫衣服进见,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厌恶紫衣服的气味。’”桓公照办了。结果第一天,没有一个侍从官穿紫衣服;第二天,都城中没有一个穿紫衣服;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一个穿紫衣服。
  这是齐桓公身体力行、制止一种陋习的案例。
  还有一个故事是有关子产的: 话说子产担任郑国的相国。郑简公对子产说:“我现在喝酒不能尽兴,祭祀器皿不大,各种乐器声音不响亮。我不能专心于国事,使国家不太平,百姓不安宁,种地的和打仗的人互相扯皮,这些过失也有你的份。你有你的职责,我有我的职责,咱们各自管好自己的职责吧。”于是子产经过五年经营,盗贼绝迹,路不拾遗,桃树枣树的果实遮蔽街道也没有人伸手去摘,锥子刀子丢在路上,三天内就有人送回。这种情形三年不曾改变,民众没有再挨饿了。
  从工作成效看,可以看出子产主抓的事务实际是很具体的,其中包括以清除盗贼为主的社会治安,厘清物权,搞好农业生产,而不再像之前一样,跟郑简公一起喝大酒,可谓事必躬亲。
  但据此认为韩非子赞同事必躬亲,却也失之简单。
  宋襄公与楚军作战,因为楚军没有过河,没有摆好阵势,宋襄公拒绝发布作战命令,等到楚军做好准备才开战,结果大败,自己大腿受伤,三天后就死了。
  对这个著名故事,韩非子评价说,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带来的祸害。一定要依靠君王亲自去干,然后民众才听从,这就是要君王自己种田吃饭,自己排在队伍里打仗,然后民众才肯从事耕战。这样一来,君王不是太危险了吗?而臣子不是太安全了吗?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魏昭王想亲自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孟尝君说:“大王想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那么为什么不试着学习法令呢?”昭王才读十几条法令就躺下打瞌睡了。韩非子问,君主不亲自掌握权势,却想做臣子应当做的事情,那么打瞌睡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事必躬亲”这种工作方法,要看用在什么地方,才能厘定其性质。韩非子认为,君王的权势须臾不可脱离其手,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干什么都可以,包括“事必躬亲”,如果权势不在手上,“事必躬亲”恐怕是加速灭亡的昏招。
  而在今天,如果民意和信息是畅通的,那么是否事必躬亲,就不应该那么截然对立了。
  (摘自《杂文月刊》)
其他文献
东汉末年,世道已经不行了,有钱人都想着怎么保命、保财,鲁肃不一样,他虽然是富二代,但不敛财货,反而乐善好施。他们乡里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跟鲁肃借过钱、蹭过饭,鲁肃从不计较。  鲁肃很豁达,周瑜当时带领着一支部队,没饭吃了,管鲁肃借,鲁肃当即就把家产的一半送给人家,而且没让周瑜打欠条。有人说,司马迁说“夫量主而进,前哲所韪”,鲁肃是看好周瑜将来能成事,所以慷慨解囊。不管因为什么,鲁肃这种做法很有审
在“明末四公子”中,方以智的名气,不如当时作为文坛领袖的陈贞慧,更远不如侯方域、冒襄二人,侯方域、冒襄因为与“秦淮八艳”中的美女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的香艳故事,流传至今。但方以智绝对是最值得一写的,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忠诚——连敌人都佩服的忠诚。  “忠孝两全”的极致  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然而在明末清初乱世之中,方以智达到了“忠孝双全”的极致。  先说“孝”。晚明内忧外患,天下大乱,方
全球研究公司歐睿国际咨询公司的一份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头号旅游目的地。除了到访的游客多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外,中国还将取代美国和德国,成为出境游游客最多的国家,出境游人次到2030年将达到2.6亿。随着旅游对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地区旅游部门采用了改进过的更为统一连贯的方法,旅游正在被用来推动乡村经济。(英国《卫报》网站)
曾国藩称不称帝的说法由来已久,各种史籍均有或明或暗的指涉。  有人说,湘军中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等都曾劝曾国藩自立为帝。如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建议以盛筵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见后立即撕毁,并斥责李。后其他将领所拟之联也没有一个符合曾意。曾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意为荆棘)以取功名,图富贵……”曾国藩寿诞,湖北巡抚胡
唐太宗时,有个贤能博学的官员岑文本,因为勤于政事而又十分干练,官职不断升迁。  贞观十八年(644年),岑文本晋升为中书令,成为万人瞩目的当朝宰相,位极人臣。照说,做官做到这个份上,可谓登上顶峰,荣耀无比。然而,岑文本却高兴不起来,“归家有忧色”,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何故,岑文本回答说:“我既没有特殊功勋,也不是皇上的老臣故旧,骤然间受到如此恩宠,身居宰相高位,担负重大
1969年,我还是一个未及而立之年的小字辈,迈出大学校门进入外交部刚刚四年。那年,我作为外交部和新华社联合派出的记者常驻日本,一直工作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转职我国驻日大使馆,成了外交部派驻日本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记者。  问起日本的琵琶湖  1971年1月初,我奉命回国述职。同月10日,接外交部办公厅值班室通知:请于今晚9时到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接见。我既兴奋又紧张,赶紧把从日本带回的一些资料
大臣的折子  尹壮图生于1738年,云南蒙自人,1766年考中进士,1774年入阁任内阁学士。1788年,尹壮图的父亲尹松林去世,尹壮图守制回云南丁忧。久居京朝,一日回乡,往返数千里之间,尹壮图看到了很多他以前没有看到的真实面貌。这些见闻,和帝国上下宣扬的盛世境况似乎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议罪银制度,已经成了帝国腐败的根本原因。出于责任感和正义感,尹壮图回京后,当即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建议皇帝“将罚
希特勒和贵族阶层之间关系紧张。“七月密谋”历来被认为是源于德国军官对战场失利的不满和失望,但深层原因是贵族精神与纳粹主义的对决。  希特勒任职生涯中不止一次被人谋杀,其中最有名的是“七月密谋”。1944年7月20日,德国一批军政界人士欲刺杀希特勒而发动政变,但最终功败垂成。  近日,《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一书出版,书中一名流亡到柏林的白俄女爵,以战时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场爆发在德国内部的反纳粹行
形式主义花样翻新,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在反对形式主义的大背景下,形式主义花样不断翻新,小路迂回包抄,卷土重来,形成一些新的变种,甚至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同一般的形式主义相比,“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表现出隐、急、乱等新特点。  “隐”,即隐形变异,应付上级要求。一曰化整为零。譬如开会,一网打尽的大会少了,无关群众陪会的小会多了,浪费了基层干部大量做实际工作的时间;譬如调
在传统观念里,“埋头苦干”一直是受人称颂的品质。经常有老一辈的人告诫后辈,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然而,现实生活里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但埋头苦干的人却很多都没能成就一番事业,很多都是劳而无功,甚至跻身“穷忙族”。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埋头苦干已不再是致富的法宝。  上海东方卫视的综艺节目《笑傲江湖》的某一期来了一位在街头卖彩虹圈的选手,一个彩虹圈10块钱,他最多的一天收入4万多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