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西被称为“民歌之乡”,有着悠久的民歌歷史和丰富的民歌文化,题材多样的山西民歌中歌颂爱情、婚姻、家庭的作品有很多。以婚恋、家庭题材的山西民歌为研究材料,从审美分析、社会伦理审视的角度窥见山西民众感情生活中的情感形态、婚姻态度、生活理念,同时也可以从情感表达的文字间看到山西日常生活的变迁,而这种变迁之下山西地方精神风貌不变的质朴与向上的风貌也自然显现。
关键词:民歌 婚恋家庭观 审美 伦理
山西的民歌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山西民歌的雏形。先秦时期,《诗经》 中的《唐风》 《魏风》 就产生于今天的山西境内,这也是有文字形式记录以来最早、最完整的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再创造。在山西民歌的众多题材中,表达男女婚恋爱情的民歌占了很大的比例,遍布山西每一个地区,总数量可达到五百多首,其中晋北地区就有三百多首、晋中地区有一百首左右、晋南地区七十首左右、晋东南地区十多首,可见数量之甚。a民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真实全面、深刻、生动、细腻地反映了民间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借由山西民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婚姻家庭观的审美分析与社会伦理审视,从积淀着男女文化角色的关系出发,无疑可以诠释山西历代男女青年的爱情家庭观。
一、 山西民歌婚恋家庭内容的审美分析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不仅包含着生理因素,也具有社会、文化、伦理的因素。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爱情,与其人性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爱情是美好人性的体现,人类对于爱情的追求,本质上也是对人类自身美好本性的追求。从生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是社会关系中男女之间由于本能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而这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在河曲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中描写了一个女子对情郎的思念:“隔山隔水不隔音,山曲曲中起了两颗颗心,青青山上卧白云,难活不过人人想人。”从个体审美而言,这种美的体验只能是体验主体所能感知的,但是由于人性与人类生活逻辑的大致相同,使得普世情感的感受又具有社会性,因此处于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个体都可以借助民歌实现审美体验。这样民歌就成了民间共同的审美对象,即使是表达主体相思之苦的民歌,也可以成为共同的审美对象。
类似的民歌还有很多,如《梳妆台》中,描写了情郎来到家里与女子相见,“双手给你捧杯茶,小妹妹敬你茶一盅,有两句知心话儿记在心”;再如“两来稀粥熬白菜,你才是小妹妹的心上爱”“满天的星星一颗颗明,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就爱情产生的社会条件而言,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人的自然性为代价的。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爱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爱情具有了很多附加成分,这就导致了爱情的异化或者复杂。而这些民歌在表达爱情的时候,直白淳朴,直接唱出了内心的感受。正因为民歌中保留着比较多的单纯的自然性爱,也才显得其更加珍贵。《自本熬活》与《五哥放牛》等,都是在歌唱富家小姐爱上穷苦长工后不畏家庭束缚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屈的歌曲。这些歌曲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无限憧憬。如《五哥放羊》中女子表达了对“五哥”这个“没有钱”的长工的爱恋与想念,且为即将到来的与“五哥”的分离感到悲伤。歌曲中以女子主动为主,既有女子对五哥爱情的坚定,也有无奈的凄美。
爱情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审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因此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存在,必然具有审美性。在山西民歌中,大多婚恋爱情歌曲都是表达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的,或是表达女子对爱情的忠贞的,以及女子冲破家庭束缚而大胆追求爱情的。如“黄河水长流,漂起了一只舟,情郎哥哥撑船哟,莫要烦忧愁。二妹妹一心心,等你到白头”,流露出了女子对情人的坚定不移的爱情。但是爱情往往是相向的,“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b。对于女子热情大胆的爱,作为爱情中的男性主体,虽然相对于把爱情作为唯一追求的女性而言要含蓄一些,但并不是对爱情没有大胆的追求。如《桃花红,杏花白》,歌曲描写了小伙子不顾山高路远去看望自己的心上女子,但是心里却万分的忐忑,“榆树开花圪枝多,你的心眼比俺多”。虽然内心起伏不平,略带幽怨与不自信,但是仍然不能阻挡心中对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山西民歌婚恋家庭观的社会伦理审视
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由于要维护其整体性,因此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体的人性自由。爱情本来具有明显的自然性,然而由于爱情这种审美心理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而附着了诸如情感的、文化的、道德的因素,使得爱情既成为自身人格的组成部分,又成为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道德的反映。
处于爱情之中的青年男女,很多时候不得不暂时分开或者永远分离。因此表达情人或夫妻之间的别离之情或别离后的思念也是山西民歌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这种别离很多时候是出于生活的压力所造成的不得不分离或者暂时无法常相见。如“阿哥的小妹妹真心留哥哥留呀留不住”(《栽柳树》)、“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这里实为妻子)也难留”(《走西口》)、“今日你走了啥时来”“衣服破了捎回来”(《会哥哥》)。生离死别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悲剧,主要的原因在于违反了人性。而对于爱情而言,分别就成了最大的不幸。因此,民歌中经常会出现表达不愿意分离的内容,如“天上牛郎配织女,我和三哥不分离”(《挂红灯》)。正如柏拉图所说:“人类的本性原本是一体。我们本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一完整合一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的爱情。”c《桂姐捎书》就是一首典型的思夫之歌,描写了桂姐思念自己去口外谋生而与家中断了联系的丈夫。
爱情是源自于人类男女之间渴望合一的本能反应,其中既有生理的需求又有心理的需求。“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d。因此歌唱思念也就成了山西民歌的一种主要类型。如 《人在外面心在家》 中 “家里头丢下一朵朵花”“马驹驹想娘,我想她”。这是描写已婚男子对妻子的思念,这类歌曲中描写的往往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走西口、在口外日夜思念自己家中的妻子。再如 《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这里实为妻子)也难留”。表达思念的歌曲既有男性对女性的思念,也有女性对男性的思念。同样的还有《思乡曲》中反映走西口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绣荷包》则是年轻姑娘对远在他乡的郎君的思念,歌曲中充满了哀怨与愁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能结合都是由于生活所迫,有时候却是来自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婚姻一直都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观念,这些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在山西,这样的思想尤为严重,因为山西地处华夏文明发源地,儒家学说、程朱理学对山西人民群众的思想束缚至深,使得山西人在恋爱、婚姻上思想更为保守。由于这种思想的束缚,山西一直以来包办婚姻严重,一些山西民歌就是反映这种包办婚姻对女性的残害,以及女性对包办婚姻的痛斥。例如《骂媒婆》,一方面表达了对父母贪图钱财而把自己嫁给了小女婿的埋怨,另一方面是对媒婆哄骗行为的痛斥与咒骂。在这类歌曲中,有的是讲父母兄长为了钱财将自己卖给了婆家,过着凄苦的生活,被婆家人百般折磨;有的则是干脆怒斥媒人的不负责任与欺骗,甚至站在媒人的家门口破口大骂。因为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和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的命运充满悲剧色彩和不幸,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拿歌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自本熬活》与《五哥放牛》同出一辙,都是在歌唱富家小姐爱上穷苦长工后不畏家庭束缚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屈的歌曲。
对于处于爱情中的男女而言,避免离别的最好方式就是组建一个家庭,而这也成了山西民歌这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牧歌》中表达了一对恋人对美好婚姻的企盼,“一对对鸳鸯一对对鹅,妹妹和我一搭搭坐,前半晌只顾看妹妹,心里话儿忘了说”;也有对勤劳的赞美,“勤劳就有好生活”。这些歌曲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无限憧憬。
三、山西民歌中的婚恋家庭观的文化思考
(一)勇敢表达爱情和向往婚姻自由
民歌是最贴近人民群众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产物,所以民歌中所表达的往往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思想。在山西民歌中,表达最多的、歌唱最多的就是爱情。山西民歌中的爱情观念一反现实观念中对爱情的束缚,更多的是大胆的表白与述说。山西民歌中的爱情都是带有极强“性格”的爱情,有反映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爱情的表白,述说自己的爱恋的;也有对情人的思念,盼望可以相见,相见时又因分离而忧伤的;还有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忠贞与决心的。在表达爱情上所用的語言也非常大胆,直表心怀,《会哥哥》中“韭菜开花一大片,亲哥哥是俺心肝瓣”。《茉莉花》中“好一朵茉莉花……摘一朵送给我的情郎哥,心里单想她”。对于爱情的询问也非常直接爽快,《那是个谁》中“情哥哥”直接问:“哥哥我在圪梁,妹妹你在沟,心思你要是对了妹妹你就摆摆手。”在追求婚姻自由的方面,歌曲中也有很强烈的表达,《自本熬活》中“(男)……有朝一日挣下钱,我和你小结配姻缘……(女)七月里半年多,自本停在奴心窝,不管谁家小伙好,我丢不下自本,亲哥哥……(合)十冬腊月天气寒,你我相处整五年,要说咱们变了心,除非是日头出西山……”
(二)与封建礼教束缚的抗争精神
山西民歌中反映出来的抗争精神非常强烈,人们长期以来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于青年人来说,尤其是女性,婚姻完全没有自主权,更不要说对爱情的追求。山西民歌中既有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也有对不幸婚姻的控诉,还有对传统封建婚姻爱情观束缚的抗争。《打连成》之中就描写了一个泼辣女子的叛逆性格:打牌,她是为了与哥哥“热乎乎”;看戏,更不知戏的内容,只顾与情哥哥眉来眼去;把拜年作为与情哥哥谈情说爱的最佳时机。e长期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束缚着中国人的婚姻和爱情。襄汾民歌《童养媳伤心歌》、离石民歌《不合奴意的白头翁》、中阳县民歌《老夫少妻》、怀仁县民歌《未曾寻下个小女婿》等都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剧;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河曲民歌《咱二人相好一对对》、宁武县民歌《至死不说拉倒的话》、岢岚县民歌《要死要活相跟上》都是对自由婚姻的追求与向往。f山西民歌中“包办婚姻”是一个被批判、痛斥的对象,往往是由女性对父母的包办和媒人的欺骗进行控诉,最典型的就是《骂媒婆》中石榴姑娘“不怨我爹和我娘,只怨媒婆丧天良,只图财礼心太狠,不管我姑娘受恓惶”“媒婆狠来恨媒婆,提起媒婆恨心窝……”“奴妈妈贪财银,把奴家许配给了太谷水秀村……”在山西民歌中有一些歌曲也描写了少女思春,《梦梦》中的女主人公就以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快点找到如意郎君的心情,这种表达正与封建思想中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苦相思》 《想亲亲》《五哥放羊》《自本熬活》等歌曲都是表达青年男女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而《五个放羊》与《自本熬活》都是富家小姐爱上了穷长工后对爱情的坚贞表达,充满了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
(三)女性意识的崛起
女性,一直都被视为弱势群体,尤其在传统封建道德的约束下,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自然也没有自主选择爱情、婚姻的权利,甚至连表达爱情都被视为“不守妇道”。在山西民歌中,女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被一首首情歌塑造得生动、鲜活,女性不仅要表达自己的爱情,还要表达自己对婚姻的选择与追求。大量的歌曲中都是以女性的视角或者以女性作为故事的主角展开的,并且女性在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与爱恋时没有任何怯懦,而是直白、大胆,充满了自主意识。在山西民歌中表达女性对男性爱恋的歌曲占了绝对大的比例,无论是对“包办婚姻”的反抗,还是对爱情的大胆表白都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表达的。山西民歌中 《大红公鸡毛腿腿》 《有了心思慢慢来》等歌曲中都是女性对爱情坚定不移,反而男性有各种不自信与犹豫。《亲圪蛋蛋下河洗衣裳》中更体现了女性对自己爱情的选择:“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那好脸扭过来。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要配好小伙。”
(四)男性家庭责任感的体现
在家庭生活方面,既有对家庭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有对夫妻情感的描写。家庭是中国劳动生产的基本单位体,山西人普遍家庭观比较强,更注重对家庭生活的描写。男性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劳动力,在家庭中负担起主要责任。为生活所迫,很多男性不得不为了家庭经济的维系出外谋生,于是很多家庭中的丈夫只好背起行囊“走西口”。 走西口,是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存艰难,持续了有三百多年,是山西历史上一段饱含着艰辛的开创之路,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去西口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山川险阻道路漫长难行,一路上山贼土匪频繁出没,即便是真的能顺利到达西口,还要做很多劳苦活计,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走西口不仅是山西人对命运的挑战,也是山西人勇于开拓精神的体现。
走西口的民歌中更多地体现出的是走西口的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别离之情,思念之意。例如 《溜口外》《走西口》等都是描写丈夫为了生计而出走口外谋生,撇下家中的妻子甚至是怀有身孕的妻子,小夫妻依依惜别的悲凉情景。等丈夫到了口外以后,又有着无限的思念之情,既有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如《桂姐捎书》《泪蛋蛋好比水》《难活不过人想人》;也有丈夫对家中妻子的思念,如《人在外面心在家》《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等。山西民歌中的丈夫们之所以走西口,正是因为他们要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在生活因为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原因而遭受重创时,男人必须担负起家庭经济的重任,于是他们为了生计决定走西口。这种观念也是山西人普遍的家庭观念,山西人一贯认为家庭之中,男性起到了经济支撑作用,所以男人必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换来家庭生活的稳定,走西口的艰辛,都化作了歌曲中句句离别的悲戚。
綜上所述,山西民歌作为最能反映山西人民生活、劳动、思想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山西人创作它、山西人演唱它、山西人传播它。山西民歌中大量描写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歌曲体现了山西人的婚恋与家庭观念。山西人的勇敢使山西人能够更加大胆、更加执着地去述说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婚姻的自由。通过对山西民歌中婚恋、爱情、家庭观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西人民的精神世界,了解山西的精神文化与文明。
a 陈甜:《山西民歌的文化地理透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第43页。
b〔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5页。
c〔古希腊〕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会饮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42页。
d〔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页。
e 管小军、余超英选编:《山西经典民歌100首》,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f 闫铮:《民俗学视野中的山西民歌》, 《黄河之声》2015年第24期,第98—99页。
参考文献:
[1] 陈甜.山西民歌的文化地理透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 管小军,余超英选编.山西经典民歌100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3]闫铮.民俗学视野中的山西民歌[J].黄河之声,2015(24).
[4] 史永清.鄂尔多斯民歌中女性爱情“悲剧性”成因探微[J].中国音乐,2015(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度规划课题《字本位理论指导下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性研究》(项目编号:GH-17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张琳,文学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民歌 婚恋家庭观 审美 伦理
山西的民歌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山西民歌的雏形。先秦时期,《诗经》 中的《唐风》 《魏风》 就产生于今天的山西境内,这也是有文字形式记录以来最早、最完整的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再创造。在山西民歌的众多题材中,表达男女婚恋爱情的民歌占了很大的比例,遍布山西每一个地区,总数量可达到五百多首,其中晋北地区就有三百多首、晋中地区有一百首左右、晋南地区七十首左右、晋东南地区十多首,可见数量之甚。a民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真实全面、深刻、生动、细腻地反映了民间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借由山西民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婚姻家庭观的审美分析与社会伦理审视,从积淀着男女文化角色的关系出发,无疑可以诠释山西历代男女青年的爱情家庭观。
一、 山西民歌婚恋家庭内容的审美分析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不仅包含着生理因素,也具有社会、文化、伦理的因素。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爱情,与其人性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爱情是美好人性的体现,人类对于爱情的追求,本质上也是对人类自身美好本性的追求。从生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爱情是社会关系中男女之间由于本能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而这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在河曲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中描写了一个女子对情郎的思念:“隔山隔水不隔音,山曲曲中起了两颗颗心,青青山上卧白云,难活不过人人想人。”从个体审美而言,这种美的体验只能是体验主体所能感知的,但是由于人性与人类生活逻辑的大致相同,使得普世情感的感受又具有社会性,因此处于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个体都可以借助民歌实现审美体验。这样民歌就成了民间共同的审美对象,即使是表达主体相思之苦的民歌,也可以成为共同的审美对象。
类似的民歌还有很多,如《梳妆台》中,描写了情郎来到家里与女子相见,“双手给你捧杯茶,小妹妹敬你茶一盅,有两句知心话儿记在心”;再如“两来稀粥熬白菜,你才是小妹妹的心上爱”“满天的星星一颗颗明,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就爱情产生的社会条件而言,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人的自然性为代价的。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爱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爱情具有了很多附加成分,这就导致了爱情的异化或者复杂。而这些民歌在表达爱情的时候,直白淳朴,直接唱出了内心的感受。正因为民歌中保留着比较多的单纯的自然性爱,也才显得其更加珍贵。《自本熬活》与《五哥放牛》等,都是在歌唱富家小姐爱上穷苦长工后不畏家庭束缚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屈的歌曲。这些歌曲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无限憧憬。如《五哥放羊》中女子表达了对“五哥”这个“没有钱”的长工的爱恋与想念,且为即将到来的与“五哥”的分离感到悲伤。歌曲中以女子主动为主,既有女子对五哥爱情的坚定,也有无奈的凄美。
爱情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审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因此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存在,必然具有审美性。在山西民歌中,大多婚恋爱情歌曲都是表达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的,或是表达女子对爱情的忠贞的,以及女子冲破家庭束缚而大胆追求爱情的。如“黄河水长流,漂起了一只舟,情郎哥哥撑船哟,莫要烦忧愁。二妹妹一心心,等你到白头”,流露出了女子对情人的坚定不移的爱情。但是爱情往往是相向的,“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b。对于女子热情大胆的爱,作为爱情中的男性主体,虽然相对于把爱情作为唯一追求的女性而言要含蓄一些,但并不是对爱情没有大胆的追求。如《桃花红,杏花白》,歌曲描写了小伙子不顾山高路远去看望自己的心上女子,但是心里却万分的忐忑,“榆树开花圪枝多,你的心眼比俺多”。虽然内心起伏不平,略带幽怨与不自信,但是仍然不能阻挡心中对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山西民歌婚恋家庭观的社会伦理审视
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由于要维护其整体性,因此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体的人性自由。爱情本来具有明显的自然性,然而由于爱情这种审美心理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而附着了诸如情感的、文化的、道德的因素,使得爱情既成为自身人格的组成部分,又成为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道德的反映。
处于爱情之中的青年男女,很多时候不得不暂时分开或者永远分离。因此表达情人或夫妻之间的别离之情或别离后的思念也是山西民歌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这种别离很多时候是出于生活的压力所造成的不得不分离或者暂时无法常相见。如“阿哥的小妹妹真心留哥哥留呀留不住”(《栽柳树》)、“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这里实为妻子)也难留”(《走西口》)、“今日你走了啥时来”“衣服破了捎回来”(《会哥哥》)。生离死别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悲剧,主要的原因在于违反了人性。而对于爱情而言,分别就成了最大的不幸。因此,民歌中经常会出现表达不愿意分离的内容,如“天上牛郎配织女,我和三哥不分离”(《挂红灯》)。正如柏拉图所说:“人类的本性原本是一体。我们本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一完整合一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的爱情。”c《桂姐捎书》就是一首典型的思夫之歌,描写了桂姐思念自己去口外谋生而与家中断了联系的丈夫。
爱情是源自于人类男女之间渴望合一的本能反应,其中既有生理的需求又有心理的需求。“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d。因此歌唱思念也就成了山西民歌的一种主要类型。如 《人在外面心在家》 中 “家里头丢下一朵朵花”“马驹驹想娘,我想她”。这是描写已婚男子对妻子的思念,这类歌曲中描写的往往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走西口、在口外日夜思念自己家中的妻子。再如 《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这里实为妻子)也难留”。表达思念的歌曲既有男性对女性的思念,也有女性对男性的思念。同样的还有《思乡曲》中反映走西口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绣荷包》则是年轻姑娘对远在他乡的郎君的思念,歌曲中充满了哀怨与愁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能结合都是由于生活所迫,有时候却是来自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婚姻一直都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观念,这些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在山西,这样的思想尤为严重,因为山西地处华夏文明发源地,儒家学说、程朱理学对山西人民群众的思想束缚至深,使得山西人在恋爱、婚姻上思想更为保守。由于这种思想的束缚,山西一直以来包办婚姻严重,一些山西民歌就是反映这种包办婚姻对女性的残害,以及女性对包办婚姻的痛斥。例如《骂媒婆》,一方面表达了对父母贪图钱财而把自己嫁给了小女婿的埋怨,另一方面是对媒婆哄骗行为的痛斥与咒骂。在这类歌曲中,有的是讲父母兄长为了钱财将自己卖给了婆家,过着凄苦的生活,被婆家人百般折磨;有的则是干脆怒斥媒人的不负责任与欺骗,甚至站在媒人的家门口破口大骂。因为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和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的命运充满悲剧色彩和不幸,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拿歌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自本熬活》与《五哥放牛》同出一辙,都是在歌唱富家小姐爱上穷苦长工后不畏家庭束缚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屈的歌曲。
对于处于爱情中的男女而言,避免离别的最好方式就是组建一个家庭,而这也成了山西民歌这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牧歌》中表达了一对恋人对美好婚姻的企盼,“一对对鸳鸯一对对鹅,妹妹和我一搭搭坐,前半晌只顾看妹妹,心里话儿忘了说”;也有对勤劳的赞美,“勤劳就有好生活”。这些歌曲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无限憧憬。
三、山西民歌中的婚恋家庭观的文化思考
(一)勇敢表达爱情和向往婚姻自由
民歌是最贴近人民群众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产物,所以民歌中所表达的往往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思想。在山西民歌中,表达最多的、歌唱最多的就是爱情。山西民歌中的爱情观念一反现实观念中对爱情的束缚,更多的是大胆的表白与述说。山西民歌中的爱情都是带有极强“性格”的爱情,有反映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爱情的表白,述说自己的爱恋的;也有对情人的思念,盼望可以相见,相见时又因分离而忧伤的;还有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忠贞与决心的。在表达爱情上所用的語言也非常大胆,直表心怀,《会哥哥》中“韭菜开花一大片,亲哥哥是俺心肝瓣”。《茉莉花》中“好一朵茉莉花……摘一朵送给我的情郎哥,心里单想她”。对于爱情的询问也非常直接爽快,《那是个谁》中“情哥哥”直接问:“哥哥我在圪梁,妹妹你在沟,心思你要是对了妹妹你就摆摆手。”在追求婚姻自由的方面,歌曲中也有很强烈的表达,《自本熬活》中“(男)……有朝一日挣下钱,我和你小结配姻缘……(女)七月里半年多,自本停在奴心窝,不管谁家小伙好,我丢不下自本,亲哥哥……(合)十冬腊月天气寒,你我相处整五年,要说咱们变了心,除非是日头出西山……”
(二)与封建礼教束缚的抗争精神
山西民歌中反映出来的抗争精神非常强烈,人们长期以来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于青年人来说,尤其是女性,婚姻完全没有自主权,更不要说对爱情的追求。山西民歌中既有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也有对不幸婚姻的控诉,还有对传统封建婚姻爱情观束缚的抗争。《打连成》之中就描写了一个泼辣女子的叛逆性格:打牌,她是为了与哥哥“热乎乎”;看戏,更不知戏的内容,只顾与情哥哥眉来眼去;把拜年作为与情哥哥谈情说爱的最佳时机。e长期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束缚着中国人的婚姻和爱情。襄汾民歌《童养媳伤心歌》、离石民歌《不合奴意的白头翁》、中阳县民歌《老夫少妻》、怀仁县民歌《未曾寻下个小女婿》等都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剧;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河曲民歌《咱二人相好一对对》、宁武县民歌《至死不说拉倒的话》、岢岚县民歌《要死要活相跟上》都是对自由婚姻的追求与向往。f山西民歌中“包办婚姻”是一个被批判、痛斥的对象,往往是由女性对父母的包办和媒人的欺骗进行控诉,最典型的就是《骂媒婆》中石榴姑娘“不怨我爹和我娘,只怨媒婆丧天良,只图财礼心太狠,不管我姑娘受恓惶”“媒婆狠来恨媒婆,提起媒婆恨心窝……”“奴妈妈贪财银,把奴家许配给了太谷水秀村……”在山西民歌中有一些歌曲也描写了少女思春,《梦梦》中的女主人公就以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快点找到如意郎君的心情,这种表达正与封建思想中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苦相思》 《想亲亲》《五哥放羊》《自本熬活》等歌曲都是表达青年男女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而《五个放羊》与《自本熬活》都是富家小姐爱上了穷长工后对爱情的坚贞表达,充满了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
(三)女性意识的崛起
女性,一直都被视为弱势群体,尤其在传统封建道德的约束下,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自然也没有自主选择爱情、婚姻的权利,甚至连表达爱情都被视为“不守妇道”。在山西民歌中,女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被一首首情歌塑造得生动、鲜活,女性不仅要表达自己的爱情,还要表达自己对婚姻的选择与追求。大量的歌曲中都是以女性的视角或者以女性作为故事的主角展开的,并且女性在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与爱恋时没有任何怯懦,而是直白、大胆,充满了自主意识。在山西民歌中表达女性对男性爱恋的歌曲占了绝对大的比例,无论是对“包办婚姻”的反抗,还是对爱情的大胆表白都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表达的。山西民歌中 《大红公鸡毛腿腿》 《有了心思慢慢来》等歌曲中都是女性对爱情坚定不移,反而男性有各种不自信与犹豫。《亲圪蛋蛋下河洗衣裳》中更体现了女性对自己爱情的选择:“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那好脸扭过来。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要配好小伙。”
(四)男性家庭责任感的体现
在家庭生活方面,既有对家庭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有对夫妻情感的描写。家庭是中国劳动生产的基本单位体,山西人普遍家庭观比较强,更注重对家庭生活的描写。男性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劳动力,在家庭中负担起主要责任。为生活所迫,很多男性不得不为了家庭经济的维系出外谋生,于是很多家庭中的丈夫只好背起行囊“走西口”。 走西口,是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存艰难,持续了有三百多年,是山西历史上一段饱含着艰辛的开创之路,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去西口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山川险阻道路漫长难行,一路上山贼土匪频繁出没,即便是真的能顺利到达西口,还要做很多劳苦活计,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走西口不仅是山西人对命运的挑战,也是山西人勇于开拓精神的体现。
走西口的民歌中更多地体现出的是走西口的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别离之情,思念之意。例如 《溜口外》《走西口》等都是描写丈夫为了生计而出走口外谋生,撇下家中的妻子甚至是怀有身孕的妻子,小夫妻依依惜别的悲凉情景。等丈夫到了口外以后,又有着无限的思念之情,既有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如《桂姐捎书》《泪蛋蛋好比水》《难活不过人想人》;也有丈夫对家中妻子的思念,如《人在外面心在家》《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等。山西民歌中的丈夫们之所以走西口,正是因为他们要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在生活因为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原因而遭受重创时,男人必须担负起家庭经济的重任,于是他们为了生计决定走西口。这种观念也是山西人普遍的家庭观念,山西人一贯认为家庭之中,男性起到了经济支撑作用,所以男人必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换来家庭生活的稳定,走西口的艰辛,都化作了歌曲中句句离别的悲戚。
綜上所述,山西民歌作为最能反映山西人民生活、劳动、思想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山西人创作它、山西人演唱它、山西人传播它。山西民歌中大量描写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歌曲体现了山西人的婚恋与家庭观念。山西人的勇敢使山西人能够更加大胆、更加执着地去述说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婚姻的自由。通过对山西民歌中婚恋、爱情、家庭观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西人民的精神世界,了解山西的精神文化与文明。
a 陈甜:《山西民歌的文化地理透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第43页。
b〔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5页。
c〔古希腊〕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会饮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42页。
d〔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页。
e 管小军、余超英选编:《山西经典民歌100首》,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f 闫铮:《民俗学视野中的山西民歌》, 《黄河之声》2015年第24期,第98—99页。
参考文献:
[1] 陈甜.山西民歌的文化地理透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 管小军,余超英选编.山西经典民歌100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3]闫铮.民俗学视野中的山西民歌[J].黄河之声,2015(24).
[4] 史永清.鄂尔多斯民歌中女性爱情“悲剧性”成因探微[J].中国音乐,2015(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度规划课题《字本位理论指导下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性研究》(项目编号:GH-17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张琳,文学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