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勘单位要适应新时代,抢抓国家管理体制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机遇,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实现新发展。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发展概况、单位现状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地质需求;职工队伍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55-0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成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地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和国家管理体制转变,加快转型升级。煤田地勘单位作为专业化地质工作队伍,要适应新时代,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在国家管理体制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抢抓机遇,实现新发展。
一、发展概况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组建于1981年1月,为省属正县级事业单位。30多年来,该队响应国家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攻艰克难,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国家、省能源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和技术支撑,创造了辉煌业绩。
2014年,省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该队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公益服务职能,该队主动作为,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在“大地质”领域寻找发展空间。几年来,该队坚持“地质立队,科技强队,公益引领”,在煤田勘探之外,涉入煤层气勘探、城市备用水源地勘探、灾害地质、环境评价、农村饮用水提升、管线探测等业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干部职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不强;涉入地质新领域,人才、技术、设备、资质等方面短板明显;激励机制不灵活,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与地方政府沟通渠道不畅,承担公益项目少;发展的政策环境尚待优化等。
二、单位现状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1.人才队伍结构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不适应
从职工队伍年龄看,但由于历史原因,队伍老化严重,职工平均40岁。46周岁以上的职工占到35.46%。从管理人员学历看,本科以上学历仅占约三分之一。就技术人员而言,工程系列占技术人员总数的81.5%,但地质、钻探、测绘、物探等主体专业人数仅占57.53%,专业分散,主体专业占比不大。从职称看,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占14.38%,中级占41.10%。高层次技术人员短缺,而中初级人数多,占比大。就工勤人员而言,46周岁以上55.65%。工勤技能人员年龄偏大,加上长期野外作业,多数身体不佳。从技术等级看,技师6.09%,高级工57.39%,中級工21.74%。技师等高技能人员偏少,中初级技能人员后备不足。如此职工队伍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
2.传统地质工作与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煤田地勘单位主要从事煤田资源勘查等相关地质工作,面对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要应对很多挑战。第一,地质工作内容、规范和方法不同。现有传统地质工作体系是以资源勘查为核心而建立的,经过长期实践,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内容、规范和方法。而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建立国土空间全要素调查、评价、预警和信息服务,地质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宽,有的规范有待建立,有的方法还在实践中探索。第二,指导理论不同。传统地质工作以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新时代地质工作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第三,侧重点不同。传统地质工作侧重资源勘查,而新时代地质工作侧重调查与环境保护并重。第四,服务对象的广泛程度不同。传统地质工作专业分工细,涉及煤田、地矿、石油、冶金等行业,服务对象行业性强。而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功能的综合调查和保护修复等,服务对象广泛。
3.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首先思想观念和管理机制影响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煤田地勘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职工市场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加上考核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灵活,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收入差距不明显。其次,指导政策不明,市场无序竞争,具体要向哪些地质新领域转型尚不明确,也影响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第三,信息技术应用对职工服务能力提出挑战。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地质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代地质服务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地质服务工作,无疑对职工提出了挑战。
三、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地质服务队伍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强素质
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有必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该活动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文件和省推进地勘单位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座谈会和大学习,使职工吃透上情,明白行业情况和省情,增强危机意识。通过活动,解决影响改革、影响转型升级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才能心齐气顺,主动强素质,谋转型,破难题,挖掘潜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地勘单位要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第一,选拔思路开阔,市场意识强,素质高,敢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第二,重视干部培养。落实培训制度,培养觉悟高、懂专业、会管理的干部团队。重视实干,在工作中锻炼干部。加强岗位交流、挂职锻炼,增长干部的综合才干。第三,强化考核,能者上,平者让,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第四,做好年轻后备干部培养。
3.强化职工教育培训
主动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建设学习型队伍。第一,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地质新领域规程规范的学习。第二,以项目为纽带培养人才。项目就是舞台,项目就是学习基地。干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第三,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搭建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平台。第四,强强联手,协作互助培养人才。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破除行业壁垒,加强不同地勘单位业务融合。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第五,通过师傅带徒、专业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加强新员工培养。
4.加强高素质人才招聘
根据发展战略,做好高素质人才招聘。第一,用好自主招生政策,做好地质专业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第二,用好公开招聘政策,加大管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人才引进,优化地质服务队伍。第三,做好地质关联专业人才的引进。
5.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地质新领域呼唤创新人才。鼓励创新,为创新人才学习、交流和工作提供便利。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创新团队。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成果奖励制度,促进成果转化。
关键词:新时代;地质需求;职工队伍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55-0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成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地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和国家管理体制转变,加快转型升级。煤田地勘单位作为专业化地质工作队伍,要适应新时代,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在国家管理体制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抢抓机遇,实现新发展。
一、发展概况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组建于1981年1月,为省属正县级事业单位。30多年来,该队响应国家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攻艰克难,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国家、省能源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和技术支撑,创造了辉煌业绩。
2014年,省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该队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公益服务职能,该队主动作为,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在“大地质”领域寻找发展空间。几年来,该队坚持“地质立队,科技强队,公益引领”,在煤田勘探之外,涉入煤层气勘探、城市备用水源地勘探、灾害地质、环境评价、农村饮用水提升、管线探测等业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干部职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不强;涉入地质新领域,人才、技术、设备、资质等方面短板明显;激励机制不灵活,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与地方政府沟通渠道不畅,承担公益项目少;发展的政策环境尚待优化等。
二、单位现状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1.人才队伍结构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不适应
从职工队伍年龄看,但由于历史原因,队伍老化严重,职工平均40岁。46周岁以上的职工占到35.46%。从管理人员学历看,本科以上学历仅占约三分之一。就技术人员而言,工程系列占技术人员总数的81.5%,但地质、钻探、测绘、物探等主体专业人数仅占57.53%,专业分散,主体专业占比不大。从职称看,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占14.38%,中级占41.10%。高层次技术人员短缺,而中初级人数多,占比大。就工勤人员而言,46周岁以上55.65%。工勤技能人员年龄偏大,加上长期野外作业,多数身体不佳。从技术等级看,技师6.09%,高级工57.39%,中級工21.74%。技师等高技能人员偏少,中初级技能人员后备不足。如此职工队伍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
2.传统地质工作与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煤田地勘单位主要从事煤田资源勘查等相关地质工作,面对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要应对很多挑战。第一,地质工作内容、规范和方法不同。现有传统地质工作体系是以资源勘查为核心而建立的,经过长期实践,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内容、规范和方法。而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建立国土空间全要素调查、评价、预警和信息服务,地质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宽,有的规范有待建立,有的方法还在实践中探索。第二,指导理论不同。传统地质工作以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新时代地质工作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第三,侧重点不同。传统地质工作侧重资源勘查,而新时代地质工作侧重调查与环境保护并重。第四,服务对象的广泛程度不同。传统地质工作专业分工细,涉及煤田、地矿、石油、冶金等行业,服务对象行业性强。而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功能的综合调查和保护修复等,服务对象广泛。
3.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与新时代地质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首先思想观念和管理机制影响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煤田地勘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职工市场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加上考核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灵活,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收入差距不明显。其次,指导政策不明,市场无序竞争,具体要向哪些地质新领域转型尚不明确,也影响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第三,信息技术应用对职工服务能力提出挑战。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地质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代地质服务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地质服务工作,无疑对职工提出了挑战。
三、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地质服务队伍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强素质
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有必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该活动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文件和省推进地勘单位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座谈会和大学习,使职工吃透上情,明白行业情况和省情,增强危机意识。通过活动,解决影响改革、影响转型升级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才能心齐气顺,主动强素质,谋转型,破难题,挖掘潜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地勘单位要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第一,选拔思路开阔,市场意识强,素质高,敢担当,善作为的领导干部。第二,重视干部培养。落实培训制度,培养觉悟高、懂专业、会管理的干部团队。重视实干,在工作中锻炼干部。加强岗位交流、挂职锻炼,增长干部的综合才干。第三,强化考核,能者上,平者让,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第四,做好年轻后备干部培养。
3.强化职工教育培训
主动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建设学习型队伍。第一,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地质新领域规程规范的学习。第二,以项目为纽带培养人才。项目就是舞台,项目就是学习基地。干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第三,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搭建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平台。第四,强强联手,协作互助培养人才。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破除行业壁垒,加强不同地勘单位业务融合。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第五,通过师傅带徒、专业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加强新员工培养。
4.加强高素质人才招聘
根据发展战略,做好高素质人才招聘。第一,用好自主招生政策,做好地质专业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第二,用好公开招聘政策,加大管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人才引进,优化地质服务队伍。第三,做好地质关联专业人才的引进。
5.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地质新领域呼唤创新人才。鼓励创新,为创新人才学习、交流和工作提供便利。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创新团队。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成果奖励制度,促进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