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具体化浅议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之间,得搭起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如何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精细化。笔者以为,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精细化,就要善于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课时目标,将课时目标分解成板块目标,最终将板块目标分解成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进行阅读与学习、实验与总结、探索与发现,形成合理的学习环节,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一、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课时目标
  许多老师认为,有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教学环节就明晰了,没必要有课时目标,其实不然。如果所教学的内容刚好是一课时,此时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情况并非如此,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并不是一回事。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教学条件促使学习对象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与结果。它是根据大纲要求、学段要求、单元(模块、专题)要求、文本教学要求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拟订的,它立足的是整体性。而课时目标则指一节课的教学行为、活动、条件、内容、过程、结果的有序描述,是将整体性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它立足于“点”。每个课时目标都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典型篇目《项羽本纪(节选)》为例。《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已经结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应该像很多教师所认为的当作文言文的要求来教学。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即“文言教学”“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当以“文言教学”为主,而以“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为辅;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当以“文学”和“文化”教学为主,而以“文言教学”为辅。更为重要的是《项羽本纪(节选)》这一文本在《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属于“《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专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以《项羽本纪(节选)》这一文本为例,领会《史记》这部史传经典著作在刻画人物方面高超的艺术,即重点应是“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和“为什么这样刻画”等问题。由此,将《项羽本纪(节选)》的教学目标拟制如下。
  1.课外自主通读全文,重点朗读1-8段,并了解整理项羽的主要事迹;按照“导学案”要求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学会独立翻译重要文言句子。
  2.通过课堂交流与讨论,说出项羽一生的事迹,理清全文思路,明白归纳项羽生平事迹的兴盛衰亡历程中的四个关键阶段。
  3.通过课堂讨论与训练两种形式,精读赏析重要语段;分析归纳项羽的性格特点,探讨说明作者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
  《项羽本纪(节选)》一文,文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都很丰富,信息量大,一般都分为3个学时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加以分解,转化为“课时目标”,让“教学目标”能有梯度、有层次地分点分步落到实处。3个学时的“课时目标”可作如下分解:
  第一课时在“预读质疑”“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交流讨论,理清全文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自主选读”,老师点拨,选读重要语段,分析理解文段重要内容;
  第三课时,重点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将课时目标划分成板块目标
  一篇一章一节或一个专题的教学,往往切分成若干课时;而一个课时的教学,又往往划分成若干板块。因此,要善于将一节课设计成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板块,将课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板块目标,用这些板块引领与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
  以《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为例。第二课时的课时目标设计为“自主选读”,就可以将这一课时教学过程分解为两个教学板块:选读和选练。可以将本课时目标设计成两个板块目标。
  第一板块目标:在明确全文思路与项羽主要事迹的基础上,选读第三段(巨鹿之战)。
  翻译并记住重要句子;说出项羽的战斗表现,分析归纳其性格特点;分析概述语言表达特点。
  第二板块目标:选练课文第五段(垓下之战)。
  通过训练及评析,说明重点词“乃”的含义与用法,翻译关键句子;分析理解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态;比较巨鹿之战与东城快战在写法上的不同,说明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先读后练,以读辅练,以练强化,实现“自主选读”这一课时目标,从而通过精读赏析重要语段,理解文段重要内容,为第三课时的课时目标“分析探讨人物形象,探究刻画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三、将板块目标设计成师生活动目标
  一个小板块,就是一个微型的课堂,一次微型的教学过程。要实现某一板块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设计出系列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等多维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这一板块的目标。师生或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每一个板块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才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才能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还是以《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的“选读”和“选练”两个板块为例。为实现“选读”的板块目标,以明代茅坤评说“得意之战”和“得意之文”为抓手,可以设计朗读活动,讨论活动和赏析活动这三个教学活动。为实现“选练”的板块目标,以写得最惊心动魄的“东城快战”为训练的主要内容,设计“朗读活动,讨论活动和比较阅读活动”这三项教学活动。活动目标设计如下。
  “选读”板块活动目标:
  明代茅坤评论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
  1.朗读这段文字,找出这段文字中包含的成语,并会翻译以下句子。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③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2.结合本段文字,分析“巨鹿之战”是项羽“得意之战”的原因。
  3.从语言(用词、句式)表达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司马迁“得意之文”的具体表现。
  “选练”板块活动目标:
  《项羽本纪》除写项羽巨鹿之战的辉煌、鸿门宴的转折外,还用很大的篇幅很浓的激情来写项羽的英雄末路——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包括“慷慨悲壮别虞姬”“东城快战显英雄本色”“乌江骏马赐亭长、头颅赐旧友”等情节,其中最惊心动魄的当是“东城快战”,阅读课文第5段,思考:
  1.朗读这一段文字,逐一解释这段文字中“乃”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并翻译句子: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③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④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结合本段内容,能说明钱钟书所认为的垓下之战中项羽“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态。
  3.从描写的角度、句式的变化、用笔的详略等方面比较“巨鹿之战”与“垓下之战”描写战争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些不同写法对刻画项羽形象的作用。
  板块目标和活动目标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设定,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而努力。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可以写在教案上,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告知学生;而板块目标和课时目标,是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心里应该清楚的。
  总之,在科学有效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遵循“分割重点,分散难点,分步达标”和“从低考虑,小台阶,不停步”的原则,制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规范与约束下,灵活开展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江阴市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教学如虎添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再现文本,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特殊的葬礼》时,学生根本没看到过赛特凯达斯瀑布,对此非常的陌生,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赛特凯达斯瀑布的葬礼。”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
期刊
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老师的指导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必须紧扣课程标准,以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任务的阅读。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侧重谈谈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做法。  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  该单元集中学习人物,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教材共有五
期刊
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课堂上,只有在教师张弛有度的点拨和调控中,学生的探究才会围绕文本而又丰富文本,在探究和交流中,学生的语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才能协调发展。  【我的课堂】  师:春笋娃娃醒来了!它们从地里冒出来后,会看到些什么呢?  生:它会看到春笋妈妈就在它身边对它笑。  生:它会看到大树、小草,还会看见小燕子在对它笑。  师:为什么它会看见小燕子呢?  生:因为春天来了,小
期刊
“意象”一词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古代文学审美的重要艺术标准。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即意和象。前者指客观世界的物象,后者指主观世界的心灵。当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猝然遇合,诗人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也便成了诗。因此,读诗绕不开“意象”二字。正如陈良运先生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情态与形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我就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
期刊
一、引言  《德道经》(又称《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旷世经典,是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源泉,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极其珍贵的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德道经》的精神能量,有利于学生纯真朴实的上德品质心性的培养和智慧头脑的形成,诵读和领悟《德道经》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目前,国学经典的诵读多是以“朗读”和“念诵”为主,教学中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读、记忆和背诵”,而对于《德道经》
期刊
墨守成规,是因为这样的前行,即使没有令人惊喜的风景也暂且一路顺畅;害怕改革,是因为这样的路途总是伴随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迷惘如漂浮于大海。  2014年9月,我来到如城小学工作。第一次校会上,校长便提出了实施“至简”课堂的教学要求。会后,留在头脑中的也仅是“至简”二字,至于何为“至简”课堂,如何践行“至简”课堂,并没有成为日常之思。然而,两个月后,“如城小学第一届‘至简’杯课堂教学比赛”的举行,让我
期刊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学生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小学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重视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思想美。  这里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简要阐述古诗教学“四重读”。  一、抑扬顿挫,品味诗韵美  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它特别适
期刊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从上至下,都要进行细致分析,纵横向比较。考得好的春风满面,既受表扬又拿奖金,反之则垂头丧气,挨批难受。教师如此,学生亦然。其实,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在考试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总结、反思、探索。  本次语文考试结果到手,结果出人意料——当然有失望也有惊喜。经过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反复思考,探索出以下努力的方向与方法。  一、让“偶然者”成为偶然  这次考试,同以前的多次考试一样,都
期刊
【案例背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篇文章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作为初中阶段唯一的一篇歌词作品,《黄河颂》又是朗读教学的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