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界面设计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理应带动趋于衰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正在世界范围内风靡,国内多项研究指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的融合将会呈现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游戏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正在逐步走向衰落,作为新兴网络技术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网络游戏则表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利用网络游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庞大游戏玩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网络游戏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义务。
  作为网络游戏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界面设计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类的视觉器官引起情感共鸣。本文通过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界面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了该界面的艺术特性和带给用户的审美体验。
  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结合的必要性
  网络游戏作为一项创意产业,文化的渲染是其发展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2019-202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182.5亿元,同比增长19.9%。网络游戏的快速推广与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中国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至今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园林建筑文化、戏剧舞蹈相声文化、中医药理文化以及君子文化、礼仪文化等。但随着技术发展现代化、外来文化大量冲击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
  网络游戏是电子游戏的一种,是传统游戏的一种形态和发展趋势,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种对抗式在线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通过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目的。目前,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大新兴创意产业,游戏用户和营业额都在快速增长,游戏软件的开发商早已把网游开发的视线注视在了游戏的内容研发上,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了网络游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网络游戏是文化的载体,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网络游戏的情节设计、故事背景、建筑风格、人物服饰、角色台词等都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在我国,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网络游戏界面、情节设计的典型RPG游戏当属《轩辕剑》。从1990年开发的第一部半成品游戏《轩辕剑》到2010年《轩辕剑外传:云之遥》,历经二十年之久、十部之多的系列游戏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淋漓尽致,让广大网络游戏玩家由此看到了中国网络游戏的希望。
  《轩辕剑》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志怪传奇类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聂小倩》,在游戏中,小说人物、情节被加以改写和解构,重塑一套属于游戏本身的叙事结构。在游戏的不断开发过程中,加入了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画风界面,笛子、二胡、琵琶等演奏的背景音乐音效,庄严秀丽的楼台阁宇、半文言式的人物对白、竹简和云纹式样的对话背景等均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背景进行实际还原。网络游戏玩家不仅可以沉浸在游戏带来的情感刺激当中,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网络游戏界面设计的艺术特性
  人机界面的交互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从基于屏幕语言的界面发展至基于图形的界面(Graphics User Interface)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数据可视化、网络游戏的虚拟现实界面。
  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的虚拟现实界面设计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大型的网络游戏界面设计仍取用于国外的設计。当然,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用来借鉴,但如何真正理解其界面内涵从而更好地被我们吸收和运用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笔者结合《轩辕剑》的网络游戏界面进行分析,网络游戏中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汇聚而成的虚拟现实界面应具有以下艺术特性。
  1、虚拟现实界面的交互性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界面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玩家与计算机的交互、玩家与游戏的交互。玩家的控制通过鼠标、游戏柄、键盘等输入设备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对虚拟游戏界面发出实时的指令,由游戏引擎进行处理后作出回应,再通过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显示在游戏的界面中,使玩家感知到回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游戏研发者可以通过传感器将输入设备改善为毛笔笔触或借由增强现实技术等方式来实现将网络游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虚拟现实界面的交互性是任何一款网络游戏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2、虚拟现实界面的沉浸性
  沉浸性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游戏过程中则表现为玩家将意识转化为情感接着导入一个虚拟世界当中。虚拟现实界面中可以通过游戏音乐音效、游戏搭建场景、人物服饰造型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游戏,让玩家产生沉浸感。曾有玩家这样评价经典网络游戏《仙剑奇侠传》:“《仙》让玩家自始至终沉浸在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无论是画面中出现的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还是萦绕耳畔的动听的中国民乐,都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游戏人物赵灵儿居住的水月宫更是美轮美奂、美工绘画工笔细致。”优秀的网络游戏界面设计就是让用户忘记界面的存在,达到完全的沉浸。
  3、虚拟现实界面的仿真性
  精确的仿真过程能够提供虚拟环境真实的表示,虚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仿真的程度。虚拟现实界面可以把抽象的描述转换成具体的物质表示,如光、声、材质等。即将上市的《轩辕剑》最新网游,虽然目前曝光的截图和原画数量稀少,但仅从画面质量、画面效果来看都与前产生巨大的飞跃,整幅场景界面层次清晰、景深效果处理类似于摄相机视角下的效果,画面中自然光投射在水面、木质船体和植物均有不同材质区分出不同的反光效果,同时光影明暗效果与真实场景相差无几,具备了真实物理特性的光源特效。在虚拟界面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真实场景的仿真来更深层次地表现其整体美,进而表达更幽远的意境。   将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网络游戏的界面设计,玩家或许不会在游戏的时候注意某段音乐、某个场景或者人物情节,但是却可以常常回味当时的整个意境,无声的渗透加上正面的宣传,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网络游戏界面设计的审美体验
  虚拟界面设计的审美体验就是把设计者的想象赋予所设计的视觉元素,将设计师的思想物态化,并在界面中体现出他的美好理想和目的,然后给玩家美的思考与享受。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意境美和整体美。所谓意境美,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注重表现自然美和情趣美,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追求自然的显现和融合。所谓整体美,主要体现在中国绘画作品中,一幅画将和谐统一、包容万象等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络游戏的审美体验着重强调其带给用户的精神上的娱乐感。网络游戏通过强大的交互性、虚拟性及仿真性为玩家提供了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帮助玩家逃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获得娱乐感。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态,追求娱乐性是其首要目标。但是一个成功的网络游戏一定是超越了其单纯的情感娱乐维度,它的价值在于与传统文化带来的意境美结合。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的界面设计,旨在带给玩家精神娱乐自由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美与整体美。即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和合”的思想运用在网络游戏的界面设计上,丰富网络游戏界面的视觉元素,同时达到意境与整体的完整与统一。网络游戏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会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在网络游戏的全球化传播背景下,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界面设计中的影响效果实践
  目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正在世界范围内风靡,国内多项研究指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的融合将会呈现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笔者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界面是否会对用户的感觉认知产生影响进行了测试。
  眼动仪是记录用户眼动的有效仪器,它能精确测量并忠实记录眼动特征。笔者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虚拟现实界面是否能对用户的视觉感知产生影响进行实践。实验测试用户六名,其中四人为网络游戏玩家,两人从未接触过网络游戏,两个玩家一个新手为一组分两组分别进行测试。每人测试时间为10S,实验对象为两个具有相同元素(基础界面)不同变量(傳统文化)的虚拟界面。测试结果如下:
  图示红、黑两色十字为眼动仪分别记录到六名用户对该界面的眼动反应,观察上图实验数据不难发现,不具有典型传统文化的虚拟现实界面,用户的视觉焦点相对分散,无明显视觉中心;图二界面中的毛笔笔触则形成了较明显的视觉中心,用户的视觉焦点在此处产生停留。通过实践,我们知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界面对用户的感觉认知的确产生作用。显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游戏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 兰州大学,2009.
  [2]阳俊.游戏界面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徐进.网络游戏中趣味性的设计原则[J].艺术与设计,2010(7):124-125.
  [4]徐春霞.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表现与运用[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
  [5]陈红玉.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
  [6]陈姣娇.解读网络交互状态下的个性化审美体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8.
  [7]白爱萍.民族网络游戏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J]. 东南传播,2006(9):11-13.
  作者简介
  惠 阳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工程师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教育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有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陕西5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使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信息素养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策略和途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
期刊
从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空间模式理解西部地区移民搬迁背景下的城镇化,发现其突出特征是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主体、政府力量为主导、三级城镇体系为支撑、精准推进等。可将移民搬迁推进下的西部新型城镇化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依托县城、集镇、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产业园区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移民搬迁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越性和创新性,但如何防止移民出现返贫和二次搬迁现象,防止移民社区形成新二元结构,协
期刊
正是关中平原小麦成熟的季节,千里沃野一片金黄,迎面吹来的风中飘散着醉人的清香。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秦文化研究学者、著名书法家李甫运先生填补中国书法史上书体空白的精品力作——宣纸线装本《秦隶千字文》,散发着传统文化和油墨的馨香,来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的面前。  《千字文》是华夏文化长廊中流传了上千年的启蒙教材,也是历代书法家一展风采的书写内容。自南朝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问世以来,历代书法家们留下
期刊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六次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以视频方式进行,研讨主题为“西部大开发:新时期、新格局”。22位论坛成员、2位特邀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向外界开放,约300位业内人员参加会议。  今年5月,中央颁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与会专家通过学习领会中央指导意见,就西部地区把握国内外发展机遇、从实际出发,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一体推进
期刊
近两年来,在渭南市临渭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政法委、公、检、法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临渭区司法局以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为抓手,不斷推出便民服务新举措,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纵横贯通,使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临渭区司法局坚持以人民的法律需求为中心,以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为目标,立足“法律事务咨
期刊
家族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家庭家族文化以及村民之间的亲情关系可以发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促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中,家庭家族文化对于广大农村建立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组成的家族及其家族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重要的特色,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最小社会群体,
期刊
“推进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论坛”日前在重庆市潼南区举行,来自国内高端智库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联线等方式,分享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先进地区经验,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潼南区地处重庆西北部,与四川遂宁市毗邻接壤,两地对推进一体化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并已共同编制了《遂潼一体化发展总体方案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许建英日前在北京以“当代新疆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主题,与中外记者交流。许建英介绍说,七十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55年生产总值12亿元,2019年则达到13780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遭受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下十分难得。  许建英指出,新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转变成了
期刊
联合国人权理事會第44届会议的云上边会——“藏文化传承与宗教信仰国际视频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会议围绕中国涉藏民族宗教工作,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尼泊尔、奥地利、意大利以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11位研究学者,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藏文化、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等议题做了专题报告。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南加才让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一位非遗传承人传承和发
期刊
前瞻产业研究院日前推出《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探讨中国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广阔未来。报告显示,截至6月4日,全国至少有50地通过设立摊贩规范点等方式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是通过设置摊贩规范点、允许占道经营等方式对摊贩活动“松绑”,出台规定明确摊贩的外摆时间、外摆范围等,鼓励地摊经济重新回归城市。从地区出台的支持举措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  报告认为,长期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