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适应“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键。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十分重视教学成效而忽视教学效率,在对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观念上表现为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新一轮课堂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适应“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很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把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研究作为重要课题。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在王光明教授“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中,发现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发展为核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畏惧数学的心态,直接导致后来的厌倦数学,或是谈数学“色”变的心理。改变这种状况,这就对初中数学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尽可能地提高初中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欣赏数学,喜欢数学,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好好思考。研究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目前许多初中一线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上不断下功夫,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老师十分辛苦且尽责地去进行教学,利用学校硬件设施提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现,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听课效率并不高,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疑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本文就目前优化课堂教学行为问题进行探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进行探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影响并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知识水平的舞台,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作为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应该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数学课堂的本质决定了数学学习应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主要特征,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学生的“内思考”的水平。同时数学教学却是繁杂和辛苦的,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化使其缺乏趣味性,学习数学要记住一些比较抽象的公式和定理,理解它们的推导和熟悉它们的应用,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能够快速、高效、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能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是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共同的心愿。教师作为组织者应该努力把教育心理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熟悉新教法的理念,在课堂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难,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加强自身的素质,不仅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正确看待学生的行为,能与学生心理互换,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热爱学生,发扬教育民主,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协调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师个体及时反思总结,相互讨论,征求學生意见
教师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中发现日常教学中时时都要有意无意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状况,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行为是外显得、可观察的行为,往往不像教学方法那样稳定,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精深,需要从点上突破,在深度上下功夫。对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还是包含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之中,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乐于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平时的仪表、巧妙的语言、一个神态都有可能吸引学生,通过富有激情的话语或手势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反思总结,如此,才能突出教学反思的思维深度,才能让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教师主体性教学研究行为。
4 改变教学评价制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
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功能,始终坚持教学评价的激励原则,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评判教师高效率的教学行为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成绩为主要标志,传统的学习教育以学科为本,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搭建类比学习的脚手架,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的普遍联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改变过分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的机制,改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观念,让老师能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学、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给孩子自由、健康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学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 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3] 王培智.观念更新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4] 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 陈茉.数学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的归因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十分重视教学成效而忽视教学效率,在对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观念上表现为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新一轮课堂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适应“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很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把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研究作为重要课题。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在王光明教授“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中,发现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发展为核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畏惧数学的心态,直接导致后来的厌倦数学,或是谈数学“色”变的心理。改变这种状况,这就对初中数学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尽可能地提高初中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欣赏数学,喜欢数学,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好好思考。研究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目前许多初中一线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上不断下功夫,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老师十分辛苦且尽责地去进行教学,利用学校硬件设施提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现,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听课效率并不高,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疑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本文就目前优化课堂教学行为问题进行探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进行探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影响并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知识水平的舞台,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作为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应该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数学课堂的本质决定了数学学习应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主要特征,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学生的“内思考”的水平。同时数学教学却是繁杂和辛苦的,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化使其缺乏趣味性,学习数学要记住一些比较抽象的公式和定理,理解它们的推导和熟悉它们的应用,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能够快速、高效、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能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是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共同的心愿。教师作为组织者应该努力把教育心理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熟悉新教法的理念,在课堂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难,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加强自身的素质,不仅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正确看待学生的行为,能与学生心理互换,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热爱学生,发扬教育民主,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协调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师个体及时反思总结,相互讨论,征求學生意见
教师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中发现日常教学中时时都要有意无意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状况,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行为是外显得、可观察的行为,往往不像教学方法那样稳定,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精深,需要从点上突破,在深度上下功夫。对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还是包含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之中,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乐于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平时的仪表、巧妙的语言、一个神态都有可能吸引学生,通过富有激情的话语或手势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反思总结,如此,才能突出教学反思的思维深度,才能让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教师主体性教学研究行为。
4 改变教学评价制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
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功能,始终坚持教学评价的激励原则,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评判教师高效率的教学行为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成绩为主要标志,传统的学习教育以学科为本,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搭建类比学习的脚手架,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的普遍联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改变过分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的机制,改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观念,让老师能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学、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给孩子自由、健康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学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 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3] 王培智.观念更新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4] 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 陈茉.数学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的归因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