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文言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难度最大”是语文教师们的共识。尽管文言文教学依然遭受“白眼”的待遇,但并不影响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是成为我们教师课改中的关键点之一。 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是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所谓教无定法、殊途同归,笔者只想从“重文但不轻语”这一点来浅谈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一、要把文言文当做“文”来教
  阅读现代文,我们都知道按照“先感知文章,再理解特定语境中的字词句的含义”这一规律,既然文言文也是文章,这一规律同样适用。说白了,文言文教学就是要摒弃“字词教学与鉴赏教学割裂”的“两张皮”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钱梦龙老师一堂曾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文言课例实录《愚公移山》片断:
  师:前面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再看看,这个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齐声)移山。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很难。文章里有“高万仞”、“方七百里”两句。“高万仞”就是很高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方圆七百里。山又高又大,很难移。
  师:想一想,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生:智叟讲愚公很笨,太不聪明了。愚公妻没有讲。
  师:你再讲讲,智叟讲的这个句子是如何组织的?
  生:倒装的。
  师:那么不倒装怎么说呢?
  生:汝之不惠甚矣。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倒装的吗?
  生:强调愚公的不聪明。
  师:对,把“甚矣”提前,强调愚公不聪明到了极点。这句话愚公的妻子是不讲的,这里有一点不同。我们再看看称谓,愚公妻称愚公什么?
  生:(齐声)君。
  师:那么,智叟称愚公——
  生:(齐声)汝。
  师:这两个词有区别吗?
  生:“君”表示尊敬,“汝”很不客气。
  师:很好!我再把这个“汝”简单地讲一讲。长辈对小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一般用“汝”。平辈之间用“汝”,就有看不起的意思。智叟叫愚公为什么用“汝”啊?
  生:智叟看不起愚公,因为他觉得愚公笨。
  师:对,这是又一点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还有两句讲得不一样。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愚公妻说不能把小山怎么样;智叟说连山上的一根毛都不能动,有点讽刺的意思。
  我们不难发现,钱老师的课看似重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际上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穿插了重要的古汉语知识,二者之间联系得自然而紧密,令人叹服,这得力于老师在设计问题时的匠心独运。这一课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文言文中的汉语知识不一定要独立教授,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自觉地接受。
  二、重视诵读
  这一点,似乎提得有点多余,因为这已是多数语文老师的共识。但是,据我所知,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重视诵读的,恐怕为数不多。原因是一堂课时间有限,老师们怕完成不了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诵读只是走过场,读那么一遍两遍了事,不足的放在早读课去读。殊不知,诵读是理解分析文章最好的前奏。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不敢奢求学生在百读文章之后忽然顿悟,但是却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涵咏体味,得到熏陶感染,使古文语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课文,《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还有《赤壁赋》、《项脊轩志》……哪一篇不值得我们高声诵读,于声情中去体昧呢?真正所谓“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三、新旧联系,举三反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仅仅靠课堂上学的几十篇文言文,要想做到“举一反三”是不容易的。但是,凭借课文这一范例,要做到“举三反一”却容易得多,而我们检验学习结果,不就是让学生举出这个“一”来吗?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尽管历经久远,但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这种稳定性给后人学习文言文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中学课文里的文言文,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有很多是重复出现的,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新旧联系,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例如,实词“谢”的用法,在许多课文里先后出现过,单是《孔雀东南飞》中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用法,此后,在《鸿门宴》和《晏子治东阿》等多课中出现过。如果在上到这些课文时,能把学过的课文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就可知道原来“谢”字的用法有哪些。由此可见,不同课文的学习是“举三”的过程,而众多课文的有机联系带来的是“归一”的结果。
  四、因篇施教
  文言文教学之所以先是“重语轻文”后又“重文轻语”,除了矫枉过正,还有一个原因,是语文老师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试图探求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形成一个可行的模式。其实,文言文教学不一定要遵循什么模式,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更应注重因篇施教。有的文言文语言浅显,但意蕴丰厚,那么就不必在字词句式上过分注重,可以重在鉴赏。如《陋室铭》、《蜀道难》,这些文章适合于反复诵读、体会欣赏。而有的文章,在鉴赏的同时,也该老老实实地落实汉语知识,如《鸿门宴》,可以从鉴赏的角度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但如果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文中有大量的语言知识,而且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如大纲中规定的实词,本文就多达27个,在这种情况下,仅重“人文”就无异于只搭建了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因此,文言文教学应从具体文章出发,该重“文”则重文,该重“言”也不要怕犯了“字字落实”的大忌。
  以上所述,只是有感而发,也许挂一漏万,未必能把“文言文该怎样教”这一问题说清楚。我只希望,在探索新课改的大军中,我是其中一员。我相信,天不负有心人,同行们齐心协力,终有一天,语文园地中,“文言文”这块荒凉的薄地必将生机盎然、姹紫嫣红。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我通过七八年的教学,深深地体会到了情感所产生的效应。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致,他们学习时容易受情绪的干扰,不喜欢的教师上课就不认真学,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学习时情绪的好坏、平时与教师的关系是否融洽,都会直接对教学效果
期刊
物理习题课教学是巩固物理概念、规律的重要环节,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本人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规范解题  就是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出优劣。不少学生答题往往与要求不符,或答题不规范,这是由于读题不认真、审题不准。要正确地指导学生读题、审题,抓住题意关键
期刊
所谓“学案导学”复习法,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先学先复习,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等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它也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教学模式。  首先,学案导学复习法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学案导学复习法,教师用学案引导学生把握好复习的方向,自主复习,并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演员”
期刊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色彩明丽,或优美绝伦,或黯淡萧索,都体现出了深邃动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散文中“美”的丰富因子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在散
期刊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让课堂回归自然。家乡的地形、土壤、植被、河流、气候、民俗风情等都可以纳入地理学习的大课堂。对这些,学生大多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
期刊
摘 要:要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一个中心 情感认知 激发赏析 拓展思维 个性创意 主动评价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
期刊
初中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阶段,而高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历史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辨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一、突出图像教学,扩展知识视野  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
期刊
摘 要:预习一直是很多教师积极采用的教学方法,但预习的一种实质性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将就预习内容选择的适切性、如何科学进行组织,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等等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有利于 科学组织 可操作 把握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预习是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学习。因此,有些老师每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那么,在当前新课改理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入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之初学生就能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环节,因此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概念教学应由“知识型”向“过程型”转变;概念教学应由“讲授型”向“探索型”转变;概念教学应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重解题、轻概念,造成了数学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