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健立完善且相对稳定的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训练比赛等培养体系,对我省培养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当前,在对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选拔、训练和比赛中,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我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经费不足,教练员业务水平不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欠缺,竞赛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着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是建设适合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竞技体育 青少年 培养体系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的辉煌成绩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设定为新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并为广大青少年能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增强体育素质以及全面提高他们竞技体育的综合能力明确了具体目标。各级地方政府针对青少年体育的管理机构正在逐步建立,青少年体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正在不断地得到夯实,这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是我国体育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开始,然而,进一步完善我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且具有贵州特色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难。
二、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业余训练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当前,“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的业余训练工作的扎实推进,进一步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梯队在年龄和水平上的衔接,形成了各项目的的人才群和人才链,也进一步促进了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1]。”
三、贵州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存主要问题
(一)由于业余训练体系受就业难、分配难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县级业余训练基础弱化,各级体校数量减少,招生难、招生少,体校办学举步维艰,业余训练经费普遍不足等现实问题;
(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待进一步落实,笔者了解,贵州省现阶段缺乏针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工作保障的相关制度,导致在推行体教结合时,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三)贵州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等因素制约,业余训练教练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并不高,训练方式较为粗放,训练成才率偏低,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四)贵州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在一些传统项目上占有优势,如拳击、射击、体操、皮划艇等,竞技比赛在全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项目。此外,现阶段最需要发展的弱势项目有三大球、田径等其他传统体育项目。
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是构建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一)加强培养工作基础性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创新
“进一步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发展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将各级各类体校场馆和人员资源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有效实现形式,拓展更多社会服务功能[2]”;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建立职责清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体教结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商机制,形成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各负其责的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县级体育部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责任,促进县级业余训练形式和途径的多元化。
(二)不断提高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加强各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才规律的总结与研究,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青少年训练理论及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不断完善新的历史条件下业余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基本原则,促进培养方式创新,不断提高训练质量水平[3]”;加强并改善各级各类体校训练场地的设施等基础建设,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科学选材工作,建立健全各个项目的选材标准及方法,科学训练、系统培养。
(三)大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
积极探索文化教育模式,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阶段文化教育和训练规律,合理把握青少年从事专业化训练的年龄,切实保证文化学习时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文化教育要求[4];加强对各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青少年年度竞赛计划审核工作,严格控制占用学习时间。
(四)不断完善青少年竞技比赛制度
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规律和教育要求的体育竞赛制度,着力解决“训练、比赛成人化”的问题;建立体育、教育部门联办青少年体育竞赛机制,共同协商制定青少年竞赛管理办法,探索利用学校资源承办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方式,扩大赛事规模,降低办赛成本;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年度单项赛事制度,建立区域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竞赛制度;建立我省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注册系统,建立青少年运动员信息数据库,加强身份管理等制度。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筹经费项目(11ZC147)。
参考文献:
[1] 刘鹏局长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Z].国家体育总局网站.2010.11.28.
[2]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体政字[2000]079号.2000.
[3] 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1-27.
[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10]23号.
摘 要 健立完善且相对稳定的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训练比赛等培养体系,对我省培养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当前,在对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选拔、训练和比赛中,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我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经费不足,教练员业务水平不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欠缺,竞赛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着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是建设适合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竞技体育 青少年 培养体系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的辉煌成绩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设定为新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并为广大青少年能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增强体育素质以及全面提高他们竞技体育的综合能力明确了具体目标。各级地方政府针对青少年体育的管理机构正在逐步建立,青少年体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正在不断地得到夯实,这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是我国体育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开始,然而,进一步完善我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且具有贵州特色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难。
二、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业余训练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当前,“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的业余训练工作的扎实推进,进一步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梯队在年龄和水平上的衔接,形成了各项目的的人才群和人才链,也进一步促进了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1]。”
三、贵州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存主要问题
(一)由于业余训练体系受就业难、分配难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县级业余训练基础弱化,各级体校数量减少,招生难、招生少,体校办学举步维艰,业余训练经费普遍不足等现实问题;
(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待进一步落实,笔者了解,贵州省现阶段缺乏针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工作保障的相关制度,导致在推行体教结合时,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三)贵州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等因素制约,业余训练教练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并不高,训练方式较为粗放,训练成才率偏低,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四)贵州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在一些传统项目上占有优势,如拳击、射击、体操、皮划艇等,竞技比赛在全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项目。此外,现阶段最需要发展的弱势项目有三大球、田径等其他传统体育项目。
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是构建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一)加强培养工作基础性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创新
“进一步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发展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将各级各类体校场馆和人员资源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有效实现形式,拓展更多社会服务功能[2]”;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建立职责清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体教结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商机制,形成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各负其责的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县级体育部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责任,促进县级业余训练形式和途径的多元化。
(二)不断提高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加强各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才规律的总结与研究,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青少年训练理论及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不断完善新的历史条件下业余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基本原则,促进培养方式创新,不断提高训练质量水平[3]”;加强并改善各级各类体校训练场地的设施等基础建设,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科学选材工作,建立健全各个项目的选材标准及方法,科学训练、系统培养。
(三)大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
积极探索文化教育模式,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阶段文化教育和训练规律,合理把握青少年从事专业化训练的年龄,切实保证文化学习时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文化教育要求[4];加强对各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青少年年度竞赛计划审核工作,严格控制占用学习时间。
(四)不断完善青少年竞技比赛制度
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规律和教育要求的体育竞赛制度,着力解决“训练、比赛成人化”的问题;建立体育、教育部门联办青少年体育竞赛机制,共同协商制定青少年竞赛管理办法,探索利用学校资源承办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方式,扩大赛事规模,降低办赛成本;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年度单项赛事制度,建立区域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竞赛制度;建立我省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注册系统,建立青少年运动员信息数据库,加强身份管理等制度。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筹经费项目(11ZC147)。
参考文献:
[1] 刘鹏局长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Z].国家体育总局网站.2010.11.28.
[2]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体政字[2000]079号.2000.
[3] 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1-27.
[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1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