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来源不同、主导机制不同、分配主体不同、分配目的不同这四点上。
关键字:生产要素;分配;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依不同所有权参与分配,按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过程中生产要素所做贡献,由市场客观评价贡献大小。它是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生产要素是指在进行物质生产时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技术产权的逐步明晰,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基础上,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生产要素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应当参与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所有权是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收益权取决于所有权,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生产要素不同所有权且参与生产过程决定生产要素应该参与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它看似是分配方式的后退,实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他是让市场对要素市场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完善的价格体系调节生产要素等社会稀缺资源的流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理论来源不同
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来源于以斯密、萨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分配理论,斯密认为收入分配的源泉是劳动、资本、土地三者共同创造的价值,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据是要素的所有权。1萨伊把斯密的观点进行整合,他认为人力作用于自然物质创造效用,效用使商品具有价值,劳动、资本和自然力三个要素全都产生了效用,这三个要素可以分属不同人,各要素所有者在生产中要互借要素以完成生产,所以要素所有者依所有权以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形式获得相应报酬。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这些分配理论没有认识到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事实,否认生产决定分配,片面强调人与物的关系,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来源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认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对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劳动在具体的生产关系中是这种关系的产物,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分配模式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也会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
二、主导机制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分配制度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与按劳分配并存的,是以劳动要素为主导的分配机制。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其分配制度为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并不是按各要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贡献来获得收入,工人所获工资并非全部劳动所得,剩余价值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3劳动的所有权收益权不能完全实现,是一种以资本要素为主导的分配机制。
三、分配主体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大多数社会资产都是全民或集体所有,这部分生产要素所获收益归全民或集体所有,并按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可能拥有其他非劳动要素,资本所有者也可能通过管理、知识参加劳动,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是劳动者或拥有多种生产要素的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除劳动外,其他生产资本都归资本家私人所有,这就决定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就是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资本家,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是工人。
四、分配目的不同
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唯一最终目的就是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这种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追求的是资本物收益,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的收入不断扩大,而工人的仅为劳动要素的部分收入,工人与资本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最终工人甚至资本家在内的一切人都沦为物的奴隶,形成变态或扭曲的人際关系。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要素贡献分配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劳动不是唯一收入来源,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都可参与分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最终实现按需分配,分配的本质功能取向最终从物本价值走向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把资本主义的冰冷的物欲转向理性的现实的人文关怀。人在这种分配下结束物对其的奴役,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让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著;唐日松译.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91-100,207-208,321-338.
[2] [法]让·巴蒂斯特·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7.
[3]资本论(第1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21.
[6]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7]尤金·法马.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87.
[8]周静.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
基金项目:L19BJY034
作者简介:郭晓庆,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讲师
关键字:生产要素;分配;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依不同所有权参与分配,按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过程中生产要素所做贡献,由市场客观评价贡献大小。它是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生产要素是指在进行物质生产时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技术产权的逐步明晰,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基础上,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生产要素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应当参与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所有权是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收益权取决于所有权,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生产要素不同所有权且参与生产过程决定生产要素应该参与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它看似是分配方式的后退,实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他是让市场对要素市场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完善的价格体系调节生产要素等社会稀缺资源的流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理论来源不同
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来源于以斯密、萨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分配理论,斯密认为收入分配的源泉是劳动、资本、土地三者共同创造的价值,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据是要素的所有权。1萨伊把斯密的观点进行整合,他认为人力作用于自然物质创造效用,效用使商品具有价值,劳动、资本和自然力三个要素全都产生了效用,这三个要素可以分属不同人,各要素所有者在生产中要互借要素以完成生产,所以要素所有者依所有权以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形式获得相应报酬。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这些分配理论没有认识到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事实,否认生产决定分配,片面强调人与物的关系,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来源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认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对分配起决定性作用。劳动在具体的生产关系中是这种关系的产物,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分配模式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也会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
二、主导机制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分配制度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与按劳分配并存的,是以劳动要素为主导的分配机制。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其分配制度为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并不是按各要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贡献来获得收入,工人所获工资并非全部劳动所得,剩余价值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3劳动的所有权收益权不能完全实现,是一种以资本要素为主导的分配机制。
三、分配主体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大多数社会资产都是全民或集体所有,这部分生产要素所获收益归全民或集体所有,并按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可能拥有其他非劳动要素,资本所有者也可能通过管理、知识参加劳动,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是劳动者或拥有多种生产要素的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除劳动外,其他生产资本都归资本家私人所有,这就决定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就是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资本家,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主体是工人。
四、分配目的不同
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唯一最终目的就是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这种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追求的是资本物收益,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的收入不断扩大,而工人的仅为劳动要素的部分收入,工人与资本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最终工人甚至资本家在内的一切人都沦为物的奴隶,形成变态或扭曲的人際关系。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要素贡献分配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劳动不是唯一收入来源,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都可参与分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最终实现按需分配,分配的本质功能取向最终从物本价值走向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把资本主义的冰冷的物欲转向理性的现实的人文关怀。人在这种分配下结束物对其的奴役,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让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著;唐日松译.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91-100,207-208,321-338.
[2] [法]让·巴蒂斯特·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7.
[3]资本论(第1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21.
[6]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7]尤金·法马.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87.
[8]周静.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
基金项目:L19BJY034
作者简介:郭晓庆,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