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
的大部分地区,11
月份已是深秋时节,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
昼夜温差不断扩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不
断上升趋势。心内科专家提醒:有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饮
酒等心肌梗死易患因素者在秋冬季节一定要关注
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防心肌梗死“偷袭”。一
旦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
时去医院就诊,切勿拖延,
以免延误治疗。
忠告一:年轻人也会发生“心梗”
心肌梗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发病 较男性晚10年左右。近年来,40岁以下青壮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也 屡见不鲜,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年轻人若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纪轻,与心肌梗死这种“老年病”沾不上边,不愿意 去医院就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忠告二:“心梗”前,多半有“兆头”
在心肌梗死发生前,常有明显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暴饮 暴食,感染、手术等,有些患者可能在睡眠中发病。半数以上患者在发 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躯 症状,其中,以新发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 型心绞痛)最为突出。若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疼痛较剧烈,持续较 久、硝酸甘油疗效差,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应警惕近期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若患者 能在出现先兆症状后及时就诊,接受积 极和规范的治疗,部分人可避免发生心肌 梗死。
忠告三:心梗”可以没有“胸痛”
心梗发生以后,患者常有持久的胸骨 后剧烈疼痛,心电图检查有典型和进行性 改变,血液检查可发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 竭或休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心肌梗死 患者(如部分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症 状不典型,发病时仅表现胸闷、气急等非 特异性症状,胸痛症状并不明显,特别容 易漏诊,应提高警惕。
忠告四:发“心梗”, 抓住90分钟黄金救治期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是非常宝贵 的。心内科医生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 间就是生命。意思是,越早采取措施,心 肌梗死的面积越小,预后就越好。心肌梗 死救治的关键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而 发病后的第一个小时是救命”的黄金时间。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 症状发作60分钟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PCI)者,死亡率最低:而症状发作超 过120分钟才得以救治者,死亡率显著升 高。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将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从就诊到接受PCl的最佳治疗时间 定为90分钟。
然而,真正能在起病后90分钟内接 受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多数人就诊过晚。 比如,有的患者恰巧在开会时发病,为了 不影响会场气氛,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就医; 有些患者半夜发病,怕影响家人,强忍到 天亮才去看病,还有的患者,因为没有明 显症状或者发病了没有察觉到,误以为是 胃不舒服、颈椎不舒服、牙痛等,而没有 及时去医院。
忠告五:治“心梗”, 要去有条件的医院
有人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就地抢 救,不宜搬运。其实不然,正所谓“时间 就是心肌”,心肌梗死发生后,家属应尽 快把患者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 救,而不是留在家里。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实现“血 流再灌注”是关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 实现该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基本方法包括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 植入术。所谓PTCA,就是将一种前端带 有可扩张球囊的心导管经股动脉送到狭窄 的冠状动脉内腔,随后在体外加压、扩张 球囊,将狭窄部位撑开,以达到解除狭窄、 改善心肌血供的目的(见示意图)。
为避免PTCA术后发生血管再狭窄, 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需植入支架。与 PTCA相比,植入冠脉支架的优点是能使狭窄血管得到更理想的扩张,使 术后再狭窄率降低一半。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心肌梗死的抢救条件,故 患者一定要选择能够进行溶栓或做介入治疗的医院。目前,全国已有多家 医院开通了24小时全天候“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开通 绿色通道的好处是,患者在急诊科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后,直接被送到介入 室,接受介入治疗,减少了就诊程序,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忠告六:“心梗”易复发,切忌掉以轻心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可谓“立竿见影”,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 7天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临床上,不少心 肌梗死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便以为自己的病已经治好,急于恢复工作, 甚至擅自停药或重新加入“烟民”的队伍。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 的。因为心肌梗死常会杀个“回马枪”,患者稍不留神,它就会“卷土重来”。 调查显示:心肌梗死的复发率高达8.7%~29.6%,多发生在发病后两年 内(占总复发病例的1/3-1/2),相当多的病例可再次或多次复发,且每 复发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
忠告七:“心梗”后,防范措施要做好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并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坚持服用氯吡格雷至少一年,长期服用阿 司匹林。若无副作用,阿司匹林需无限期服用。现已证实,阿司匹林有显 著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防止冠状动脉再次形成血栓。大量临床研究证 实,口服阿司匹林2年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与再梗死发生率比不 服用者分别降低15%和31%。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大量资料表明,β受体阻滞 剂对预防再梗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效果。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 阻滞和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继续治疗原发病,即针对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进行治疗。 谨遵医嘱,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同时防止血压 波动过大。
注意避免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的因素,如过度劳累、长期高度精神紧 张或情绪不佳、饱食、酗酒、大量吸烟,以及受寒等。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脂等,至少每3-6个月去医院 检查一次。若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剧烈胸痛、胸闷或血压骤降、面色苍白、 出冷汗,应立即就医。
忠告一:年轻人也会发生“心梗”
心肌梗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发病 较男性晚10年左右。近年来,40岁以下青壮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也 屡见不鲜,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年轻人若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纪轻,与心肌梗死这种“老年病”沾不上边,不愿意 去医院就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忠告二:“心梗”前,多半有“兆头”
在心肌梗死发生前,常有明显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暴饮 暴食,感染、手术等,有些患者可能在睡眠中发病。半数以上患者在发 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躯 症状,其中,以新发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 型心绞痛)最为突出。若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疼痛较剧烈,持续较 久、硝酸甘油疗效差,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应警惕近期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若患者 能在出现先兆症状后及时就诊,接受积 极和规范的治疗,部分人可避免发生心肌 梗死。
忠告三:心梗”可以没有“胸痛”
心梗发生以后,患者常有持久的胸骨 后剧烈疼痛,心电图检查有典型和进行性 改变,血液检查可发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 竭或休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心肌梗死 患者(如部分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症 状不典型,发病时仅表现胸闷、气急等非 特异性症状,胸痛症状并不明显,特别容 易漏诊,应提高警惕。
忠告四:发“心梗”, 抓住90分钟黄金救治期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是非常宝贵 的。心内科医生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 间就是生命。意思是,越早采取措施,心 肌梗死的面积越小,预后就越好。心肌梗 死救治的关键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而 发病后的第一个小时是救命”的黄金时间。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 症状发作60分钟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PCI)者,死亡率最低:而症状发作超 过120分钟才得以救治者,死亡率显著升 高。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将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从就诊到接受PCl的最佳治疗时间 定为90分钟。
然而,真正能在起病后90分钟内接 受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多数人就诊过晚。 比如,有的患者恰巧在开会时发病,为了 不影响会场气氛,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就医; 有些患者半夜发病,怕影响家人,强忍到 天亮才去看病,还有的患者,因为没有明 显症状或者发病了没有察觉到,误以为是 胃不舒服、颈椎不舒服、牙痛等,而没有 及时去医院。
忠告五:治“心梗”, 要去有条件的医院
有人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就地抢 救,不宜搬运。其实不然,正所谓“时间 就是心肌”,心肌梗死发生后,家属应尽 快把患者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 救,而不是留在家里。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实现“血 流再灌注”是关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 实现该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基本方法包括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 植入术。所谓PTCA,就是将一种前端带 有可扩张球囊的心导管经股动脉送到狭窄 的冠状动脉内腔,随后在体外加压、扩张 球囊,将狭窄部位撑开,以达到解除狭窄、 改善心肌血供的目的(见示意图)。
为避免PTCA术后发生血管再狭窄, 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需植入支架。与 PTCA相比,植入冠脉支架的优点是能使狭窄血管得到更理想的扩张,使 术后再狭窄率降低一半。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心肌梗死的抢救条件,故 患者一定要选择能够进行溶栓或做介入治疗的医院。目前,全国已有多家 医院开通了24小时全天候“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开通 绿色通道的好处是,患者在急诊科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后,直接被送到介入 室,接受介入治疗,减少了就诊程序,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忠告六:“心梗”易复发,切忌掉以轻心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可谓“立竿见影”,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 7天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临床上,不少心 肌梗死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便以为自己的病已经治好,急于恢复工作, 甚至擅自停药或重新加入“烟民”的队伍。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 的。因为心肌梗死常会杀个“回马枪”,患者稍不留神,它就会“卷土重来”。 调查显示:心肌梗死的复发率高达8.7%~29.6%,多发生在发病后两年 内(占总复发病例的1/3-1/2),相当多的病例可再次或多次复发,且每 复发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
忠告七:“心梗”后,防范措施要做好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并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坚持服用氯吡格雷至少一年,长期服用阿 司匹林。若无副作用,阿司匹林需无限期服用。现已证实,阿司匹林有显 著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防止冠状动脉再次形成血栓。大量临床研究证 实,口服阿司匹林2年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与再梗死发生率比不 服用者分别降低15%和31%。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大量资料表明,β受体阻滞 剂对预防再梗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效果。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 阻滞和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继续治疗原发病,即针对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进行治疗。 谨遵医嘱,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同时防止血压 波动过大。
注意避免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的因素,如过度劳累、长期高度精神紧 张或情绪不佳、饱食、酗酒、大量吸烟,以及受寒等。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脂等,至少每3-6个月去医院 检查一次。若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剧烈胸痛、胸闷或血压骤降、面色苍白、 出冷汗,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