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温泉:让皮肤享用“美人汤”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正是沐浴温泉的好时节。在新春假日里,全家老少一起出游,或与亲朋好友相聚在著名的温泉胜地,看看雪景,唠唠家常、泡泡温泉,既抚慰了冬日里干燥的皮肤,又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何乐而不为呢?的确,温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对皮肤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对某些皮肤病也有辅助的治疗作用。不过,不同肤质的人要选择适合的温泉浸泡,这样,才能在享用“美人汤”的同时,避免惹上皮肤病的烦恼。
  
  
  温泉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含有丰富矿物质且水温较高的泉水,其水温一般高于该环境年平均温度5℃以上。在我国,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喜泡温泉的习俗。泡温泉不但可以愉悦身心,舒缓压力,而且还有益于防病治病。
  
  温泉的类别
  
  按水温高低分类:冷型温泉(<20℃)、温热型温泉(20℃~30℃)、热型温泉(>30℃~40℃)及高热型温泉(>40℃)等;
  按矿物质含量多少分类:低矿化温泉(0.6~2克/升)、中矿化温泉(2-10克/升)、及高矿化温泉(>10克/升)等;
  按泉水所含矿物质性质分类:酸性硫磺泉、弱碱性硫磺泉、酸性碳酸盐泉、弱碱性碳酸盐泉、中性碳酸盐泉、氯化物泉以及数种化合物共存的混合泉等。
  
   利——健肤强身,对皮肤病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泡温泉对皮肤所起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泉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泉水的温热效应以及借助肢体活动、按摩、搓揉动作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浸泡在温热的泉水中,人体全身肌肤处于舒缓状态下,皮肤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同时,皮肤上的毛孔扩张,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排泄功能亦随之亢奋,加速代谢物的排出,整个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反应及物质代谢过程都得到明显提升。温泉浴不但对正常人群可起到健肤强身的作用,而且对一些皮肤病还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与康复的作用。
  
  由于不同水质的温泉对人体皮肤所起的保健作用不尽相同,在泡温泉之前,必须对泉水性质有所了解,并结合自己的皮肤类型(干性、油性、混合性)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温泉浸泡。若患有某些皮肤疾患,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可否享用温泉浴。
  
  几种有代表性的温泉及其对皮肤的适应范围
   泉质类型
  适应范围
  酸性硫磺泉
  皮肤干燥、瘙痒症、角化性皮肤病、疥疮、虱咬症、螨虫皮炎、花斑癣、体股及手足癣
  弱碱性硫磺泉
  油性皮肤、瘙痒症、疥疮、虱咬症、螨虫皮炎
  酸性碳酸盐泉
  皮肤干燥,瘙痒症、鱼鳞病、敏感性皮肤、荨麻疹、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
  弱碱性碳酸盐泉
  油性或中性皮肤、瘙痒症、寻常型银屑病、鱼鳞病、荨麻疹、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
  中性碳酸盐泉
  混合型皮肤、皮肤干燥、瘙痒症、寻常型银屑病、鱼鳞病
  氯化物泉
  混合型或中性皮肤、敏感皮肤、瘙痒症、肤端血循环不良诱发的皮肤病如寒冷性多形红斑、
  
  肢端发绀弊——长时间浸泡温泉水,会大大削弱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
  据报道,近年来每到冬春季节,总有不少因泡温泉而招致所谓“皮肤炎”的就诊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自觉干绷、瘙痒,少数伴继发性搔痕、血痂、皮炎,甚至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等。究其原因,主要与连日长时间浸泡温热泉水,再加上过度搓洗有关。因为在热水中浸泡时间过久,皮面上原本覆盖的一层脂质膜被泉水冲洗殆尽,而表皮角质层细胞由于过度水合作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合力降低,再加上稍加搓揉,表皮角层极易剥脱,大大削弱了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极易发生“温泉性皮肤炎症”。
  
  冬泡温泉需注意
  1. 入池时,应先泡低温池,而后再泡高温池(水温以低于40℃为宜),循序渐进,逐步适应。
  2. 入池时,应先双足浸水,然后用手不停地泼淋全身,最后浸泡躯干、四肢,但头面及上胸部以露出水面为宜。
  3. 一次连续浸泡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可多次反复入池。泡浴中如感胸闷、气急、心跳加快、头昏、口干等,应及时上池边休息并酌情饮水。
  4. 泡浴过程中,可酌情进行自我搓揉,按摩,但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5. 结束泡浴后,用清水淋洗片刻,以免残留在皮肤表面上的化学物对皮肤产生刺激。淋洗时不必再用沐浴露、肥皂等洁肤品。
  
   哪些人暂时不宜泡温泉
  若有以下情况者暂时不宜泡温泉:①皮肤对硫化物、砷、汞及一些重金属发生过接触性过敏反应者。②正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慢性小腿溃疡(老烂脚)、深部真菌病、渗出糜烂性皮炎湿疹者。③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癌症者以及高龄体弱老人、孕妇等。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11月份已是深秋时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昼夜温差不断扩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心内科专家提醒: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等心肌梗死易患因素者在秋冬季节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防心肌梗死“偷袭”。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切勿拖延,以免延误治疗。    忠告一:年轻人也会发生“心梗”    心肌梗
读者在大众医学网站论坛“百姓问性”版块发的帖子 (发帖人:xiaoyu)  我和老公结婚几年了,性生活一直不和谐。性生活时,我从来没有过强烈的快感,更没有高潮。后来一想,是不是老公包茎的关系呢?如果割掉会不会改善呢?于是,我和老公商量了一番,他决定去找家医院手术治疗。对这个手术,我们既有很多期待,又有一些担心。担心的是这毕竟是一个手术,一旦不成功或出现其他问题怎么办;期待的是,包茎问题解决后,我可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然而,食也为病之端,饮食不当会导致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不仅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还与过量摄入富含胆固醇的鸡蛋黄、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等有关。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研究发现,有些水果具有降脂、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减少摄入富含胆固醇食物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具有降脂作用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漫步水果超市,挑一挑哪些水果适合你。  
有一位42岁的女士,因右膝关节外伤,自取新鲜马棘皮(民间称“野绿豆”)约60克,水煎服。因症状无改善,第二天中餐后增加马棘皮至90克,水煎服用。  服后半小时,该女士出现恶心、呕吐,吐后感乏力。晚上6时许,家人发现其意识不清,呼之无反应,遂送至当地人民医院。经利尿排毒治疗2天,神志转清,但不能言语和进食,伴流涎、头部、手足不随意运动。遂转入我院治疗。复查颅脑MRI发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少量缺血灶
专家简介  宋蓓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成员  医疗专长:擅长激光治疗各种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难治性青光眼,以及后发性白内障等。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激光专题门诊:周二上午    问:我婶婶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她听病友说这种病会导致失明,非常害怕。请问,真有这么严重吗?  宋蓓雯:
现代生活中,各种辐射无处不在。除了紫外线等自然辐射之外,手机、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医用x线等人为辐射也无法逃避。怀孕这一特殊时期,怎样才能防止这些辐射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呢?  通常,对于自然界的这种正常辐射,孕妇不必过多地考虑防护。相反,适度的照射还对身体有益。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或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冬季里常晒太阳可降低孕妇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减少佝偻病病儿的发生率,增强孕妇的抵
读者情报一:  我最近看到一则治疗骨质增生的广告,说可以通过膏药消除骨刺,治好骨质增生。我周围也有些人用过此类膏药,说感觉还不错。但也有的去医院检查过,发现骨刺并没有消失。请问专家,这类药到底是否可以消除骨刺呢?  点评:  很多宣传为了吸引患者,宣称可以消除骨刺,但骨刺是已经形成的正常的骨质,靠药物是不能消除的。治疗骨质增生的目的一般也不是为了消除骨刺,因为骨质增生是一种修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
月经来潮前,乳房总是胀痛不适;  洗澡时,无意中摸到乳房内有个硬块;  想去医院看看,却不知道该看哪科,妇科、中医科,还是外科?  ……  近年来,乳腺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令众多女性烦恼不已,挂错号、看错科,乃至漏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方便病人就诊,国内部分大医院成立了乳腺病诊治中心,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提升了乳腺病的诊疗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整合了
生活实例    一根鱼骨住院一月  一天,一位61岁的女患者因误吞鱼骨致食管梗痛5天,发热3天去医院就诊。她说,自己曾希望通过强行吞咽韭菜、饭团等方法将鱼骨排出,但没有成功。经食管钡餐检查,医生在其胸段食管(相当于第4胸椎水平)发现不规则异物影,管壁肿胀增厚,上纵隔影增宽,初步诊断为胸段食管异物并发食管穿孔及周围脓肿、上纵隔炎。入院以后,医生立即为她实施了全身麻醉下食管镜取异物手术。术中,医生在其
我母亲73岁,2008年年初患脑血管疾病造成偏瘫。主要症状为:半身不遂,手脚及小腿水肿,左半身腰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疼痛。疼痛的规律性很强,一般从凌晨2点起持续到早上7点左右。虽然母亲一直坚持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太明显。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单一的西医治疗方法恐怕不足以让母亲迅速康复,看来得想办法采取多种治疗措施相结合。于是,我请教了一些中医师,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在让母亲坚持服用原有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