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探讨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融合构成极具系统性且连贯的中学地理知识,如果不能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教学衔接在一起,那么就会拉低整体地理教学的成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教学标准方面,其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做好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分析当前我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并结合其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教学衔接对策,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深度的研究教材的内容,提高并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需要致力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要点,让二者能够保持有效沟通的状态,解决教学脱节的问题。关注学生,合理的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巧妙地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产生出探究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清扫教学的障碍。
  一、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
  (一)初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差异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且好奇心理会比较强,自身会更加青睐研究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地理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准,营造出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教学环境。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心智发展也趋于成熟,其不管是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在学习兴趣层面都会有所提升,仍旧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就使得初中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强度,无法达到高标准的能力要求。
  (二)初高中地理师资力量匮乏
  现阶段,初中院校的地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同时这些老师还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升学成绩较为重视。在这种状况下,学校会把地理课程完全当作为副科,地理学科的专职老师数量较少,会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职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整体地理专业化教学程度较差,老师也不能深度的了解整体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标准,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在联系呈现出一种断裂的状态,学生在迈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压的学习环境,这就会拉低其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1]。
  (三)初高中课程内容差异明显
  初中地理课程的讲解内容主要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利用案例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的地理现象,并不会深层次的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实际教学内容会较为浅显,学习难度会比较低。不管是系统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会比较差,学生仅需要在课堂上掌握并初步了解一些地理知识即可,并不会过高的要求学生的认知。但是在高中地理教材当中,其会针对人文地理、人地观念、自然地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化的论述,探究地理现象及事物发生的具体化成因,整体教学的理论性极强。同时还会设定较高的学习标准,学生应当通过学习其模块知识具备较强的问题理解及解决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即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掌握好老师所授予的地理知识,也不能保障学生能够更好的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要求的脱节问题较为严峻,进而形成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关注学生年龄差异,优化教学流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衔接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教学时,老师必须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等,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初中地理教材知识的连续性会比较差,高中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趋于完整。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建出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价值及效用,分析学生学习准备状况,让其知识技能能够更好的和高中地理学习衔接在一起[2]。
  比如: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专题教学板块中,初中地理教材在该部分主要体现的是归纳降水的类型,让学生掌握降雨的形式,分析不同区域一年中降水的变化,同时学会使用降水量柱状图,衡量该区域的降水变化等。高中地理教材教学重难点主要是对天气状况的成因进行解释,使用天气系统相关的知识去评断区域的天气状况,并预测后续一段时间的变化。在进行衔接时,初中地理知识会涉及一些原理方面的解释,学生可以应用其一部分的因素去解释降水量波动的具体原因,该教学内容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尤为相似,且思维方式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会更好的对接高中地理教学。因此,在实际讲解该模块知识时,老师应当细致化的划分降水差异的影响因素,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延伸并拓展降水影响因素的内容,依据气温相关的知识点去解释差异原因。高中学生在学习该模块知识时,会感觉到抽象,所以,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让学生温习降雨的变化特征以及形成等,这会使得学生的认知变得更加的感性,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可以用生活的实例去解释降雨的类型都有哪些吗?”利用其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之后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学生通过观察其图形,了解降水的变化特征,正确且完整的阐述出变化的内容。这种教学衔接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依据其所学习过的地理知识投入生活当中,让其形成较大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会给初中地理教学和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提供更为直观的帮助。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把控教学原则
  不管是初中地理老师,还是高中地理老师,都应当掌握中学时期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前,我国初中院校地理老师并不是十分熟悉高中地理教材,这就导致二者之间的衔接会存在问题,中学时期的地理教学始终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識内容的关联性也会比较强。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深度的挖掘教材的内涵,同时让其和高中教材连接在一起,补充讲解地理知识,完成地理教学任务,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可以处于连贯的状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换教学意见。全方位的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控好教学的原则,依据实际教学现状,改进并优化教学的衔接方式,保障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强化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3]。   比如:在“大气图”专题教学中,初中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和学生日常生活连接紧密的天气情况,分析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该部分内容和高中地理模板知识的关联度会比较高,都是用其解决和大气运动相关联的基础知识,但是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并不能较为透彻的学习该模块知识,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量也会比较大。高中阶段主要是针对天气及气候的形成、大气运动的原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应当利用初中阶段相关的知识点阐述高中时期的原理,做好课前准备,引入课题,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每天可以通过何种方式知道气温的数值、大气的温度是怎么获得的呢?”借助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地理的神奇。此外,老师还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及时的改变教学方式,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可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心态,积极自主的学习地理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并在每个教学模块中设置知识案例,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行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地理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地理原理,处理各类地理问题,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读图判图能力。
  (三)深度研究教材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对初中地理教材和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及分析,二者课程教材的专题内容有著较为明显的相似点,特别是在地理知识重难点方面,都会遵守由浅至深的原则,会从地理事物的描绘过渡为解释地理原理。因此,想要让高中地理教学和初中地理教学更好的衔接在一起,就应当将原本的初中地理知识重难点代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当中,这种教学并不是单一性的让学生复习地理知识或者延伸初中地理的知识点,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标准,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加强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保障初中、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状态[4]。
  比如: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当中都会存在“岩石圈”这一专题,所以可以以其为切入点,进行重点知识的衔接。在初中地理教材当中,岩石圈专题的重难点主要是板块、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交界处的地壳运动……学生通过学习该模块知识,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以及板块运动的具体概念。在高中教材当中,其难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山地的类型及形成的过程、板块的具体构造生长消亡边界的地形特征、如何判定并使用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会以讲解模块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形成的地理现象为主,其中地壳运动是一类极具表现性的内容,同时也是给学生讲解岩石圈相关知识的基石。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会让学生借助内外力的作用去解释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以及板块运动给其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初中地理“岩石圈”这一内容的要求会比较低,高中教学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衔接的设计,使用初中地壳运动当中理解难度较小且较为感性的知识点,承接高中地理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难度变得更小,同时还可以让初高中地理教学更好的衔接在一起。在高中“岩石圈”知识讲解时期,老师应当将初中教材当做新课引入的方式,由其作为课前预习的读本内容,学生可以重新温习以往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便于观念性的认知该模块的内容,思考地表形成的原因。老师要遵守循序渐进性的教学原则,补充并完善衔接的教学流程,使得学生能够由初中地理能够更好的过渡为高中地理的学习状态,初中和高中地理老师都应当共同合作,努力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衔接好初中、高中地理的重难点知识[5]。
  结束语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及要求的差异会比较大,并且受到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教学衔接问题。想要进一步的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老师就需要使用更为合理化的教学对策,让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更好的衔接在一起,平稳的过渡。妥善的设置课程,避免其出现时间脱节等方面的问题,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我意识,同时改变学生错误的情感态度,大力开发校本衔接教材,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段爱琼.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盲点探索——以粤版初中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1(01),07-09.
  [2]唐新月.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J].中学课程资源.2019(31),33-34.
  [3]肖爱兰.简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9),30-31.
  [4]孙雪.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之间衔接问题[J].中华少年.2020(01),12-14.
  [5]张清,兰太玲,严行志.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1),20-22.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是高校招生考试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本文从班主任责任入手,详细介绍班主任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相应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评价  一、山东省教育厅印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为了保障初中学生能顺利过渡到高中学段,并在高中学段充分发挥初中所学,促使初高中衔接关系良好,将在新课改背景下以数学学科为基础展开研究工作。研究主要论述初高中数学学科衔接关系的重要性,随后指出初高中数学衔接关系的不足,最后提出对应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关系建设策略。策略的实施可实现研究目标,且有益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连接,能起到推动数学基础教育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高中;数学学科  新
期刊
摘 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新课改后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历史学科容量大、基本史实性知识较多,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容易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对基本史实的识记上,不够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从必要性、提升途径和注意问题三个方面,对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历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
期刊
摘 要:当前,广大民众的生活节奏变得非常快,导致很多人群承受不住压力,造成了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一方面,需要完成学业,承受着一定的考学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当前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课程安排的影响,使得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课并没有得到关注与重视,让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中学时期至关重要,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三观的形成。所以,科学分析影响到中学生心理健康問题的相关因素,并且编制
期刊
摘 要:分层作业是分层教育教学进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改变了过去的作业布置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得到了节约,省去了重复的作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分层作业的提出,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业安排上,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与学生学历心理相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运用了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分层作业;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其中,研究性學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到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还能推动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因此,本文便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分类以及开展路径展开深入分析,以此为学生更好的展开高中数学学习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主题性阅读;生活  高中数学新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抽象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降到最低、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是教师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本篇文章就是针对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使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渗透;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到来,必然要求高中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时,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中政治教学策略,通过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推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同时,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在生本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深度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为学生创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对培养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已根植于教育工作者理念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的革命性的转变,体现在学生主体方面就是对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探究能力是学习能力一个分支。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先分析了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提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阐述通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围绕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究。首先,对生命观的内涵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详细介绍了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希望为继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推动生物教学素质化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命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