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核心思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案例出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结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材整合”,挖掘教材的核心内容及核心思想,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观察、归纳、猜想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内容;探究性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强调,要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探索空间. 将“二分法”这一求方程近似解的具体数学方法,放在“函数”这一大背景中来,引导学生认识其作用、操作方法与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层次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审视函数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分析
  二分法是高中新课程的新增内容.这节内容安排在函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零点之后,在内容上衔接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体现了函数的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计算方法很多,二分法是其中一种常用方法,它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具有通性,蕴涵了数值逼近的思想、算法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为数学3中算法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的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同时已掌握求函数零点准确值的一些方法,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 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是利用函数图象的连续性,不断逼近函数零点,从而求得对应方程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通过学习二分法可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函数图象、性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得出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二分法是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方法,掌握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
  (2)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概括结论和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体验无限逼近的过程.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对方程的根的存在性有一定的了解.主要的困难有两个:
  ①对二分法这种算法思想的理解;②对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的归纳.
  所以本节的重点定位为:对二分法基本思想的理解,学习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般步骤;难点:零点所在区间的确定,对二分法算法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分析
  (一)关于情境设置
  案例一
  问题1:从猜价格引入CCTV2“幸运52”片段:
  主持人李咏说道:猜一猜这架家用型数码相机的价格. 参赛选手:2000!李咏:高了!选手:1000!李咏:低了!选手:1500!李咏:还是低了!……
  问题1:你知道这件商品的价格在什么范围内吗?
  问题2:若接下来让你猜的话,你会猜多少价格比较合理呢?
  问题2:从A地到B地的电缆有5个接点.现在某处发生故障,需及时修理.假设故障出在接点之间的线路上,接点处是完好的. 一定要把故障缩小在两个接点之间,至少需要检查多少次?
  图1
  每次取中点,将区间一分为二,再经比较,按需要留下其中一个小区间的方法叫二分法,也叫对分法,常用于查找电线、水管、气管等管道线路故障.
  提出问题:如何求方程lnx+2x-6=0的根?能否利用函数的有关知识来求它的根呢?
  函数f(x)=lnx+2x-6的零点转化为方程lnx+2x-6=0的根.
  设计问题1:你能找出零点落在下列哪个区间吗?
  A. (1,2) B. (2,3)
  C. (3,4) D. (4,5)
  追问:如何找到这个零点?你能继续缩小零点所在的区间吗?引导取区间的中点,由此引入课题.
  点评:此案例的优点是目标直指二分法的操作,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出发,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但不足之处是淡化二分法的数学思想实质,容易导致课堂热热闹闹,课后思想一片空白.
  案例二
  1. 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
  现有一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铁板,如果从铁板的四个角各裁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型的无盖容器,为使容积为68立方米,裁去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多少米?(精确到0.1)
  图2
  2.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交流解决方法. 从三次方程的求根问题引出数学发展史中探求高次方程的根的研究,介绍解方程的数学史:秦九韶的数学贡献;1545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在论著《大法》中给出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十九世纪,阿贝尔和伽罗瓦的研究表明高于4次的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即不存在用四则运算及根号表示的一般的公式解,感受数学研究的价值及思想方法.
  3. 学生讨论对各种方法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明白求方程近似根的必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从复习数学知识和原理入手:
  1. 求方程f(x)=0的解,可转化为求函数y=f(x)的零点,即为求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2. 零点存在的判定法则
  如果函数y=f(x)在一个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 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归纳:像这种每次取区间中的点,将区间一分为二,再经比较,按需要留下其中一个小区间的方法称为二分法.给出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步骤.
  点评:此案例的优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体会求方程近似解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导入二分法,探究过程围绕数学思想核心,数学味浓,不足之处是引入二分法有些突然,解决实际问题耗费大量时间,课堂的互动略显沉闷,教学有效性不易落实.   案例三
  1. 复习思考:
  (1)函数的零点;(2)零点存在的判定;(3)零点个数的求法.
  2. 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个方程,说一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求解方程:
  (1)x2-2x-6=0;
  (2)lnx+2x-6=0.
  对于方程(1),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解,?摇但对于方程(2),我们却没有公式可用来求解.?摇?摇?摇?摇
  复习引入:函数f(x)=lnx+2x-6在区间(2,3)内有零点,如何找出这个零点?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12枚金币中有一枚略轻,是假币,如何找出?
  (探究二分法的概念:一分为二)
  (1)用天平称3次就可以找出这个稍重的球.
  (2)要找出稍重的球,尽量将稍重的球所在的范围尽量的缩小,我们通过不断地“平分球”、“锁定”、“淘汰”的方法逐步缩小稍重的球所在的范围,直到满意为止.
  (3)这种“平分球”的方法,就是“二分法”的体现.
  游戏:请你模仿李咏主持一下幸运52,请同学们猜一下下面这部手机的价格.
  进而提出:利用我们猜价格的方法,你能否求解方程lnx+2x-6=0?如果能求解的话,怎么去解?从而引出课题.
  点评:此案例的优点是从求方程的解受阻设置悬念,找到知识的生长点,由找假币、猜价格游戏引出二分法,既反映了数学的思想实质,又注重了方法寻找的类比、探究过程,重视数学的思想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渗透,强化教材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教学实施井然有序,如果加入数学史的介绍,效果会更佳.
  (二)关于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对于函数f(x)=lnx+2x-6,首先用图象确定零点的初始区间(2,3)
  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x和f(x)的对应值表,用EXCEL软件演示,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2)每种方法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想到用这些知识?
  利用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画图功能的方法,依赖的技术含量多于数学思想.
  利用计算机软件Exsel、图形计算器、计算器的列表计算功能的方法,利用了函数零点存在性的知识,运算次数较多.
  计算器的加减乘除功能的二分法利用了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思想,二分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的取中点,计算中点函数值,判断符号,取新区间……使零点所在的区间一步步缩小,区间的两个端点一步步向函数的零点逼近.
  对比分析指出
  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实质上是计算机软件在进行大量函数值计算,进而描点画图;结果近似值的精确度取决于软件的精确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受到软件的精确度的限制.
  ②列表计算功能的使用使得计算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只计算精确度要求的值即可.
  ③二分法的计算次数设计合理,当提高精确度要求时,只要继续算下去就一定能达到,可以无限次进行端点向零点的逼近,数学思想简单,逻辑性很强.
  (三)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条件
  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如图4所示,能否用二分法求出它的所有零点的近似解?
  图4
  (注:二分法对不变号零点不适用,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一种方法)
  本节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的思想;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逐步逼近的思想;
  (4)算法的思想.
  二分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关键,“函数的零点”是核心概念,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及数学思想开展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得到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 抛物线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悟和享受数学思考的乐趣.  [关键词] 抛物线;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问题提出  抛物线作为重要的圆锥曲线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实用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和教师对抛物线的概念的处理相当简洁,学生未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焦点和准线,学生不知这两个量从何而来;另外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列问题是典型的数学问题.2014年江苏高考20题是一道立意较高、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试题. 本文分析并拓展了这道高考数列题,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更一般的方法.  关键词:等差数列;H数列;分析;思考  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数列问题是典型的数学问题,在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在考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对数列问题又情有独钟.  2014年江苏高考有一道与数列有关的压轴
期刊
摘 要:“生动”课堂不是平常意义上的“生动”,还包括了另一种诠释:即生“动” ,包括学生“能说”、“能做”、“能思”.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如何才能做到“生动”呢?本文结合同课异构的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给予说明.  关键词:“生动”;生“动”;“可动”;“会动”;“愿动”;“自然而动”  ?摇近日,绍兴县名师班成员活动期间安排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课题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笔者全程听了二位老师的精
期刊
摘 要:研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顺应新课改,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对教材研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材拓展栏目的研读. 旁白作为教材的拓展栏目之一,在教材内容及教师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要用好教材,更要用好旁白.  关键词:教材研读;旁白;课改;教学  精心备课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和“卓越课堂”的源泉,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提升专业素养的首要途径. 备课环节的重要工作之一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解答完题目后进行再思考,从重视一题多解、重视一题多变到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进一步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其解题能力,充分发挥数学解题教学的价值,让数学解题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题  在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中,笔者在函数的二轮复习中碰到了一道试题:2009年山东数学理科卷16题. 为了提高高三数学课堂复习的效率,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挖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线,通过对一道错误率较高的函数题剖析研究,师生共同探究优化解题策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形结合”是研究函数问题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塑造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通过生生之间的“互辩”,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函数;数形结合;变式迁移  [?] 问题的剖析  1. 学情调查,课堂预设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知识和方法产生的根本源泉,是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指路明灯. 一道好的试题,不在于华丽的“包装”,而在于本身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展现在数学思想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解法的思维历程.  关键词:高考试题;数学思想;探究  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中,蕴涵着具有普遍性的数学思想,它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拓展,数学会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每一个科学领域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不能一味只关注课堂、关注考试、关注分数,还要提高学生校外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与生源、年级、城乡、性别都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应用;实践;调查报告  问题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来阐释“张力课堂”要把握好的五个“度”. 只有这样,“张力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得以落实.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目标才能落实.  关键词:张力课堂;尺度;梯度;广度;深度;开放度;落实  [?] 基本情况  授课对象:省四星级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期刊
摘 要:平面向量具有集合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它是中学数学知识网络的重要交汇点,也是各类考试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尽管教师对这块知识的讲解已经十分详尽了,但为什么学生在处理有关向量问题时,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呢?对一道典型平面向量题的错解进行深入剖析和教学反思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平面数量积;几何代数形式;错解剖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如果适当地拓展知识,在解题之后引导学生研究、思考,,之间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