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校外参观访问的方式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存在着缺乏广泛参与性,在时间、经费、组织安排上等方面的困难,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尝试着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校园为主要实践场所,把课堂集中教学和假期分散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个别参与的参观访问和课堂广泛推广相结合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89-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课程本身的需要,同时也能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当前“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及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各高校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大家普遍把校外参考访问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把实践教学等同于兴师动众的社会调查,在实行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使得实践教学往往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一,缺乏广泛的参与性。由于经费匮乏、调查时间难以协调等原因,社会调查往往只能选择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社会调查之外。
第二,缺乏充足的时间保证。在正常的教学时间组织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外出社会调查势必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组织的外出参观考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在节假日开展,以一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常见,但这点时间大部分都浪费在参观的路途中,难以满足这门课的教学需要。此外,节假日学生的时间和老师的时间在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上也存在着困难。
第三,组织安排上的困难。首先是一线教师数量太少和指导学生数量太多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数以千计的学生的社会实践在交通、住宿及参观的过程中的安全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么多的大学生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难有单位作为实习基地接纳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更增加了组织实施上的难度。
第四,经费支出上的困难。几千名学生外出参观的交通食宿费用及门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筹备,是一项很实在的难题。
第五,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很难统一起来。概论课涉及的基本理论数量较多,理论课总共有十五章的内容,至少涉及十五个主题,且都是从国家民族整体的层面上来阐述问题的。而组织一两次参观访问,所涉及的主题往往很有限,既无法和理论教学全面对应统一起来,有时候反而给学生造成两者毫无关联的印象。
第六,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难以统一。集中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在调查结束后交一篇调查报告,教师给个分数了事,缺乏教师讲评、归纳和学生互评及相互学习环节。使得在开展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互动性。
针对“概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新形式。新型有效的“概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成本低,不需要太多的经费和统一的专门调查时间,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具有统一性,即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统一、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统一;具有互动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
二、探索多样化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
我们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校园为实践的主要场所,把学期课堂集中教学和假期分散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个别参与的参观访问和课堂广泛推广相结合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用以克服单一校外参观访问实践教学形式的缺点。
(一)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辩论三种。
1.视频教学。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历史的画面生动地重现于课堂,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效拓展。精选一些和课程紧密联系的有代表性的记录片,如《走近毛泽东》、《邓小平》、《伟大的历程》等,在课堂上供同学们观看。这些视频材料详实地再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使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能更加深刻,并能有一个从历史的角度、从整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大局意识。这是一般的具体的社会实践调查所不具备的。
2.案例教学。“概论”课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有无数生动鲜活的案例,案例教学是“概论”课一大特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坚定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例如贫富差距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最为敏感的话题,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就涉及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共富’,一个世纪课题的求解”,向学生说明非均衡发展是中国前进道路上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力主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正处于由“先富”到“共富”的转变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为解决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才能有望实现。通过“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高觉悟”,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互动辩论。把一些教学内容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氛围,使他们在轻松环境中碰撞不同的思想、观点,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得出正确结论。如“概论”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组织学生结合本专业探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河南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应该努力做些什么;在观看了改革开放30年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后,请学生根据所看内容自拟题目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结论。 实践教学在课堂内进行,通过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使典型事例、重大现实事件、学生思想实际进课堂,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容易引起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管是视频教学和案例教学都能在课堂上生动地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当然这种教学形式完全可以和概论课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在进行理论课讲授的同时也进行了实践教学。这样理论课因有了实践的印证而显得丰满鲜活,实践课因有了理论的分析而具备系统性、完整性和条理性。
(二)在校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教学
从教学活动开展的空间上来看,应从校外为主向校内为主转变。大学校园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成的小社会。这里具备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很多有利条件:比如便于组织、不受交通、食宿、实习场所、经费等因素的困扰,适合集中开展广泛的实践课教学。除了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外,校内也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大学生校园社会实践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发起、策划、组织和开展的,以校园为舞台,以课外时间为活动时间,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趣缘关系为纽带,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旨在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当前概论课通常采用的校园实践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举办文艺汇演。就是指学生围绕教师所确立的主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如红色歌曲卡拉OK、舞蹈、诗歌朗诵、演讲、话剧、小品、相声、现场书法、讲故事、PPT展示等,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导,实现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桂林医学院在这方面进入了成功的实践,张秋红教授还以论文的形式对此进行了理论总结[1]。
2.专家、名人专题报告会。为扩大社会实践的信息量,可以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内国际突出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名人来校作专题报告,或请校内有研究专长的领导或教师作专题报告,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我校(河南科技学院)所在的新乡市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资源优势。我校是个以农科为主的院校,除了学校的知识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外,新乡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很多先进典型,如刘庄村、京华村、唐庄村、回龙村、龙泉村等。既然组织学生大规模出动考察有诸多不便,我们可以变“走出去”为“请进来”,请这些村的专家、名人到我校和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3.校园的社会调查。校园还拥有优秀的教育人力资源,不仅有各科教师,而且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群体,他们是学生体验生活、应用理论的重要社会资源,既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必需条件。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或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如“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我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等,每个操作班级按照分组调查—小组统计—班级汇总—总体分类等步骤,完成最终数据整理,得出结论。另外,学生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他们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他们对学校生活最具有发言权,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学校管理、生活实践中的时间最短,效果最明显,比如校园的环境维护、交通状况、食宿问题、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学生均可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发表看法,并通过校长信箱将其报送的相关部门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
4.举办专题活动。校园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成为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根据课程特点,适时地开设一些专题演讲,如“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国际风云”、“自主创新”;也可以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型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或者组织小规模的献爱心的救助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我们还尝试着把学校每年进行的新生军事训练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结合起来等等。
(三)校外实践教学
这是实践教学最常用的形式,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为了减少时间协调的成本。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主体部分的开展宜在节假日进行。
1.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个别参与的参观访问和课堂广泛推广相结合。利用周末,上课班级每班派出1~2名代表,在概论课教师的带领下就近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这些同学代表在出发前,要准备好一些照相机和充分打开自己的眼睛、耳朵,回去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课堂报告的形式展示给未参加考察的同学。这种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形式充分既利用了现代技术,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2.学期课堂集中教学和假期分散实践相结合。这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能充分体现社会实践的要求,又具有可实施性,但其效果好坏,关键在于设计。暑假开展学生分散实践需要在暑假前对考察进行认真的布置和安排,如明确考察的对象和和考察要求等。在长达2个月的暑假里学生在家里、在旅行中、去打工的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思考,撰写实践报告。在下学期开学的前三周里,教师及时审阅实践报告,再用4个学时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这既有广泛的参与性,又通过课堂的引导,把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统一起来。
三、“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为了增强理论而不是为了削弱理论。理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被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行动。一方面,课堂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不管是视频教学还是案例教学,一定要注重侧重点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让同学们在这些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因此,在课堂上的确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创新,但切记不要把它变成理论教学课了,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课外实践教学要注重思想导向性。课外的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是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因此无论是文艺汇演、还是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必须注意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我们对理论课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转化为信仰。现在有些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把参观考察等同于漫无目的旅游,既没有事前的考察动员,也没有事后的总结,这就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课内的实践教学这样的问题也存在,在课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更容易忽视其活动的思想性。
第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相结合。实践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协调、引导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教师只做原则上、理论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同学之间团结协作,教师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工作。无论是观看记录片还是讨论课,教师的引导作用虽然在时间上占的比重不能太大。却是像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的。观看视频前给学生准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视频播放后同学们的反馈,也要由教师来组织。讨论课前题目的选择、方式方法的确定,以及讨论过程的引导和讨论结论的总结都要由概论课教师进行周密的安排。
第三,把形式创新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起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非常丰富多彩,但形式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其内容,也即服务于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概论课的整体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理论层面上,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的运动规律。二是在观念层面上,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在实践层面上,使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那么,至于如何来检验有没有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怎么样,我们认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这集中体现在《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效果的调查》一文中。他们的方法就是效果怎么样,还是得由受教主体学生说了算,因此,他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客观成果和直观感受相结合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2]。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举办文艺汇演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J]教育与职业,2010,(3) .
[2] 沈蕾.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效果的调查——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0,(23).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关键词:“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89-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课程本身的需要,同时也能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当前“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及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各高校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大家普遍把校外参考访问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把实践教学等同于兴师动众的社会调查,在实行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使得实践教学往往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一,缺乏广泛的参与性。由于经费匮乏、调查时间难以协调等原因,社会调查往往只能选择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社会调查之外。
第二,缺乏充足的时间保证。在正常的教学时间组织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外出社会调查势必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组织的外出参观考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在节假日开展,以一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常见,但这点时间大部分都浪费在参观的路途中,难以满足这门课的教学需要。此外,节假日学生的时间和老师的时间在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上也存在着困难。
第三,组织安排上的困难。首先是一线教师数量太少和指导学生数量太多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数以千计的学生的社会实践在交通、住宿及参观的过程中的安全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么多的大学生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难有单位作为实习基地接纳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更增加了组织实施上的难度。
第四,经费支出上的困难。几千名学生外出参观的交通食宿费用及门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筹备,是一项很实在的难题。
第五,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很难统一起来。概论课涉及的基本理论数量较多,理论课总共有十五章的内容,至少涉及十五个主题,且都是从国家民族整体的层面上来阐述问题的。而组织一两次参观访问,所涉及的主题往往很有限,既无法和理论教学全面对应统一起来,有时候反而给学生造成两者毫无关联的印象。
第六,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难以统一。集中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在调查结束后交一篇调查报告,教师给个分数了事,缺乏教师讲评、归纳和学生互评及相互学习环节。使得在开展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互动性。
针对“概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新形式。新型有效的“概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成本低,不需要太多的经费和统一的专门调查时间,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具有统一性,即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统一、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统一;具有互动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
二、探索多样化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
我们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校园为实践的主要场所,把学期课堂集中教学和假期分散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个别参与的参观访问和课堂广泛推广相结合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用以克服单一校外参观访问实践教学形式的缺点。
(一)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辩论三种。
1.视频教学。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历史的画面生动地重现于课堂,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效拓展。精选一些和课程紧密联系的有代表性的记录片,如《走近毛泽东》、《邓小平》、《伟大的历程》等,在课堂上供同学们观看。这些视频材料详实地再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使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能更加深刻,并能有一个从历史的角度、从整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大局意识。这是一般的具体的社会实践调查所不具备的。
2.案例教学。“概论”课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有无数生动鲜活的案例,案例教学是“概论”课一大特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坚定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例如贫富差距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最为敏感的话题,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就涉及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共富’,一个世纪课题的求解”,向学生说明非均衡发展是中国前进道路上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力主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正处于由“先富”到“共富”的转变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为解决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才能有望实现。通过“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高觉悟”,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互动辩论。把一些教学内容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氛围,使他们在轻松环境中碰撞不同的思想、观点,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得出正确结论。如“概论”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组织学生结合本专业探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河南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应该努力做些什么;在观看了改革开放30年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后,请学生根据所看内容自拟题目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结论。 实践教学在课堂内进行,通过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使典型事例、重大现实事件、学生思想实际进课堂,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容易引起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管是视频教学和案例教学都能在课堂上生动地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当然这种教学形式完全可以和概论课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在进行理论课讲授的同时也进行了实践教学。这样理论课因有了实践的印证而显得丰满鲜活,实践课因有了理论的分析而具备系统性、完整性和条理性。
(二)在校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教学
从教学活动开展的空间上来看,应从校外为主向校内为主转变。大学校园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成的小社会。这里具备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很多有利条件:比如便于组织、不受交通、食宿、实习场所、经费等因素的困扰,适合集中开展广泛的实践课教学。除了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外,校内也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大学生校园社会实践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发起、策划、组织和开展的,以校园为舞台,以课外时间为活动时间,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趣缘关系为纽带,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旨在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当前概论课通常采用的校园实践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举办文艺汇演。就是指学生围绕教师所确立的主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如红色歌曲卡拉OK、舞蹈、诗歌朗诵、演讲、话剧、小品、相声、现场书法、讲故事、PPT展示等,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导,实现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桂林医学院在这方面进入了成功的实践,张秋红教授还以论文的形式对此进行了理论总结[1]。
2.专家、名人专题报告会。为扩大社会实践的信息量,可以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内国际突出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名人来校作专题报告,或请校内有研究专长的领导或教师作专题报告,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我校(河南科技学院)所在的新乡市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资源优势。我校是个以农科为主的院校,除了学校的知识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外,新乡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很多先进典型,如刘庄村、京华村、唐庄村、回龙村、龙泉村等。既然组织学生大规模出动考察有诸多不便,我们可以变“走出去”为“请进来”,请这些村的专家、名人到我校和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3.校园的社会调查。校园还拥有优秀的教育人力资源,不仅有各科教师,而且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群体,他们是学生体验生活、应用理论的重要社会资源,既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必需条件。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或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如“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我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等,每个操作班级按照分组调查—小组统计—班级汇总—总体分类等步骤,完成最终数据整理,得出结论。另外,学生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他们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他们对学校生活最具有发言权,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学校管理、生活实践中的时间最短,效果最明显,比如校园的环境维护、交通状况、食宿问题、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学生均可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发表看法,并通过校长信箱将其报送的相关部门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
4.举办专题活动。校园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成为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根据课程特点,适时地开设一些专题演讲,如“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国际风云”、“自主创新”;也可以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型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或者组织小规模的献爱心的救助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我们还尝试着把学校每年进行的新生军事训练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结合起来等等。
(三)校外实践教学
这是实践教学最常用的形式,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为了减少时间协调的成本。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主体部分的开展宜在节假日进行。
1.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个别参与的参观访问和课堂广泛推广相结合。利用周末,上课班级每班派出1~2名代表,在概论课教师的带领下就近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这些同学代表在出发前,要准备好一些照相机和充分打开自己的眼睛、耳朵,回去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课堂报告的形式展示给未参加考察的同学。这种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形式充分既利用了现代技术,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2.学期课堂集中教学和假期分散实践相结合。这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能充分体现社会实践的要求,又具有可实施性,但其效果好坏,关键在于设计。暑假开展学生分散实践需要在暑假前对考察进行认真的布置和安排,如明确考察的对象和和考察要求等。在长达2个月的暑假里学生在家里、在旅行中、去打工的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思考,撰写实践报告。在下学期开学的前三周里,教师及时审阅实践报告,再用4个学时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这既有广泛的参与性,又通过课堂的引导,把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统一起来。
三、“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为了增强理论而不是为了削弱理论。理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被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行动。一方面,课堂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不管是视频教学还是案例教学,一定要注重侧重点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让同学们在这些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因此,在课堂上的确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创新,但切记不要把它变成理论教学课了,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课外实践教学要注重思想导向性。课外的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是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因此无论是文艺汇演、还是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必须注意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我们对理论课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转化为信仰。现在有些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把参观考察等同于漫无目的旅游,既没有事前的考察动员,也没有事后的总结,这就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课内的实践教学这样的问题也存在,在课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更容易忽视其活动的思想性。
第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相结合。实践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协调、引导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教师只做原则上、理论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同学之间团结协作,教师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工作。无论是观看记录片还是讨论课,教师的引导作用虽然在时间上占的比重不能太大。却是像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的。观看视频前给学生准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视频播放后同学们的反馈,也要由教师来组织。讨论课前题目的选择、方式方法的确定,以及讨论过程的引导和讨论结论的总结都要由概论课教师进行周密的安排。
第三,把形式创新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起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非常丰富多彩,但形式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其内容,也即服务于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概论课的整体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理论层面上,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的运动规律。二是在观念层面上,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在实践层面上,使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那么,至于如何来检验有没有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怎么样,我们认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这集中体现在《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效果的调查》一文中。他们的方法就是效果怎么样,还是得由受教主体学生说了算,因此,他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客观成果和直观感受相结合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2]。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举办文艺汇演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J]教育与职业,2010,(3) .
[2] 沈蕾.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效果的调查——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0,(23).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