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导学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大意义,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导学案的特点原则与编写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师编写导学案需注重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通过使用导学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改导学案教学法
反思从教经历,从追求学高为师的疲倦与低效到推崇教学相长的从容与充实,渐悟孔老夫子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就是: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这句话讲的善学者与不善学者,指的是两类学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优生与差生吧。我想学者善学,固有智力悟性天赋,恐怕非智力因素也不差,诸如专心耐力勤奋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与老师的人格魅力学养修为不无关系。学者善学,师者所愿。老师调教的善学者多,善学者相互影响,不善学者也渐染成为善学者,那么,师逸而功倍的境界便达到了,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人人向往,调教学生善学是关键,导学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日,拜读李炳亭先生《高效课堂与导学案设计》一书,觉得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是其中要害。想到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因为自己就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处身其中,所以心有体会。
一、关于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原则有五条: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认为其要旨就是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握教材重难点,理清问题层次,根据学生层次分成学习小组,运用恰当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导学案的特点是:
1问题探究是关键;
2知识梳理是重点;
3阅读思考是特色;
4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这几个特点是很切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导学案的编写模式有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这个编写模式涵盖了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突出了“学”的核心地位。
二、导学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我们可以积极构建问题生成语文课堂,从实质意义上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此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能。
新课改的浪潮催生了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有了深刻的变化。版本多样化,文本时代感强,,分必修和选修模块,容量大。人教版教材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5个表达交流专题,3个梳理探究专题。一个模块实际上课时间为9周共36课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课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课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课时,教学时间非常紧,就是在早晚课并用的情况下,按常规操作一般也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的困惑与学生的苦衷情绪足以冲淡新课改的新鲜空气。但是教不完不等于学不完,须知学生是学会的,而非教会。现在我们只要摒弃传统的教教材观念,放开手脚,用教材教,真正做到叶圣陶说的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导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与策略,它可以让老师从琐碎重复机械的教案编写中解放出来,它适于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教师可以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对“教”与“学”进行合理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则可在学案指导下,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上研讨提高、课后训练巩固等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新密一高近几年推出的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是契合的。
三、问题定位,方法引领
编写导学案不能闭门造车,仅靠教参,照搬教辅。需要老师吃透教材,先学教材,预设问题,以己昏昏绝不可使人昭昭。需要老师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精选养料。需要老师“下水”做题,把握难易度,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需要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调查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因材施教确定难易点、着力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喜闻乐见乐学。要想编好导学案,更需要老师们集智备课,分工协作。
笔者认为编写导学案重在解决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两个瓶颈。语文教师编写导学案设计问题很重要,提出问题要有价值,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与困惑。方法引领涉及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教法是要配合学法的。学生各个不同,哪些是不讲自明的,哪些是同伴合作探究可知的,哪些是点拨方知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和策略。比如《离骚.》一课需要设计作者时代背景问题、楚辞语言特点问题等,而这首诗的朗读背诵也是难点,这就牵涉学法指导,要给学生指路。让学生领会屈原的爱国热情与现实矛盾,进而领会诗歌意旨,理解记忆之后,应给学生以范读要领,这样背起来事半功倍。可见学法引领不是空话,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
高中新课程所选课文涉及古今中外,所以编写导学案可以依据语文教学大纲与高考考试说明,各选范例。以诗歌题材为例,可以从中国诗歌发展历程入手,让学生明晓各个时期诗歌特点与代表诗人作品风格。然后选取各种体例的代表诗作,设计问题有所侧重。一首诗歌选取其明显特征,意境、意象、风格;炼字、修辞、主旨。步步深入,逐一定位,夯實基础,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方法引领就是要讲究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知识点多,字词句篇语逻辑,知识点与考点的层级:识记理解判断分析综合鉴赏,要分门别类系统有序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行之有效应该做到心里有数纲举目张。
正是因为知易行难所以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格外重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改导学案教学法
反思从教经历,从追求学高为师的疲倦与低效到推崇教学相长的从容与充实,渐悟孔老夫子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就是: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这句话讲的善学者与不善学者,指的是两类学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优生与差生吧。我想学者善学,固有智力悟性天赋,恐怕非智力因素也不差,诸如专心耐力勤奋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与老师的人格魅力学养修为不无关系。学者善学,师者所愿。老师调教的善学者多,善学者相互影响,不善学者也渐染成为善学者,那么,师逸而功倍的境界便达到了,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人人向往,调教学生善学是关键,导学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日,拜读李炳亭先生《高效课堂与导学案设计》一书,觉得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是其中要害。想到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因为自己就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处身其中,所以心有体会。
一、关于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原则有五条: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认为其要旨就是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握教材重难点,理清问题层次,根据学生层次分成学习小组,运用恰当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导学案的特点是:
1问题探究是关键;
2知识梳理是重点;
3阅读思考是特色;
4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这几个特点是很切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导学案的编写模式有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这个编写模式涵盖了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突出了“学”的核心地位。
二、导学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我们可以积极构建问题生成语文课堂,从实质意义上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此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能。
新课改的浪潮催生了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有了深刻的变化。版本多样化,文本时代感强,,分必修和选修模块,容量大。人教版教材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5个表达交流专题,3个梳理探究专题。一个模块实际上课时间为9周共36课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课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课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课时,教学时间非常紧,就是在早晚课并用的情况下,按常规操作一般也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的困惑与学生的苦衷情绪足以冲淡新课改的新鲜空气。但是教不完不等于学不完,须知学生是学会的,而非教会。现在我们只要摒弃传统的教教材观念,放开手脚,用教材教,真正做到叶圣陶说的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导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与策略,它可以让老师从琐碎重复机械的教案编写中解放出来,它适于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教师可以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对“教”与“学”进行合理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则可在学案指导下,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上研讨提高、课后训练巩固等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新密一高近几年推出的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是契合的。
三、问题定位,方法引领
编写导学案不能闭门造车,仅靠教参,照搬教辅。需要老师吃透教材,先学教材,预设问题,以己昏昏绝不可使人昭昭。需要老师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精选养料。需要老师“下水”做题,把握难易度,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需要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调查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因材施教确定难易点、着力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喜闻乐见乐学。要想编好导学案,更需要老师们集智备课,分工协作。
笔者认为编写导学案重在解决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两个瓶颈。语文教师编写导学案设计问题很重要,提出问题要有价值,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与困惑。方法引领涉及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教法是要配合学法的。学生各个不同,哪些是不讲自明的,哪些是同伴合作探究可知的,哪些是点拨方知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和策略。比如《离骚.》一课需要设计作者时代背景问题、楚辞语言特点问题等,而这首诗的朗读背诵也是难点,这就牵涉学法指导,要给学生指路。让学生领会屈原的爱国热情与现实矛盾,进而领会诗歌意旨,理解记忆之后,应给学生以范读要领,这样背起来事半功倍。可见学法引领不是空话,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
高中新课程所选课文涉及古今中外,所以编写导学案可以依据语文教学大纲与高考考试说明,各选范例。以诗歌题材为例,可以从中国诗歌发展历程入手,让学生明晓各个时期诗歌特点与代表诗人作品风格。然后选取各种体例的代表诗作,设计问题有所侧重。一首诗歌选取其明显特征,意境、意象、风格;炼字、修辞、主旨。步步深入,逐一定位,夯實基础,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方法引领就是要讲究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知识点多,字词句篇语逻辑,知识点与考点的层级:识记理解判断分析综合鉴赏,要分门别类系统有序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行之有效应该做到心里有数纲举目张。
正是因为知易行难所以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