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功能和人本的合理性,美学和文化等概念之外,还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生态和可持续观念。同时受俞孔坚老师的影响提倡白话景观与新乡土景观。浅析生态景观,将稻田融入生态景观中,将景观做到大自然中去。“自然界懂得的是最好的”。
关键词:生态景观;可持续;文化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校园扩建势必要吞噬一部分田地。昔日里的农田就要变成水泥地或花岗岩的铺装,而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和蔬菜大棚再也不可能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为了减少对农田和当地乡土文化的破坏我们采用生态设计的手法来营造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我们要利用稻田、湿地、芦苇、当地野草等本土元素来做校园生态景观。十里校园,稻花飘香。我们的主攻方向是利用本土元素,采用“无设计”的手法来营造一个校园生态景观。 1.1.2 研究的意义
(1)研究的社会意义: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构建节约型城市绿地,用节约和可持续的理念和生态科学,营建人地关系之和谐。提倡人民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2)研究的经济意义:稻田的应用将城市景观空间赋予生产功能,而将省去传统的城市景观的高能耗,同时又有产出。意味着双倍的生态效用。
1.2国内外现状
国外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学派。即欧洲学派(以荷兰和德国等为代表)和北美学派(以美国为代表)虽然二者都进行相关研究,但他们在研究的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欧洲学派很重视景观实践,很早就把景观生态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土地和景观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而北美学派更关注景观的格局和功能。国内的生态景观发展较晚,至今理论和实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情况和土地的特点,进行研究。
2 设计过程
2.1.前期考察
地形考察,打算利用卫星地图以及采取高程点用GIS系统考察现状地形。我发现这块地形考察较难,地形面积较大,现状复杂。有居民区,有农田,有湿地,有工厂,有食品厂。把它划分区域来进行细化考察,最后在统一考察。这样比较全面和细致。
考察结果﹕地形位于湖北荆州。长江流域的一块土地。北面是曲江路和老校区,南面是沿江大道,东面为新风五组,西面为新风六组,七组。中间大部分为农田,湿地,蔬菜大棚。沿江大坝下面有食品厂,养殖厂,工厂,家具厂,苗木培育公司,西南方向为苗木培育基地。地形长约704.5米宽为512.3米。地形内有两个湖泊,三个荷塘,十五条灌溉沟渠,三处湿地。还有很多荒地,五条交通路线。三纵两横,其他为田间小路。这是地形内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内在潜力很大。工厂安排不合理,排污的处理不当,河流和沟渠堵塞,路网模糊。
2.2方案过程
这个阶段任务主要是收集资料和草图的绘制,方案的细化最终成立。收集资料主要是收集意向图和一些案例的平面图纸。主要是以功能为主,平面的形式借鉴一下,以功能为主形式为辅,二者相互结合。打算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去营造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而生态设计的手法主要是尊重土地,尊重自然。田地作为一种生存的艺术,它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的结晶;作为乡土的文化景观,田,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历史,同时也为当代人应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带来新希望。田,即是我们的记忆,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可以从田的艺术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
面对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与环境危机、资源与能源危机、文化身份危机和人地精神联系的破裂,田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与繁荣的希望。所以我们所做的景观是一次全新的校园景观我们要用“无设计”的手法来设计校园景观,所谓无设计不是毫无干预,主要有三个设计手法,保护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让自然做功。
根据这些理论,加上几个案例的反复研究,确定了一个方案。
3方案细化
进一步的方案细化,根据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些规范,前期收集的资料。着重是局部的设计,进行了动静区域的划分然后根据其功能再逐步的细化。让设计有整有细。整个方案的细化程度要和整体有很好的衔接性,细节不能太孤立,不能没有部分的功能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主有次,主次有分寸。
4结论
这次研究的课题是生态景观设计,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和让自然做功。改变了往日的千篇一律的硬质铺装,利用最低的成本营造最好的自然景观。自然界是最美的。我们应该发现自然之美,而不是去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造它,最后达到我们所谓的美丽大自然。我们注重每个细节,我们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尺度,我们要感受人对自然的反应等等。我们的自然生态景观不是一味的野草丛生,而是我们要合理的营造一个生态系统。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家庭,我们这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息息相关,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命脉相连,共同生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我们势必都会受到牵连。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因为自然懂得的就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庞伟: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贺志军,王耀武 .GIS在生态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框架研究[D].深圳: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2012.
[2] 俞孔坚,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城市环境设计,2007(6):10~14 [4]曹隽,刘小钊,胡刚.三维GIS技术在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J].江苏城市规划,2010(9):29-32.
[3] 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生态景观;可持续;文化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校园扩建势必要吞噬一部分田地。昔日里的农田就要变成水泥地或花岗岩的铺装,而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和蔬菜大棚再也不可能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为了减少对农田和当地乡土文化的破坏我们采用生态设计的手法来营造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我们要利用稻田、湿地、芦苇、当地野草等本土元素来做校园生态景观。十里校园,稻花飘香。我们的主攻方向是利用本土元素,采用“无设计”的手法来营造一个校园生态景观。 1.1.2 研究的意义
(1)研究的社会意义: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构建节约型城市绿地,用节约和可持续的理念和生态科学,营建人地关系之和谐。提倡人民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2)研究的经济意义:稻田的应用将城市景观空间赋予生产功能,而将省去传统的城市景观的高能耗,同时又有产出。意味着双倍的生态效用。
1.2国内外现状
国外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学派。即欧洲学派(以荷兰和德国等为代表)和北美学派(以美国为代表)虽然二者都进行相关研究,但他们在研究的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欧洲学派很重视景观实践,很早就把景观生态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土地和景观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而北美学派更关注景观的格局和功能。国内的生态景观发展较晚,至今理论和实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情况和土地的特点,进行研究。
2 设计过程
2.1.前期考察
地形考察,打算利用卫星地图以及采取高程点用GIS系统考察现状地形。我发现这块地形考察较难,地形面积较大,现状复杂。有居民区,有农田,有湿地,有工厂,有食品厂。把它划分区域来进行细化考察,最后在统一考察。这样比较全面和细致。
考察结果﹕地形位于湖北荆州。长江流域的一块土地。北面是曲江路和老校区,南面是沿江大道,东面为新风五组,西面为新风六组,七组。中间大部分为农田,湿地,蔬菜大棚。沿江大坝下面有食品厂,养殖厂,工厂,家具厂,苗木培育公司,西南方向为苗木培育基地。地形长约704.5米宽为512.3米。地形内有两个湖泊,三个荷塘,十五条灌溉沟渠,三处湿地。还有很多荒地,五条交通路线。三纵两横,其他为田间小路。这是地形内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内在潜力很大。工厂安排不合理,排污的处理不当,河流和沟渠堵塞,路网模糊。
2.2方案过程
这个阶段任务主要是收集资料和草图的绘制,方案的细化最终成立。收集资料主要是收集意向图和一些案例的平面图纸。主要是以功能为主,平面的形式借鉴一下,以功能为主形式为辅,二者相互结合。打算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去营造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而生态设计的手法主要是尊重土地,尊重自然。田地作为一种生存的艺术,它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的结晶;作为乡土的文化景观,田,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历史,同时也为当代人应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带来新希望。田,即是我们的记忆,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可以从田的艺术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
面对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与环境危机、资源与能源危机、文化身份危机和人地精神联系的破裂,田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与繁荣的希望。所以我们所做的景观是一次全新的校园景观我们要用“无设计”的手法来设计校园景观,所谓无设计不是毫无干预,主要有三个设计手法,保护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让自然做功。
根据这些理论,加上几个案例的反复研究,确定了一个方案。
3方案细化
进一步的方案细化,根据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些规范,前期收集的资料。着重是局部的设计,进行了动静区域的划分然后根据其功能再逐步的细化。让设计有整有细。整个方案的细化程度要和整体有很好的衔接性,细节不能太孤立,不能没有部分的功能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主有次,主次有分寸。
4结论
这次研究的课题是生态景观设计,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和让自然做功。改变了往日的千篇一律的硬质铺装,利用最低的成本营造最好的自然景观。自然界是最美的。我们应该发现自然之美,而不是去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造它,最后达到我们所谓的美丽大自然。我们注重每个细节,我们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尺度,我们要感受人对自然的反应等等。我们的自然生态景观不是一味的野草丛生,而是我们要合理的营造一个生态系统。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家庭,我们这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息息相关,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命脉相连,共同生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我们势必都会受到牵连。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因为自然懂得的就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庞伟: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贺志军,王耀武 .GIS在生态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框架研究[D].深圳: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2012.
[2] 俞孔坚,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城市环境设计,2007(6):10~14 [4]曹隽,刘小钊,胡刚.三维GIS技术在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J].江苏城市规划,2010(9):29-32.
[3] 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