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7世纪的中国处于明清时期,也是生产明式家具的巅峰时代,欧洲也经过了文艺复兴的洗礼,把人的思想彻底解放出来。17世纪以来,中国与欧洲各国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大量中国工艺品登陆欧洲,凭借独特的风格得到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的喜爱,在家中摆放中国工艺品已经成为社会的追求和时尚。此后欧洲巴洛克风格的木工艺弥漫着一种“中国风”,本文希望通过对17世纪欧洲的柜箱、桌椅等木工艺的设计进行分析,解读中国元素在欧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地位,并探讨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17世纪;巴洛克风格;木工艺
一、17世纪前欧洲中国元素的兴起
从原始社会的陶土工艺到现代的科技工艺,工艺作品的发展往往彰显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审美的变化,工艺作品往往同时兼具使用和审美功能,记录着人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进步和发展。在17世纪,欧洲许多工艺作品明显吸收了中国家具的艺术特点,同时并融合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特点,这个时期欧洲工艺设计中流行运用中国元素,即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在西方设计中展现出来。
17世纪以来中国元素在欧洲装饰中的运用开始盛行。1600年,英国为了开拓东方贸易,创建了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设计品、商品等纷纷运往欧洲。中国的陶瓷器、丝绸、漆器、绘画、壁纸、雕刻品、家具、屏风等设计品的造型和纹饰对欧洲人来说充满了异国情调。康熙时期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教士进入中国,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家开始逐渐在西方人面前揭开面纱。1697年,法国来华的传教士白晋的著作《康熙帝传》在巴黎盛行,掀起一阵中国风,激发了贵族、皇家的收藏热情。“中国风”在欧洲逐渐升温,并开启了欧洲“中国风”的黄金时代。17世纪后的中国元素在欧洲木工艺中的运用开始盛行。
二、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造型特征
17世纪后随着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的不断发展,巴洛克时期的木工艺造型较之前更为丰富,其造型风格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然形态和纹理,最有特点就是把木工艺中的方木直线条变成了弯曲旋转线条,这种形式打破了木工艺原来的笨拙感和厚重感,而给人以运动感和趣味感,这很符合贵族所追求的口味,因此很快地成了风靡一时。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造型还常常把植物、动物与人物的形象直接作为装饰,造型直白活跃,不拘一格。
在造型上,巴洛克风格木工艺受到专制统治阶级的影响,其工艺造型设计新颖,瑰丽奢靡,充满了夸张动感的同时富有激情。巴洛克风格的很多木工艺的造型还出现了雕塑的设计元素,许多产品几乎都由各种雕塑构成,集建筑艺术、家具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比起中国的明式家具,西方巴洛克风格的工艺作品更像是一件雕塑,并且当时许多工艺设计师往往都是雕塑家,把雕塑艺术中的体量关系运用到工艺设计中來。此外,西方的建筑艺术对木工艺的影响也非常大,使得产品造型增添了一种厚重感。木工艺中使用的雕塑手法娴熟,产品造型夸张,形成了一种迥异的风格,即巴洛克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元素的不断影响下愈发完善。戈莱是欧洲17世纪较为有名的黑檀木工,其制作的柜子在当时就被奉为艺术品陈列在凡尔赛宫。他非常欣赏中国的大漆工艺品,善于探索“中国风”的奥秘。其最有名的《陈列柜》系列就是运用中国漆器制作中的螺钿工艺,利用龟甲、贝壳、铜、锡等镶嵌成鲜艳的花朵、花瓶等图案,作品其他位置还有女像柱和雕刻等欧洲传统元素,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很有自己的风格,同时也体现了17世纪欧洲巴洛克木工艺的风格。
三、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的装饰特征
在装饰上,巴洛克风格木工艺与明式家具相比,更加注重产品整体的造型装饰,尤其是追求在细节上的装饰效果。突出特点是以曲线、弧面为主,突出动物、植物等动感因素。随着线条的节奏,变得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工艺本身与绘画、雕塑的融合性。巴洛克风格的木工艺同时也是基于宗教的特色和享乐主义的色彩,工艺作品本身也一般都有繁复、奢华、精致的雕花,采用金色、银色描边或一些浓重的色调工艺,看起来给人宫廷般金碧辉煌的感觉。有些工艺作品甚至都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个纯粹审美角度的展示品或是作为地位、身份的象征而存在的。巴洛克风格工艺作品作为一种体现财富和地位的炫耀品,则尽可能地追求奢华,产生辉煌的效果,产品上的精心雕饰和附着在上面的精美织物等都是这一奢侈风貌的体现。
安乐椅是17世纪新兴的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代表作品种类,作为独特的一种木工艺型制,体现了一部分当时欧洲贵族的审美需求。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寻求在其社交和娱乐空间中需要增加更多具有舒适性的家具,这促使此类安乐椅大量制作。人们对改进社交环境的渴望促进了椅子风格的发展。椅子的靠背往往呈旋转形,与 H 形腿相连,浪漫新颖,比例协调,同时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参考了明式家具的线条感和庄重感。座面和椅背有织锦包覆,多有精致的雕花和錾刻,装饰色彩隆重多用金色、银色描边。是中国风格和欧洲风格影响下的时代的代表产物。巴洛克木工艺艺术多姿多彩,深深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尤其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宫廷巴洛克风格直接影响到以后木工艺的审美和设计。
四、结语
19世纪后的中国由于战争的原因艺术发展遭受重创,但中国元素并未在欧洲木工艺中完全消亡,新艺术运动的兴起模仿中国纹饰、造型,将中国人文内涵融入其中,传递了与时俱进的新设计。20世纪后,发达的交通运输使得真正的中国艺术被世界所认识,欧洲装饰艺术运动将中国元素应用到木工艺之中、与西方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了既有中国韵味又具西方风情的经典作品。
无论是学习运用中国工艺技术、中国材料,或是将中国的人文情怀融入到作品之中,工艺工作者们都将中西文化完美结合,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极赋特色、无与伦比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子夫.外国古典家具文化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3]陈于书.家具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杨中强.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艺术风格比较.美术大观,2012(06)
关键词:17世纪;巴洛克风格;木工艺
一、17世纪前欧洲中国元素的兴起
从原始社会的陶土工艺到现代的科技工艺,工艺作品的发展往往彰显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审美的变化,工艺作品往往同时兼具使用和审美功能,记录着人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进步和发展。在17世纪,欧洲许多工艺作品明显吸收了中国家具的艺术特点,同时并融合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特点,这个时期欧洲工艺设计中流行运用中国元素,即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在西方设计中展现出来。
17世纪以来中国元素在欧洲装饰中的运用开始盛行。1600年,英国为了开拓东方贸易,创建了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设计品、商品等纷纷运往欧洲。中国的陶瓷器、丝绸、漆器、绘画、壁纸、雕刻品、家具、屏风等设计品的造型和纹饰对欧洲人来说充满了异国情调。康熙时期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教士进入中国,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家开始逐渐在西方人面前揭开面纱。1697年,法国来华的传教士白晋的著作《康熙帝传》在巴黎盛行,掀起一阵中国风,激发了贵族、皇家的收藏热情。“中国风”在欧洲逐渐升温,并开启了欧洲“中国风”的黄金时代。17世纪后的中国元素在欧洲木工艺中的运用开始盛行。
二、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造型特征
17世纪后随着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的不断发展,巴洛克时期的木工艺造型较之前更为丰富,其造型风格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然形态和纹理,最有特点就是把木工艺中的方木直线条变成了弯曲旋转线条,这种形式打破了木工艺原来的笨拙感和厚重感,而给人以运动感和趣味感,这很符合贵族所追求的口味,因此很快地成了风靡一时。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造型还常常把植物、动物与人物的形象直接作为装饰,造型直白活跃,不拘一格。
在造型上,巴洛克风格木工艺受到专制统治阶级的影响,其工艺造型设计新颖,瑰丽奢靡,充满了夸张动感的同时富有激情。巴洛克风格的很多木工艺的造型还出现了雕塑的设计元素,许多产品几乎都由各种雕塑构成,集建筑艺术、家具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比起中国的明式家具,西方巴洛克风格的工艺作品更像是一件雕塑,并且当时许多工艺设计师往往都是雕塑家,把雕塑艺术中的体量关系运用到工艺设计中來。此外,西方的建筑艺术对木工艺的影响也非常大,使得产品造型增添了一种厚重感。木工艺中使用的雕塑手法娴熟,产品造型夸张,形成了一种迥异的风格,即巴洛克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元素的不断影响下愈发完善。戈莱是欧洲17世纪较为有名的黑檀木工,其制作的柜子在当时就被奉为艺术品陈列在凡尔赛宫。他非常欣赏中国的大漆工艺品,善于探索“中国风”的奥秘。其最有名的《陈列柜》系列就是运用中国漆器制作中的螺钿工艺,利用龟甲、贝壳、铜、锡等镶嵌成鲜艳的花朵、花瓶等图案,作品其他位置还有女像柱和雕刻等欧洲传统元素,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很有自己的风格,同时也体现了17世纪欧洲巴洛克木工艺的风格。
三、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的装饰特征
在装饰上,巴洛克风格木工艺与明式家具相比,更加注重产品整体的造型装饰,尤其是追求在细节上的装饰效果。突出特点是以曲线、弧面为主,突出动物、植物等动感因素。随着线条的节奏,变得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工艺本身与绘画、雕塑的融合性。巴洛克风格的木工艺同时也是基于宗教的特色和享乐主义的色彩,工艺作品本身也一般都有繁复、奢华、精致的雕花,采用金色、银色描边或一些浓重的色调工艺,看起来给人宫廷般金碧辉煌的感觉。有些工艺作品甚至都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个纯粹审美角度的展示品或是作为地位、身份的象征而存在的。巴洛克风格工艺作品作为一种体现财富和地位的炫耀品,则尽可能地追求奢华,产生辉煌的效果,产品上的精心雕饰和附着在上面的精美织物等都是这一奢侈风貌的体现。
安乐椅是17世纪新兴的巴洛克风格木工艺的代表作品种类,作为独特的一种木工艺型制,体现了一部分当时欧洲贵族的审美需求。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寻求在其社交和娱乐空间中需要增加更多具有舒适性的家具,这促使此类安乐椅大量制作。人们对改进社交环境的渴望促进了椅子风格的发展。椅子的靠背往往呈旋转形,与 H 形腿相连,浪漫新颖,比例协调,同时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参考了明式家具的线条感和庄重感。座面和椅背有织锦包覆,多有精致的雕花和錾刻,装饰色彩隆重多用金色、银色描边。是中国风格和欧洲风格影响下的时代的代表产物。巴洛克木工艺艺术多姿多彩,深深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尤其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宫廷巴洛克风格直接影响到以后木工艺的审美和设计。
四、结语
19世纪后的中国由于战争的原因艺术发展遭受重创,但中国元素并未在欧洲木工艺中完全消亡,新艺术运动的兴起模仿中国纹饰、造型,将中国人文内涵融入其中,传递了与时俱进的新设计。20世纪后,发达的交通运输使得真正的中国艺术被世界所认识,欧洲装饰艺术运动将中国元素应用到木工艺之中、与西方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了既有中国韵味又具西方风情的经典作品。
无论是学习运用中国工艺技术、中国材料,或是将中国的人文情怀融入到作品之中,工艺工作者们都将中西文化完美结合,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极赋特色、无与伦比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子夫.外国古典家具文化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3]陈于书.家具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杨中强.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艺术风格比较.美术大观,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