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混凝土结构转换层已成为城市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建筑的质量以及功能性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转换层技术的重视,做好转换层施工的分析计算和优化设计,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施工质量水平。本文对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9-0170-01
转换层施工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操作,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充分了解及掌握转换层的特点及形式,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周期,同时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用途和多功能进行综合性发展,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把下部的楼层作为商店、文化娱乐设施以及餐馆等使用;中间的楼层用作办公场所;顶部楼层作为住宅或者旅馆使用。用作不同的楼层,需要应用多种结构形式以及不同大小的开间。建筑的功能性特点要求下部作为公用的部分,有较大的灵活以及自由的空间,墙设少些,柱网稀疏些;作为办公用房的中间部位,有中等大小或者较小的室内空间即可;上部的小开间要墙多、柱网密。但实际上这种要求同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正常布置恰恰相反,因为结构的下部楼层有较大的受力,要在下部多布置墙和柱,保证其刚度,在上部逐渐减少墙和柱的布设,同时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性的需求,结构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要同正常的布置方式相反,因此,要设置混凝土转换层与需要进行结构转换的楼层中。这就使得混凝土转换层成为建筑的重要部分,转换层设计的是否合理以及安全性关系以到整栋建筑。混凝土转换层的节后设计通常是根据弱化转换层上部结构,强化转换层以及其下部结构的原则进行的,让混凝土转换层的上部主体结构和下部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可能的靠拢,一起到平滑过度的作用。当内部要有自由灵活的大空间的时候,包括轴线转变以及结构类型转变的时候,可以应用箱形、桁架式、空腹桁架式、梁式和板式等转换层;当框筒结构要在底层形成大入口的时候,可以应用梁式、合柱式、桁架式、拱式以及墙式等结构形式的转换层。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2.1转换层模板施工
2.1.1支撑体系设计
在模板施工底模板施工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底模板施工之前,针对支撑体系的设计也是关键。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实现确定支撑体系。设计支撑体系一般要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认真详细的计算。一般意义上这些指标包括剪力撑、步高、立杆等。在设计支撑体系的时候要重视在对应的模板之上铺设塑料薄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持底部温度。对于立杆的设计同样重要,对于立杆的设置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
2.1.2侧模支撑
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全钢质的大模板作为侧模。在精心选择侧模之后,要做好固定工作。针对侧模的固定一般是要选用锚固螺栓进行固定,同时对混凝土结构,支撑体系也要有很好的连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侧模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要观察结构是否具有石柱,如果结构本身无柱的话,就可以在预埋筋的地方设置二道螺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钢模板及时拆除,钢模板的散热性能非常快,散热性能快就会导致周边环境与侧模的温差扩大。温差扩大会对转换层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而我们要及时拆除钢模板。
2.1.3楼梯支撑
楼梯支撑也是模板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与侧模施工相比,楼梯支撑的荷载就小得多。在楼梯支撑施工的过程中要采用对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为了增加其稳定性,一般要对斜撑辅助以及槽钢进行精心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脚手架支进行加固处理。
2.2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是转换层的主体,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转换层质量与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保证钢筋锚固、钢筋连接以及钢筋搭设等符合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的施工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为:
①钢筋安装工作要提前确定主框支梁、次框支梁以及次梁的位置关系、钢筋数量以及安装方法等,鋼筋安装顺序应符合主框支梁、次框支梁、次梁的安装顺序,并在钢筋安装过程中保持钢筋间距,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钢筋安装的准确性。
②在对建筑转换层的主筋进行竖向连接时,应提前对施工图纸上的钢筋弯锚部分的走向进行标注,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对钢筋弯锚部分进行焊接时,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图纸施工要求,保证纵向钢筋的施工质量,在钢筋焊接完成后要对钢筋布置与焊接工作质量进行验收,保证钢筋焊接质量,以便于后续框架梁绑扎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框架梁的绑扎工作要严格遵照施工图纸的技术要求,当绑扎构件与大梁底板距离大于500mm 时,应采用悬空绑扎的方式,即先对大梁下部钢筋进行绑扎,在构件与梁底板距离较小时复位绑扎,保证钢筋绑扎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与要求,保证钢筋绑扎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2.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转换板厚度与体积较大,大体积的混凝土具有钢筋密、体形大以及工程条件与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内外温差。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混凝土配合设计。(1)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方式。混凝土施工是建筑结构的保障,选择斜面分层布料的施工方法,采取插入式振捣,确保每个混凝土泵有5 台插入式振捣棒的配合。分以下三道工序。首先,布置到出料点,使混凝土呈自然流淌状态。其次,布置到坡脚的位置,保证混凝土的下部结构密实。最后,布置到斜面中间部分,并在斜面的各点位置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与插入深度,每个浇筑的区域振捣工作应由专人负责,避免产生漏振。在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的温度要适宜,当超过三十度时,要采取降低温度应力措施,搅拌后的混凝土要及时送至浇筑地点进行入模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当依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及结构尺寸的大小,选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其中全面分层方案适合于结构物平面尺寸不是很大的建筑工程,分段分层适合于面积较大,厚度较薄的建筑工程,斜面分层适合于结构长度超出厚度3倍的建筑工程。(2)混凝土养护:施工中新浇筑的混凝土容易产生收缩,实施早期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混凝的养护主要是对构件的湿润养护,要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蓄水或者流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14 至28 天。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还需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除了适当的降温措施外应避免水化热问题的集中出现。当混凝土已浇捣成型后,必须采取蓄水保温措施,避免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别过大而造成裂缝,对于地下结构的混凝土,宜尽早回填,能有效避免裂缝。
参考文献
[1]刘永,郭黎娟,杨飞.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6(08).
[2]高鹏,谭泽龙.基于高层建筑工程中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设科技.2016(11).
[关键词]工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9-0170-01
转换层施工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操作,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充分了解及掌握转换层的特点及形式,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周期,同时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用途和多功能进行综合性发展,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把下部的楼层作为商店、文化娱乐设施以及餐馆等使用;中间的楼层用作办公场所;顶部楼层作为住宅或者旅馆使用。用作不同的楼层,需要应用多种结构形式以及不同大小的开间。建筑的功能性特点要求下部作为公用的部分,有较大的灵活以及自由的空间,墙设少些,柱网稀疏些;作为办公用房的中间部位,有中等大小或者较小的室内空间即可;上部的小开间要墙多、柱网密。但实际上这种要求同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正常布置恰恰相反,因为结构的下部楼层有较大的受力,要在下部多布置墙和柱,保证其刚度,在上部逐渐减少墙和柱的布设,同时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性的需求,结构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要同正常的布置方式相反,因此,要设置混凝土转换层与需要进行结构转换的楼层中。这就使得混凝土转换层成为建筑的重要部分,转换层设计的是否合理以及安全性关系以到整栋建筑。混凝土转换层的节后设计通常是根据弱化转换层上部结构,强化转换层以及其下部结构的原则进行的,让混凝土转换层的上部主体结构和下部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可能的靠拢,一起到平滑过度的作用。当内部要有自由灵活的大空间的时候,包括轴线转变以及结构类型转变的时候,可以应用箱形、桁架式、空腹桁架式、梁式和板式等转换层;当框筒结构要在底层形成大入口的时候,可以应用梁式、合柱式、桁架式、拱式以及墙式等结构形式的转换层。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2.1转换层模板施工
2.1.1支撑体系设计
在模板施工底模板施工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底模板施工之前,针对支撑体系的设计也是关键。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实现确定支撑体系。设计支撑体系一般要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认真详细的计算。一般意义上这些指标包括剪力撑、步高、立杆等。在设计支撑体系的时候要重视在对应的模板之上铺设塑料薄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持底部温度。对于立杆的设计同样重要,对于立杆的设置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
2.1.2侧模支撑
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全钢质的大模板作为侧模。在精心选择侧模之后,要做好固定工作。针对侧模的固定一般是要选用锚固螺栓进行固定,同时对混凝土结构,支撑体系也要有很好的连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侧模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要观察结构是否具有石柱,如果结构本身无柱的话,就可以在预埋筋的地方设置二道螺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钢模板及时拆除,钢模板的散热性能非常快,散热性能快就会导致周边环境与侧模的温差扩大。温差扩大会对转换层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而我们要及时拆除钢模板。
2.1.3楼梯支撑
楼梯支撑也是模板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与侧模施工相比,楼梯支撑的荷载就小得多。在楼梯支撑施工的过程中要采用对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为了增加其稳定性,一般要对斜撑辅助以及槽钢进行精心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脚手架支进行加固处理。
2.2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是转换层的主体,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转换层质量与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保证钢筋锚固、钢筋连接以及钢筋搭设等符合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的施工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为:
①钢筋安装工作要提前确定主框支梁、次框支梁以及次梁的位置关系、钢筋数量以及安装方法等,鋼筋安装顺序应符合主框支梁、次框支梁、次梁的安装顺序,并在钢筋安装过程中保持钢筋间距,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钢筋安装的准确性。
②在对建筑转换层的主筋进行竖向连接时,应提前对施工图纸上的钢筋弯锚部分的走向进行标注,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对钢筋弯锚部分进行焊接时,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图纸施工要求,保证纵向钢筋的施工质量,在钢筋焊接完成后要对钢筋布置与焊接工作质量进行验收,保证钢筋焊接质量,以便于后续框架梁绑扎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框架梁的绑扎工作要严格遵照施工图纸的技术要求,当绑扎构件与大梁底板距离大于500mm 时,应采用悬空绑扎的方式,即先对大梁下部钢筋进行绑扎,在构件与梁底板距离较小时复位绑扎,保证钢筋绑扎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与要求,保证钢筋绑扎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2.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转换板厚度与体积较大,大体积的混凝土具有钢筋密、体形大以及工程条件与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内外温差。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混凝土配合设计。(1)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方式。混凝土施工是建筑结构的保障,选择斜面分层布料的施工方法,采取插入式振捣,确保每个混凝土泵有5 台插入式振捣棒的配合。分以下三道工序。首先,布置到出料点,使混凝土呈自然流淌状态。其次,布置到坡脚的位置,保证混凝土的下部结构密实。最后,布置到斜面中间部分,并在斜面的各点位置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与插入深度,每个浇筑的区域振捣工作应由专人负责,避免产生漏振。在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的温度要适宜,当超过三十度时,要采取降低温度应力措施,搅拌后的混凝土要及时送至浇筑地点进行入模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当依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及结构尺寸的大小,选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其中全面分层方案适合于结构物平面尺寸不是很大的建筑工程,分段分层适合于面积较大,厚度较薄的建筑工程,斜面分层适合于结构长度超出厚度3倍的建筑工程。(2)混凝土养护:施工中新浇筑的混凝土容易产生收缩,实施早期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混凝的养护主要是对构件的湿润养护,要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蓄水或者流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14 至28 天。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还需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除了适当的降温措施外应避免水化热问题的集中出现。当混凝土已浇捣成型后,必须采取蓄水保温措施,避免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别过大而造成裂缝,对于地下结构的混凝土,宜尽早回填,能有效避免裂缝。
参考文献
[1]刘永,郭黎娟,杨飞.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6(08).
[2]高鹏,谭泽龙.基于高层建筑工程中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设科技.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