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之间,得搭起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如何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精细化。笔者以为,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精细化,就要善于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课时目标,将课时目标分解成板块目标,最终将板块目标分解成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进行阅读与学习、实验与总结、探索与发现,形成合理的学习环节,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一、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课时目标
许多老师认为,有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教学环节就明晰了,没必要有课时目标,其实不然。如果所教学的内容刚好是一课时,此时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情况并非如此,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并不是一回事。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教学条件促使学习对象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与结果。它是根据大纲要求、学段要求、单元(模块、专题)要求、文本教学要求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拟订的,它立足的是整体性。而课时目标则指一节课的教学行为、活动、条件、内容、过程、结果的有序描述,是将整体性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它立足于“点”。每个课时目标都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典型篇目《项羽本纪(节选)》为例。《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已经结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应该像很多教师所认为的当作文言文的要求来教学。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即“文言教学”“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当以“文言教学”为主,而以“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为辅;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当以“文学”和“文化”教学为主,而以“文言教学”为辅。更为重要的是《项羽本纪(节选)》这一文本在《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属于“《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专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以《项羽本纪(节选)》这一文本为例,领会《史记》这部史传经典著作在刻画人物方面高超的艺术,即重点应是“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和“为什么这样刻画”等问题。由此,将《项羽本纪(节选)》的教学目标拟制如下。
1.课外自主通读全文,重点朗读1-8段,并了解整理项羽的主要事迹;按照“导学案”要求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学会独立翻译重要文言句子。
2.通过课堂交流与讨论,说出项羽一生的事迹,理清全文思路,明白归纳项羽生平事迹的兴盛衰亡历程中的四个关键阶段。
3.通过课堂讨论与训练两种形式,精读赏析重要语段;分析归纳项羽的性格特点,探讨说明作者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
《项羽本纪(节选)》一文,文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都很丰富,信息量大,一般都分为3个学时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加以分解,转化为“课时目标”,让“教学目标”能有梯度、有层次地分点分步落到实处。3个学时的“课时目标”可作如下分解:
第一课时在“预读质疑”“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交流讨论,理清全文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自主选读”,老师点拨,选读重要语段,分析理解文段重要内容;
第三课时,重点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将课时目标划分成板块目标
一篇一章一节或一个专题的教学,往往切分成若干课时;而一个课时的教学,又往往划分成若干板块。因此,要善于将一节课设计成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板块,将课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板块目标,用这些板块引领与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
以《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为例。第二课时的课时目标设计为“自主选读”,就可以将这一课时教学过程分解为两个教学板块:选读和选练。可以将本课时目标设计成两个板块目标。
第一板块目标:在明确全文思路与项羽主要事迹的基础上,选读第三段(巨鹿之战)。
翻译并记住重要句子;说出项羽的战斗表现,分析归纳其性格特点;分析概述语言表达特点。
第二板块目标:选练课文第五段(垓下之战)。
通过训练及评析,说明重点词“乃”的含义与用法,翻译关键句子;分析理解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态;比较巨鹿之战与东城快战在写法上的不同,说明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先读后练,以读辅练,以练强化,实现“自主选读”这一课时目标,从而通过精读赏析重要语段,理解文段重要内容,为第三课时的课时目标“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三、将板块目标设计成师生活动目标
一个小板块,就是一个微型的课堂,一次微型的教学过程。要实现某一板块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设计出系列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等多维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这一板块的目标。师生或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每一个板块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才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才能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还是以《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的“选读”和“选练”两个板块为例。为实现“选读”的板块目标,以明代茅坤评说“得意之战”和“得意之文”为抓手,可以设计朗读活动,讨论活动和赏析活动这三个教学活动。为实现“选练”的板块目标,以写得最惊心动魄的“东城快战”为训练的主要内容,设计“朗读活动,讨论活动和比较阅读活动”这三项教学活动。活动目标设计如下。
“选读”板块活动目标:
明代茅坤评论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
1.朗读这段文字,找出这段文字中包含的成语,并会翻译以下句子。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③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2.结合本段文字,分析“巨鹿之战”是项羽“得意之战”的原因。
3.从语言(用词、句式)表达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司马迁“得意之文”的具体表现。
“选练”板块活动目标:
《项羽本纪》除写项羽巨鹿之战的辉煌、鸿门宴的转折外,还用很大的篇幅很浓的激情来写项羽的英雄末路——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包括“慷慨悲壮别虞姬”“东城快战显英雄本色”“乌江骏马赐亭长、头颅赐旧友”等情节,其中最惊心动魄的当是“东城快战”,阅读课文第5段,思考:
1.朗读这一段文字,逐一解释这段文字中“乃”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并翻译句子: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③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④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结合本段内容,能说明钱钟书所认为的垓下之战中项羽“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态。
3.从描写的角度、句式的变化、用笔的详略等方面比较“巨鹿之战”与“垓下之战”描写战争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些不同写法对刻画项羽形象的作用。
板块目标和活动目标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设定,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而努力。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可以写在教案上,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告知学生;而板块目标和课时目标,是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心里应该清楚的。
总之,在科学有效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遵循“分割重点,分散难点,分步达标”和“从低考虑,小台阶,不停步”的原则,制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规范与约束下,灵活开展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江阴市学科带头人。
一、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课时目标
许多老师认为,有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教学环节就明晰了,没必要有课时目标,其实不然。如果所教学的内容刚好是一课时,此时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情况并非如此,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并不是一回事。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教学条件促使学习对象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与结果。它是根据大纲要求、学段要求、单元(模块、专题)要求、文本教学要求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拟订的,它立足的是整体性。而课时目标则指一节课的教学行为、活动、条件、内容、过程、结果的有序描述,是将整体性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它立足于“点”。每个课时目标都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典型篇目《项羽本纪(节选)》为例。《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已经结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应该像很多教师所认为的当作文言文的要求来教学。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即“文言教学”“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当以“文言教学”为主,而以“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为辅;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当以“文学”和“文化”教学为主,而以“文言教学”为辅。更为重要的是《项羽本纪(节选)》这一文本在《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属于“《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专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以《项羽本纪(节选)》这一文本为例,领会《史记》这部史传经典著作在刻画人物方面高超的艺术,即重点应是“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和“为什么这样刻画”等问题。由此,将《项羽本纪(节选)》的教学目标拟制如下。
1.课外自主通读全文,重点朗读1-8段,并了解整理项羽的主要事迹;按照“导学案”要求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学会独立翻译重要文言句子。
2.通过课堂交流与讨论,说出项羽一生的事迹,理清全文思路,明白归纳项羽生平事迹的兴盛衰亡历程中的四个关键阶段。
3.通过课堂讨论与训练两种形式,精读赏析重要语段;分析归纳项羽的性格特点,探讨说明作者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
《项羽本纪(节选)》一文,文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都很丰富,信息量大,一般都分为3个学时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加以分解,转化为“课时目标”,让“教学目标”能有梯度、有层次地分点分步落到实处。3个学时的“课时目标”可作如下分解:
第一课时在“预读质疑”“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交流讨论,理清全文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自主选读”,老师点拨,选读重要语段,分析理解文段重要内容;
第三课时,重点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将课时目标划分成板块目标
一篇一章一节或一个专题的教学,往往切分成若干课时;而一个课时的教学,又往往划分成若干板块。因此,要善于将一节课设计成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板块,将课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板块目标,用这些板块引领与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
以《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为例。第二课时的课时目标设计为“自主选读”,就可以将这一课时教学过程分解为两个教学板块:选读和选练。可以将本课时目标设计成两个板块目标。
第一板块目标:在明确全文思路与项羽主要事迹的基础上,选读第三段(巨鹿之战)。
翻译并记住重要句子;说出项羽的战斗表现,分析归纳其性格特点;分析概述语言表达特点。
第二板块目标:选练课文第五段(垓下之战)。
通过训练及评析,说明重点词“乃”的含义与用法,翻译关键句子;分析理解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态;比较巨鹿之战与东城快战在写法上的不同,说明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先读后练,以读辅练,以练强化,实现“自主选读”这一课时目标,从而通过精读赏析重要语段,理解文段重要内容,为第三课时的课时目标“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三、将板块目标设计成师生活动目标
一个小板块,就是一个微型的课堂,一次微型的教学过程。要实现某一板块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设计出系列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等多维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这一板块的目标。师生或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每一个板块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才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才能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还是以《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的“选读”和“选练”两个板块为例。为实现“选读”的板块目标,以明代茅坤评说“得意之战”和“得意之文”为抓手,可以设计朗读活动,讨论活动和赏析活动这三个教学活动。为实现“选练”的板块目标,以写得最惊心动魄的“东城快战”为训练的主要内容,设计“朗读活动,讨论活动和比较阅读活动”这三项教学活动。活动目标设计如下。
“选读”板块活动目标:
明代茅坤评论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
1.朗读这段文字,找出这段文字中包含的成语,并会翻译以下句子。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③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2.结合本段文字,分析“巨鹿之战”是项羽“得意之战”的原因。
3.从语言(用词、句式)表达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司马迁“得意之文”的具体表现。
“选练”板块活动目标:
《项羽本纪》除写项羽巨鹿之战的辉煌、鸿门宴的转折外,还用很大的篇幅很浓的激情来写项羽的英雄末路——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包括“慷慨悲壮别虞姬”“东城快战显英雄本色”“乌江骏马赐亭长、头颅赐旧友”等情节,其中最惊心动魄的当是“东城快战”,阅读课文第5段,思考:
1.朗读这一段文字,逐一解释这段文字中“乃”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并翻译句子: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③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④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结合本段内容,能说明钱钟书所认为的垓下之战中项羽“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态。
3.从描写的角度、句式的变化、用笔的详略等方面比较“巨鹿之战”与“垓下之战”描写战争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些不同写法对刻画项羽形象的作用。
板块目标和活动目标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设定,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而努力。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可以写在教案上,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告知学生;而板块目标和课时目标,是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心里应该清楚的。
总之,在科学有效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遵循“分割重点,分散难点,分步达标”和“从低考虑,小台阶,不停步”的原则,制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规范与约束下,灵活开展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江阴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