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08-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逐渐的增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以明显的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促使血栓的形成,使脑组织的损伤加重。本次我们观察了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将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其中治疗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9±6.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9h,平均时间(3.5±0.7)h。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8.4±5.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8h,平均时间(3.4±0.9)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到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方法,比如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药物等。治疗组患者在发病6h之内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100-200万u,30min内滴注完毕,并在溶栓治疗后24h,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
1.3.1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②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③进步: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超过18%;⑤恶化: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⑥死亡。总有效率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3.2血液流变学指标 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脑梗死发病的直接病因[2]。由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较高等,可以导致血流速度缓慢,最终形成血栓。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能够使得阻塞的血管再通,缺血的脑组织得到再灌注,从而有效的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预后。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使得纤溶酶原激活后转变为纤溶酶,可以使得纤维蛋白降解,从而达到溶栓的效果。研究显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是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能够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3]。本次我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更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申淑侠.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85.
[2] 苏支政,伍锦旋,王映伙.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判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37-38.
[3] 刘红钊,张保朝.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59-160.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08-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逐渐的增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以明显的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促使血栓的形成,使脑组织的损伤加重。本次我们观察了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将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其中治疗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9±6.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9h,平均时间(3.5±0.7)h。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8.4±5.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8h,平均时间(3.4±0.9)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到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方法,比如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药物等。治疗组患者在发病6h之内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100-200万u,30min内滴注完毕,并在溶栓治疗后24h,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
1.3.1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②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③进步: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超过18%;⑤恶化:治疗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⑥死亡。总有效率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3.2血液流变学指标 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脑梗死发病的直接病因[2]。由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较高等,可以导致血流速度缓慢,最终形成血栓。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能够使得阻塞的血管再通,缺血的脑组织得到再灌注,从而有效的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预后。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使得纤溶酶原激活后转变为纤溶酶,可以使得纤维蛋白降解,从而达到溶栓的效果。研究显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是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能够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3]。本次我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更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申淑侠.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85.
[2] 苏支政,伍锦旋,王映伙.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判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37-38.
[3] 刘红钊,张保朝.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