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南,有一种人文诗意的风景始终在召唤着我们,让人们保持着魂牵梦萦的一份牵挂。以世界三大奇洞之一著称、以梁祝化蝶传奇爱情故事闻名、以国宝级保护文物国山碑和“活化石”银缕梅称奇、以中国最大的陶吧和53尊观世音紫砂塑像为罕见的国家AAAA级宜兴善卷洞风景区,便是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当人们穿过时间隧道,走进这个被称作“万古灵迹”的善卷胜地时,一时间相信了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力量。
到善卷洞去。这简短的一句话,对行者来说,他们在乎的决不仅是“逍遥于山水之间”。他们的感悟和收获,甚至在游览观赏中对自然和生命的诠释,也非语言所能详尽。他们在乎的是对善卷洞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探求,是游览过程中内心的善和对自然的感知不断被唤醒,不断被愉悦。
作者简介
陶都风,本名范双喜,作家、诗人。江苏宜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宜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天津文学》《诗刊》《扬子江诗刊》《星星诗刊》《雨花》《文汇报》《文学报》《解放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著有长篇小说《不谈爱情,别伤心》;诗集《忧伤与温暖》《抵达》;主编《云游宜兴》《诗游宜兴》《行旅宜兴》《风从陶都来》《宜兴旅游》等;有长篇小说在多家报纸连载。
一个没有海水的海底宫殿
“万古灵迹”是唐代昭义节度使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也佐证了善卷洞在历史上的地位。大几美丽的地方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善卷洞也不例外。据《慎子》等古书记载,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的尧舜时期,有一位聪明贤达名叫善卷的诗人,舜帝要将“天下”禅让给他治理。他慨然回答:“我逍遥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又何必要天下呢?”他不但不肯接受,还认为舜帝轻薄了他,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忙到河边把耳朵洗了一下。为避舜帝的纠缠便向南方逃走,最后在宜兴找了个奇异天成的山洞隐居避世。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山洞称为“善卷洞”。
善卷洞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到底存在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楚,能说清楚的是该洞的雄伟壮观和奇异瑰丽。走进这个经海底水流长期冲刷而成的喀斯特洞穴,仿佛走进了一个没有海水的海底宫殿。善卷洞有上、中、下、水洞组成,洞洞相通,层层相连,错落有致,宛如一幢石雕大楼,使人叹为观止。
当我的脚步绕过恰似中流砥柱之势的“砥柱峰”巨大石笋,便踏进了气势恢弘的“狮象大场”大厅。左“青狮”右“白象”的两座巨大石壁恰似镇守善卷洞府的哼哈两将,年年月月在守護着善卷洞的平安与尊严。登石阶至上洞,又是别一番洞天景象。这里平均温度为22℃,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云雾弥漫,称“云雾大场”。周围钟乳林立,形成了坐马立羊、喷水乌龙、荷花倒影、白鹤苍鹰等景观,美不胜收。在云雾缭绕的上洞慢慢欣赏,恍如已离开了尘世,到了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
善卷洞的下洞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地上流水潺潺,头顶各种象形的动物和植物众多,形成了“又一天”的景象。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
水洞是一条120米长的地下溪河,也是善卷洞另一精华之处。水晶宫里“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桨往天上撑”堪称一绝。水晶宫内水道弯曲、清凉幽深。船行其中,听曲水流声,看灯光倒影,如游人间仙境。转过水洞三湾,眼前豁然开朗。舍舟登岸,一道水幕自崖边而降,清凉之气扑面而来,清风下竹林摇曳,绿荫蔽天,鸟语花香,转眼就到了另一个世界,莫不使人神清气爽。
难怪当年的先哲诗人善卷老人宁愿放弃舜给他的天下,也要隐居在“得江南山水之灵气,集吴越文化之精华”的这个溶洞逍遥自得。的确,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早已经消磨了人的自然本性,而生活与事业的打拼又使人身心疲惫。回归自然,放逐心灵,寄情自然山水又何尝不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呢?
山伯永恋祝英台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尽管我只能记得零星的极少歌词,但梁山伯与祝英台甩着水袖那婉转凄美的对唱还萦绕在耳际,那俊美的打扮,婉转的唱段,眼中的顾盼,都在经典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化蝶》唱词中,给世间留下了一个个绝美的意境,也唤起了世人对忠贞爱情的无比向往。
小时候,我不知道这个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凄美爱情故事的“梁祝故事”发源地竟然就在宜兴,而且就在善卷洞风景区内。出善卷洞水洞,信步至善卷后院,这里杉柏长青,古木成林,绿荫蔽天。迎面四角亭内有唐代司空李蠙所书“碧鲜庵”之巨大石碑,过碑亭,便是移步换景的仿古建筑群碧鲜园。这里便是国内梁祝故事记载最早,记述最丰,遗迹最多,史据最清的遗存地,也就是传说中千古爱情绝唱的梁祝故事发源地。 各色的树木、花草和丛丛簇簇的嫩竹展现着原生态的葱茏美,翩飞的蝴蝶和小鸟又隐约透出无限的生机。这里,有吴冠中画笔下的黑瓦白墙,飞檐雕梁;有钱松嵒的假山重叠,锦鱼戏水;更有陈维崧笔意下的凉亭石桥,绣球翠竹,云影天光。园中的“祝英台读书处”古朴而典雅,静谧而幽然,好一个江南园林风格的读书之处,我疲惫浮躁的身心一下子变得恬静而愉悦。恍若也明白,梁山伯和祝英台当年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读书——这里清香缕缕,彩蝶翩跹,精巧而静谧,恬淡而诗意的环境,可以与花草为伍,倾听鸟儿和内心的声音,完全是温馨家园的感觉。
千古绝唱的梁祝爱情故事传开后,在祝英台殉情化蝶之日的每年农历三月廿八,也就成为了宜兴民间传统的观蝶节。这天,善卷后洞的山坡上,依岩而建的蝶亭碧鲜庵前,五彩缤纷、姿态各异的成千上万蝴蝶在天空飞舞,在花草间追逐。而方圆数十里内的人们纷纷成群结队来到善卷洞踏青、烧香拜佛外,水洞口处观蝶,凭吊梁祝。据此,旅游部门和景区也因势利导,每年春季都举办别具一格的“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成为了宣传宜兴旅游,弘扬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
“悄然神物”国山碑
说起善卷洞风景区可谓是广为人知,但景区西北约二公里的离墨山上矗立着一个国家级保护文物一一国山碑,却是鲜为人知,这不免让人感到有点匪夷所思。
“离墨山上,望烟寺茫茫,悄然神物。僧指孙吴封禅处,漫说银象玉碧,紫气黄盖。一壑云树,杳杳归啼血。周郎应叹,枉煞江东豪杰……”九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苏轼,面对宜兴离墨山巅一座奇异壮观的封禅碑,发自肺腑地吟唱出了这首令人称绝的壮丽诗篇,把国山碑这座“悄然神物”提到了无比崇高的境界。要论封禅碑,国山碑在国内也算不上是第一,要论面积大小,它也不算是雄伟壮观,但为什么苏轼会把它称作是“悄然神物”?答案或许是来自于他对帝王的服从,对大自然的崇拜,对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皈依。
国山碑,又称“江南第一碑”,在我国现存极少的古代封禅碑中,它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无疑是独树一帜的。据宜兴县志载: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阳羡县向吴王上表发现“石室”(即善卷洞),是祥瑞之兆。烏程侯孙皓于是派司徒董朝和周处到阳羡县封禅。碑立之离墨山即称“国山”,碑称为“国山碑”。国山碑高2.35米,围3.25米,篆体碑文为苏建书写,内容为祥瑞颂德并记录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岁月流逝,风雨侵蚀,字多泯灭,今能看清的60多字。其书法继承了周秦书的遗意,笔多圆转,淳古秀茂,体势雄健,为篆书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是研究汉字发展以及演变的原始性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碑刻和书法艺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曾几次探访过国山碑,它虽然给了我不同的历史回味和文化认同,但那份寂寞苍凉却一直凝噎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离墨山远没有其它名山的峻岭雄伟或者秀丽,但它却因了国山碑而拥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望着浑然凝重、固执而怆然肃立的国山碑,我的心也无言地沉重。一位当地的山民对我说:在“文革”的时候,一群红卫兵小将曾冲上山,想把这代表着“四旧”的文物毁掉。村民们知道情况后,立即上山硬是把这被村民们誉为“宝贝”的巨石保护了下来。我抚摸着漫漶不可辨识的碑文,内心感到了国山碑与时间对峙、与历史对峙的沧桑和独特文化魅力。冬去春来,迎来送往,国山碑默默地矗立在离墨山上,寂寞而孤独地守着那份幽远的历史意韵,以自身的玄秘、肃穆和山野的清丽、灵秀融为一体,唤醒着人类对历史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