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家庭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认为孩子小,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而爸爸妈妈注重孩子的特长教育,认为孩子还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以后的事。在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因为不信任孩子,为了省事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长此以往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弱。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孩子 家长 生活自理能力 树立正确观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如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渐渐减弱。每当午睡起床,总有几个衣衫不整的孩子,有的衣服反穿;有的钮扣扣错;有的干脆不扣;有的露着肚脐眼;有的鞋子左右不分……我从事幼教工作数十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届不如一届。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渐渐减弱的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
如今的家庭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认为孩子小,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而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怕孩子自己动手做事耽误自己的时间,所以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家长注重智力发展和特长教育、培训。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误区,比如: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觉得孩子只要聪明成绩好有特长就什么都不怕,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因此许多家长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忽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众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的事等到长大后自然就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
第三、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为了自己省事。
很多时候老师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就干脆帮孩子完成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务。如孩子吃饭慢,吃饭时桌上、地上又脏,干脆就喂孩子吃,这样既快又干净;让孩子自己叠衣服又不整齐,还要重叠还不如不要孩子叠,反正有保育员在,省得麻烦;孩子穿衣服,把衣服穿反了,要重穿,还不如直接帮孩子穿省得麻烦、省得孩子着凉……老师普遍认为与其这样麻烦,还不如自己做算了。有时候老师们怕孩子出事情,总是不敢叫孩子干这样那样的事情,如让孩子劳动擦桌子怕他们玩水弄湿衣服就干脆不让他们动手;保育员怕孩子弄不好,总不让孩子动手。结果,孩子们慢慢变得这样不会、那样不懂。
细细想来,这些不会、不懂不就是因为我们大家共同的“好心”造成的吗?
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在幼儿园老师的杞人忧天,保育员为了省事都代替孩子完成本该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幼儿自我服务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度依赖的性格,使孩子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作为父母与老师,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我服务的尝试。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学习和行为的形成,也造成了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那我们该如何加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以下有几点措施与方法:
1、家长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一切包办代替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长应该多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孩子的培养和训练工作,虽然现在孩子在家都是“独苗”、“掌上明珠”但是也不能溺爱孩子。因为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会阻碍学习和行为,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只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把孩子更好的培养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在的家长都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特长的培养,往往忽视自理能力的培养,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家长所忽视的恰恰是最重要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做好對家长的家教宣传工作,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3、老师应该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个“懒人”
信任孩子能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老师的信任能增强孩子的信心,作为老师首先要信任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也不能嫌麻烦,虽然孩子第一次做的不好,但是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他们只有在老师的督促下才会有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因为孩子的能力是在不断培养和锻炼中提高的。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我想,我们该让孩子们自己动起手来了,只有经过不断的锻炼和尝试,孩子们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活动组织与实施
张玉媚:家园同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
【关键词】孩子 家长 生活自理能力 树立正确观念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如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渐渐减弱。每当午睡起床,总有几个衣衫不整的孩子,有的衣服反穿;有的钮扣扣错;有的干脆不扣;有的露着肚脐眼;有的鞋子左右不分……我从事幼教工作数十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届不如一届。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渐渐减弱的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
如今的家庭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认为孩子小,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而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怕孩子自己动手做事耽误自己的时间,所以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家长注重智力发展和特长教育、培训。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误区,比如: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觉得孩子只要聪明成绩好有特长就什么都不怕,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因此许多家长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忽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众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的事等到长大后自然就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
第三、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为了自己省事。
很多时候老师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就干脆帮孩子完成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务。如孩子吃饭慢,吃饭时桌上、地上又脏,干脆就喂孩子吃,这样既快又干净;让孩子自己叠衣服又不整齐,还要重叠还不如不要孩子叠,反正有保育员在,省得麻烦;孩子穿衣服,把衣服穿反了,要重穿,还不如直接帮孩子穿省得麻烦、省得孩子着凉……老师普遍认为与其这样麻烦,还不如自己做算了。有时候老师们怕孩子出事情,总是不敢叫孩子干这样那样的事情,如让孩子劳动擦桌子怕他们玩水弄湿衣服就干脆不让他们动手;保育员怕孩子弄不好,总不让孩子动手。结果,孩子们慢慢变得这样不会、那样不懂。
细细想来,这些不会、不懂不就是因为我们大家共同的“好心”造成的吗?
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在幼儿园老师的杞人忧天,保育员为了省事都代替孩子完成本该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幼儿自我服务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度依赖的性格,使孩子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作为父母与老师,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我服务的尝试。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学习和行为的形成,也造成了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那我们该如何加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以下有几点措施与方法:
1、家长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一切包办代替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长应该多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孩子的培养和训练工作,虽然现在孩子在家都是“独苗”、“掌上明珠”但是也不能溺爱孩子。因为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会阻碍学习和行为,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只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把孩子更好的培养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在的家长都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特长的培养,往往忽视自理能力的培养,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家长所忽视的恰恰是最重要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做好對家长的家教宣传工作,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3、老师应该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个“懒人”
信任孩子能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老师的信任能增强孩子的信心,作为老师首先要信任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也不能嫌麻烦,虽然孩子第一次做的不好,但是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他们只有在老师的督促下才会有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因为孩子的能力是在不断培养和锻炼中提高的。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我想,我们该让孩子们自己动起手来了,只有经过不断的锻炼和尝试,孩子们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活动组织与实施
张玉媚:家园同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