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群经平议·孟子》“申之以孝悌之义”条辨析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俞樾为清末的朴学大师,其在所著的《群经评议·孟子》中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申”字为约束之义。笔者广罗典籍,列举各家《孟子》之注及“申”之古意,重新对“申”字进行考据辨析。
  关键词:“申” 《孟子》之注 约束 反复
  一、引言
  朴学,又称考据学或考证学。郭嵩焘道:“专门名家言考据者又约有三途:曰训诂,研审文字,辨析毫芒;曰考证,循求典册,穷极流别;曰雠校,搜罗古籍,参差离合。三者同源异用,而各极其能。”俞樾为考据大师,所著《群经评议》为其考究之典范,循典罗籍,以正姿态,又以其自身之解作注,可谓心血凝住。然而他在《孟子》篇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申”字为“约束”之义,笔者认为有些许可议之处。
  二、孟注之释
  于“申之以孝悌之义”之“申”字,俞樾解读云:
  《章句》曰:“申重孝悌之义。”樾,谨按,申乃约束之义,《汉书·文帝纪》:“勒兵,申教令。”《元帝纪》:“公卿其明,察申敕之。”师古注:“并以申为约束。”《说文·申部》:“申,神也。七月,陰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是申之训束,乃其本义。“申之以孝弟之义”,谓以孝弟之义约束之也。《荀子·仲尼》篇:“疾力以申重之。”杨倞注曰:“申重,犹再三也。”赵氏以说此经申字,虽亦可通,然不如训为约束更合古义矣。
  《孟子直解》篇章《梁惠王上》中此一句所处原文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并注“申”为重复、一再之义。章文虚在《孟子新译》中亦释其为“一而再,再而三”之义,并用“反复训导”作译。若说此二者皆现人之论,似乎有所偏颇,有失严谨,故查阅古代典籍。《孟子》之注千万,其中最具盛名者还属东汉赵岐之《孟子章句》、北宋孙奭(有待考证)之《孟子注疏》、南宋朱熹之《孟子集注》及清朝焦循之《孟子正义》。
  《章句》中对“申”字之解与俞樾所摘相同,解为“申重”。虽“申重”并无直接注之,但见后世杨倞于《荀子·仲尼篇》中注“疾力以申重之”为“疾力,勤力也。困戹之时则尤加勤力,而不敢怠惰。申重,犹再三也”。若按此理解,“申”即再三、重复之义。
  《注疏》注此句曰:“庠序教化之宫,以申举孝悌之义,而富以教之。”“申举”之义可见宋朝王禹偁《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有力田,有孝悌,有义夫,有节妇,在乎助令长申举之,礼厚之,旌别之,则百里之人知劝而易其俗矣。”“申举”意为“推举”,此句译成“在于助县令的推荐”。用于“申举孝悌之义”,则可延伸为“强调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强调”则更符合“再三”之义。
  《集注》注:“申,重也。丁宁反复之意,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申”为反复叮嘱之义;《正义》注:“谨修教化,申重尔雅释诂文。”《尔雅·释诂下》之释亦为“申,重也”。可见,古籍注孟之典,虽无明确表意,却大都为“再三、重复”之义。俞樾另创新思,释“申”为“约束”之义,实则也有一定依据。
  三、俞樾“约束”意之辩
  “申”解为“约束”之义,最直观的表现为《说文解字》:“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臣餔时听事,申旦政也。”王筠句读之:“申,束者,揫敛之意,汉人相传之故训也。”俞樾也以“申”之本义作为依据论述,并举以古籍中“申”之“约束”用法作为参考。引《汉书·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师古注之:“申谓约束之。”并引《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师古注曰:“申,重也,一曰约束之耳。”然,此处俞樾只取后半句注:“并以申为约束。”实有断章取义之嫌。
  “申”用作“约束”之义有许多例,如《淮南子·道应训》:“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约车申辕,留于秦,周年不得见。”高诱注“:申,束也。”又有《韦玄成传》“:我既兹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憜。”颜师古注“:申,言自约束也。”诸多例子,俞樾却断章取义选择《元帝纪》中师古有争议之注,笔者认为乃俞樾先入为主。因已认定“申”为“约束”之义,翻古籍寻依据时,便只看得见“申”的“约束”之义了。类比于钱锺书读莱辛《拉奥孔》一文,自主忽略其中“抑诗扬画”的偏见,只看到莱辛在文中论诗特长的部分。其据莱辛之文创作《中国诗与中国画》讨论中国诗画关系,文章中多次显露出“抑画扬诗”的观念。阐释学认为,理解者原有的期待和见解,影响和左右着对某部著作的理解。同理可用于俞樾此处的偏见。这种现象在文学、训诂学等学科的阐释中极为常见。
  可见,“申”释为“约束”意,是俞樾自己提出的意见,并不具备严谨的古籍依据。若仅当一种想法参考,“‘申之以孝弟之义’,谓以孝弟之义约束之也”,这样的解释,语法上通顺,语义上似乎也可解。那么“约束”和“再三”之义在“申之以孝悌之义”一句中哪个更为严谨、贴合,需要进一步通过参考别处用法并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考量。
  四、“申”之重解
  对于“申之以孝悌之义”一句,在语法语义上,“申”解释为“约束”“重复”两意都通顺、合理。区别在于:若“申”解释为“约束”之义,那么“申”的宾语为“之”,指代百姓,翻译为“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约束百姓”;若“申”解释为“重复”之义,那么其宾语为“孝悌之义”,翻译为“再三重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美德给老百姓”。于是笔者寻他处文献中出现“申之以”,并后接美德的句子做参照分析。
  《周书·立政第二十一》曰:“于‘继自今后王’,反复申之以垂戒也。”“申”前便有“反复”之词,用作“反复叮嘱”之义。
  晋朝陆机《辩亡论》曰:“而加之以笃敬,申之以节俭,畴谘俊茂,好谋善断,束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乎涂巷。”由前句“加之以笃敬”及对仗格式,可以联系到,此处“申”为“重复”之义。
  《长短经(反经)》曰:“可辅而用也,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之佐乎!”与上同,“申”用作“重复”之义。   《子夏易传》曰:“故申之以孝慈,道之以忠敬,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鼓其情性而民自乐,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也。”“之以”的铺排,再联系后句中“道”“陈”“示”“鼓”,可见,“申”用作“重复”比“约束”更恰当些。
  《宋书》曰:“然陛下既基之以孝,又申之以仁,民所疾苦,敢不略荐。”与上同,通过“基之以孝”判断“申”之义“重复”更为恰当。
  《魏书》曰:“圣王知其如此,故申之以礼数,约之以法禁。”通过后“约之以法禁”判断此处“申”之义“约束”更为恰当。
  可见,在类似句型、句式内容的古籍中,“申”的两义都存,且释为“重复”义之典籍似乎更多,然而不能就此以偏概全。要解释“申”在文本中之释,需要联系上下文、前后句来判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孟子·梁惠王》,此篇讲述孟子仁政理论,并于梁惠王反复提出“爱护子民”“以人为本”。《孟子章句》注此句曰:“庠序教化之宫也。殷曰序,周曰庠,谨修教化,申重孝悌之义,颁者,斑也。头半白,斑斑者也。壮者代老,心各安之,故斑白者不负戴也。”《孟子注疏》注曰:“庠序教化之宫,以申举孝悌之义,而富以教之,则头班班然,而半百者,不自负戴与道途之间矣。无他人皆知,孝悌之义为之壮者,必代之,而故曰,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见,“教化”“富以教之”“孝悌之义为之状者”无不显示,孟子提倡内心自然而然流露的“孝悌之义”,为一种“大同”之感。故“反复叮嘱”比“约束”之义更符合孟子之思。
  五、结论
  俞樾在《群经评议·孟子》中对“申之以孝悌之义”做出评议,认为“申”字“不如训为约束更合古义矣”。然笔者通过查阅原典、注疏发现大多注解与其相悖,且认为其有断章取义之嫌,故对“申”字做辨析。从查阅“申之以”带“美德”的古典用法出发,并就孟子的政论、思想以及上下文的语境判断,“约束”之义并无恰当之处。然此乃笔者之陋见,寻经罗典,以正考究。智者之思千千万,万不可因一答案而略去他思。
  参考文献:
  [1] 郭嵩焘著,杨坚点校.郭嵩焘诗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4.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第四卷[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86.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第七卷[M].(香港)香港三联书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0.
  [4] 孙奭.孟子注疏[M].嘉庆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学开雕.
  [5] 潘新国,余文军.孟子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6] 杨倞.荀子注[M].据宋熙宁元年刊本影印,上海涵芬楼景印古逸业书本.
  [7] 俞樾.群經评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 章文虚.孟子新译[M].香港:香港宏业书局,1961.
  [9] 赵岐.孟子章句[M].上海涵芬楼借清内府藏宗刊本,景印原书板匡高营造.
  [10] 朱熹.孟子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作 者: 孙隽写,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语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创意中文写作。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过年回家,我妈要我留一个上海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万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个人,结果我一个名字都想不出来。  30岁HR彭成  我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空巢青年”吧,可是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我还有个“它”。这个小小的生命,却让身为独生子女的我学会了牵挂,哪怕疯玩时,也总担心它是否饿了?它是否想我?照顾并不容易,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却欣喜于有它的陪伴。  24岁教师刘琦  到了20多岁的年纪,越来越觉得自由比
摘要:在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有两个主要女性角色:罗伯达和桑德拉,干差万别的她们与主角克莱德之间存在的感情纠葛,进一步影响、支配了克莱德的行动,进而导向了第二卷的高潮:悲剧的发生。更多人倾向于关注贯穿三卷的克莱德,而忽略了两个主要女性角色,即使有所描述,也一般将角色之间进行割裂,运用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抑或女权主义理论去分析单一人物,而造成这种思维定式的原因是微观角度在分析小说艺术时的缺失。依
摘 要:波提切利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谢赫六法中的一法“气韵生动”作为表述其画面审美标准的准则,这证明了中西方艺术在一定层面上是可以相互融合对话的,而且通过对波提切利画面意境特征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其实这些意境特征就是其画面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气韵生动 人文主义 波提切利 意境 理想美  桑德罗·波提切利作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处在中世纪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交锋的转折期,他的油
摘 要:流浪是世界文学的共同主题,也是程抱一的小说《天一言》表达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采用“套中套”的叙事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天一及其同时代的所有普通人,在20世纪中期不断流浪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天一流浪的三个阶段“流浪、寻找(主动流浪)、回归”为主线,阐述了《天一言》中的流浪所表达的独特含义。  关键词:流浪 寻找 超越 回归 循环再生  流浪是人类生活中无所皈依的一种生存状态。它在现实中
摘 要: 路内早期以青春追随三部曲蜚声文坛,后陆续出版《云中人》《花街往事》《雾行者》等小说,被誉为中国20世纪70年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小说《慈悲》通过对主人公水生一生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普通人向生而忍、平等互爱、不畏穷苦、不慕富贵,在时代挟裹下独善其身的生存态度,同时揭示了因社会变革给个体带来无法避免的精神困境,揭露出现代性阴暗面带来的精神信仰危机。  关键词:路内 慈悲 生存
摘 要: 复沓是《诗经》典型的表现手法,它的定型,从结构形式方面确立了《诗经》的基本表现形态。考察《诗经》文本,复沓至少导致了两个维度的变化:一是通过重章迭唱,使原本平淡的叙说变成了深情咏叹,整体上强化了诗歌文本的抒情倾向;二是局部推动了抒情与叙事之间的相互转化,丰富了诗歌文本的叙事形态。从赋、比、兴到复沓的广泛应用,最终促成了《诗经》文本“情”与“事”的和谐共振,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情、事相生的叙
摘 要:纵观学界对翟永明诗歌的研究,以其20世纪80年代诗歌创作特色、女性意识的阐释和解读以及与朦胧诗派舒婷或同一时期黑暗诗学的对比研究为三大路数,而对其90年代以来诗歌现状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以翟永明90年代诗歌意象为研究对象,探索诗歌中意象的二元维度,揭示其诗歌创作归于“现实焦虑”与“古典诗意”的智性统一,总结出翟永明诗歌在“现实与传统”融合倾向下归于“平淡隽永”的美学风格,并逐渐建立了独
摘 要:范成大的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腊月村田乐府》为代表,描写了吴地乡村四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将吴地的农业习俗与岁时习俗融入诗作之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范成大 田园诗 地域文化  一、范成大的苏州情怀  南宋吴地文学家范成大(1126 —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南宋时期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卒于宋光宗绍熙四年
摘 要: “大闹天宫”作为《西游记》小说中精彩的片段之一,受到了重点关注和解读。亚瑟·韦利(Arthur Waley)和余国藩(Anthony C. Yu)《西游记》译本中“大闹天宫”一节在词汇翻译和情感倾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两者对于同一内容的翻译,在余本中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体现出翻译的完整性,更加贴合于原著;而韦本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则体现出再创性的翻译特色。  关
这部影片将我们带回怪兽大都会,这里《怪兽公司》的麦克和苏利文,作为大一学生第一次认识,勤奋、诚挚的“大眼仔”麦克是一个独眼,梨形状的绿色一团,刻苦学习通过学校的每一次考试,在此時苏利文是一个有才华但很懒惰的一团绒毛。他们终极的目标是在怪兽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工作内容是采集吓坏了孩子的尖叫,以此来供给怪兽。  导演丹·斯坎隆和编剧丹尼尔·吉尔森、罗伯特·L·贝尔德找到了影片应有的基调,正如皮克斯的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