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身意轻安者谁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全书,文学诗意之美,养生方法介绍,传统国学回望,加上书中主人公从乡村老中医、爷爷辈的张孝春,到走出乡村成为科班出身的教授级专家医生、孙子辈的张家华,这个家族四代人对康养的认识、经历、钻研、践行、普及的传奇性故事,令身为读者的我们实现了一种阅读所带来的身意轻安。
  《身意轻安》一书,是著名作家普光泉先生的新作。该书立足众益康养题材,以非虚构写作形式,生动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与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之间的种种因缘际会,系此类题材中的第一书。
  初得此书,第一件事是查询书名出处,而后知道书名四字纵观全书,文学诗意之美,养生方法介绍,传统国学回望,加上书中主人公从乡村老中医、爷爷辈的张孝春,到走出乡村成为科班出身的教授级专家医生、孙子辈的张家华,这个家族四代人对康养的认识、经历、钻研、践行、普及的传奇性故事,令身为读者的我们实现了一种阅读所带来的身意轻安。”大意是说,善心能够使我们身心轻乐安稳,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并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一些世事,消除虚妄,感悟实相,从而得到。拿到此书的第二件事,亦是与这书名有关,也是标题所问,身意轻安者,究竟是谁?带着这样的问题一气呵成读完全书,发觉此书标题可谓字短情长,在我理解,至少有三个主体在随此书一起,身意轻安。
  第一个主体,是作者普光泉。这是作者本人将身心交付与全书的一次生动历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基于写实而产生的书,忠实于文字,以真实彰显其力量和意义。这亦是一部从内心出发的书,因为想写而写。初接到写作任务时的普光泉身抱微恙, 在2015年接触到“众益康养”这个题材并且展开写作于他而言似乎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件幸事。在刚开始访谈并决定启动写作时,他就已经从情感和行动上接受了写书一事,并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在不断改变。在全书最后,作者用了几个关键词表达他的所感,其中一个词,是“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作者与此书相处的方式。事实上,写作此书本是作者的一个写作任务,只不过这个任务恰恰也是作者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作者在写作中采取的是向内进行一种寻找,想尽量走心,是小众的方式。从构思到第一次访谈,再到写下第一行文字直至完成,作者一直在努力。在如今这个时代,写作越来越孤单寂然,戒除浮躁,静下心来书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毅力与恒心,还不能偏向功利。若做不到上面说的这些,作者要写此书便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犹如历经一段不知路途状况的跋涉,不能够松懈,也不能够半途而废。最终,作者成功塑造出了他所访谈的人物,完成了他的书写,他的身与意,可安。
  第二个主体,是身为读者的我们。坦诚地讲,尽管我相信普光泉先生的写作功力,然而最初我对此书的期待并不是特别高。主题写作,还能有多出彩?但翻开书后,我否定了自己此前的观点。我发现,读此书时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学与诗意之美。作者扎实的功底,匠心独具的遣词用句,只需翻开几页便见分晓。如该书导言中第二页,作者描绘一个清晨,他写到“这天早上,从家对面那山头下来的太阳格外的明亮、温暖,洒了一大片,一望无际,坊田山乡一派鲜活”,文学性语言,短短一两句,在读者眼前勾勒出一幅鲜活图景,这种极具画面感的语句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许多段落看起来都那么立体生动,仿若画卷徐徐展开。这样的句子随手拈来,如“从山那边走来的阳光已经当顶”、“那年那月,土地新开垦,在月光下,在泥土的馨香里,种植车前草”、“阳光照耀着大面积的芒果林,一篇油绿”、“就像浓情遇到了温婉,就像水乳相交相融。又如繁星缀上了绿宝石,或者碧波里荡漾起绿翡翠,带给你舒爽的清新与鲜美”……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有趣的是,不知道是否和作者名字中有个“光”字有关?上述引述中出现了多处“光”这个意象。当然,你若说这太过文学化了,那么还有特别接地气的,如“有人初来, 也许会觉得菜摆上桌面不那么丰富而没有面子,却不知道有了面子、饱了眼睛,而真正使用起来却也吃得不多”,上可高雅,下可通俗,这大概就是文学之美。书中文学性的另一具体表现是每一章节开篇时,都引用了一句或两句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句子切入题旨,且每一句都经过了作者斟酌,令人读起不禁赞叹这些引用实在妥帖。如书中第三章素心经年,讲述第二代众益康养川人王头珍以及她的亲家母,引用了林清玄这样一句:“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了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读起来符合女性特征,又兼备阐释出了要说的两位女性奉獻之美,可谓甚妙。再说诗意之美,这也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有时候,是作者在引用他人诗歌,书中引用了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令人印象极为深刻,诗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二十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中包含的学问。有时候,作者原创诗歌也会让我们耳目一新,如第七章明见心性中,作者融入了他的《我玩过的泥巴不再是泥巴》一诗,诗意袅袅。总体而言,普光泉先生的文字,读来可谓色香味俱全,让人徜徉其中,久久回味。
  当然,除最为显著的文学与诗意之美外,读者还能从书中获得最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如张家华追溯爷爷的“拔火罐”方法,让读者随之重新认识“拔火罐”这种传统疗法,该疗法俗称拔罐,古称“角法”,又名“火罐气”或“吸筒疗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迅速排去容器里的空气,产生负压,从而产生治疗作用。再如书中提到的七敲八打,这是一种养生医疗保健操,是通过拍拍打打起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七敲的内容:一敲大陵穴,二敲腕骨,三敲后溪穴,四敲合谷穴, 五敲虎口,六敲八邪穴,七敲内劳宫。八打的内容:一打三阴交,二打足三里, 三打阳陵,四打风市,五打箕门,六打居髎,七打承扶,八打环跳。一些简单可行的养生方法,在书中给读者介绍了很多,这可谓是读此书的一大收获,从这个角度讲,该书可谓具备了养生工具书的功能。此外,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在书中得以彰显,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国学经典的浸润,令人一边读书一边跟随作者回望传统,如作者说他初识众益康养,对“众”和“益”这两个字的剖析。“众”即大众,会意字,《国语·周语》:“三人为众。” 众,就是芸芸众生。益,解释为许多。雅与俗,都令人一下明了。再如一段对被采访者吴宗伟回到了梅花园后状态的描写,作者引用了《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纵观全书,文学诗意之美,养生方法介绍,传统国学回望,加上书中主人公从乡村老中医、爷爷辈的张孝春,到走出乡村成为科班出身的教授级专家医生、孙子辈的张家华,这个家族四代人对康养的认识、经历、钻研、践行、普及的传奇性故事,令身为读者的我们实现了一种阅读所带来的身意轻安。
  第三个主体,是书里这个家族中接受作者访谈的每一位成员。张家四代传人的故事被讲述,他们的善行善德被传播,被更多人通过文字而感知、认识,他们的“众益康养”理念在这本书中得以生动诠释,“众益康养”的品牌也从无到有,这个家族在这项事业中的创新和发展,在《身意轻安》一书中皆有呈现,对于他们而言,这应该也是一种“身意轻安”吧?
  作者曾说,凡是认真对待这部书的人,都会从这部书中得到好处。谁说不是呢?作者、读者、书中人,都因这本书的存在,身意轻安。
其他文献
字尉龄,1968年出生于贵阳,祖籍重庆江北。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蜀山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家,成都山水画会理事。  时间真的很匆匆,丁酉年一过去,戊戌年又至。与徐鹏相识已有数年,流走的是歲月,沉淀的却是交情和友谊。  徐鹏是“朴园八俊”成员,也是团队中的“有心人”。他眼界开阔,深究传统文化精髓。由于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
人们常常爱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实际上,就是在说,时间过得太快啦,经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所以,孔夫子他老人家,也曾经站在河岸上,望着那川流不息的河水,感叹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知不覺间,《现代艺术》从创刊到现在,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岁月。二十年,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也长成正青春的年轻人了,阳光、朝气。  翻开摆放在书桌上的《现代艺术》,一页又一页,不禁勾起了我的
精准扶贫是四川省“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四川省文联致力于以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金秋十月,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省文联相关负责人带领全省70余名艺术家,在6天时间里,奔赴雅安市石棉县、凉山州德昌县、冕宁县和攀枝花市盐边县,开展“喜迎十九大文艺助力脱贫”——文艺惠民活动和采风创作。一路上,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送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有极高专业水准的精
《Coraline》是动画里的Vintage,是以大量依靠手工、制作成本高昂、制作流程繁琐而著称的黏土动画。虽然同为三维立体结构,黏土动画与三维动画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有时会傻傻分不清楚,但最大的区别是黏土动画需要真实角色的拍摄,拍摄前要把角色手工制作出来。  近期,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的女主角人选尘埃落定,微博圈内一片沸腾。这几年迪士尼动画从歌曲唱遍大街小巷的《Frozen》到《美女与野兽
现在,当我们再回到美术史和美术馆的逻辑里时,不禁要问,在一个信息爆炸和视觉疲惫的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美术史,我们又需要怎样的基于美术史书写的公共展览?  很多人知道,四川美术馆的馆藏体系主要是以神州版画博物馆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整体收藏为基础。1992年在四川美术馆老馆建起的同时,在新兴木刻巨匠李桦、古元、李少言的联合发起下,神州版画博物馆内设其中,至今已聚集逾万件中国现代版画馆藏,生成了一个完整的
2011年和2012年元旦的太阳,两次朝刘露投去青睐:头一年,《魂系油气田》把她又一次推到该剧主要人物画廊里;第二年,她再一次走到了《浣花吟》一剧的舞台中央。  这时,离她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京剧班已经26年,离她从河北艺校毕业回到四川进入成都市京剧院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  用时下的流行语说,接连上两个重头的大戏,这对已经是成熟的演员来说,依然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的,刘露在过
“人心中住着一个天使,也住着一个恶魔,但愿天使常常出现,恶魔少来打扰”,这是川剧《好女人·坏女人》传递给观众的主题思想。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于2018年4月初在成都演出的新版川剧《好女人·坏女人》,在观众之间和戏剧圈内引发了又一轮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文学和戏剧通常被称为“人学”,也就是说,只要是戏差不多都是会探讨人性的,但为什么偏偏《好女人·坏女人》所探讨的人性善恶如此引人关注而又兴趣盎然呢?我以
1959年生,四川成都人。现为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委员、画家,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  华科源善画水墨山水,“用水有形”,法在“没骨”之外,笔触似刷,不与世同,得法巧妙,构成惊奇是其特点。  其画面看上去简淡、空灵、寂静、閑逸,明洁隽朗,开阖有度,弥漫着诗意与内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