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愉快,从而愿学思品好学思品成为思品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初中生; 思品课;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但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部分知识浅显空洞,原理枯燥乏味,法律条文繁锁,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被动接受的局面。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上好思品课的兴趣,就更为重要。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上思品课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保持学生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广大正在从事农村初中生思品教学的同仁共勉。
  1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重要一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需要老师把他们当作大写的人来对待,而教育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学会用情抓住学生,用爱感染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而爱与关心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学中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思想,更要经常使用赞扬、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殷殷的期盼,从而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其次,要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尊敬老师的基础上引发学习的兴趣。作为思品课教师必须以平等、民主、亲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决不可动辄讽刺挖苦学生,要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班级中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我们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平等的尊重,无私的爱心,从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使他们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愉快接受思品课教师的教学。
  2 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主阵地,抓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预设一些与教材内有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学习“初中生活新体验”时,就把这一群从农村各个乡村小学的孩子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和各个功能室实地参观,既熟悉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又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
  2.2 借助漫画,激发学生兴趣。漫画直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动用漫画,能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拒绝不良诱惑“时,采用大量的学生抽烟、吸毒、登陆不良网站上网等的危害的漫画,学生感受颇深,教育效果很好。
  2.3 利用实例,激发兴趣。一些事例,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出来,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同时能缩短教材上的理论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增强教育的真实性,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愿望,并能认识到事情的实质。在教学“自我新认识”时,利用教材47页插图,引入自己在赶车乘船中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议论纷纷,发言非常踊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很好。
  2.4 善用热点,激发兴趣。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大的时效性,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设置“热点”,这样既可体现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效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新进程,显示出思想品德课强大生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3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使看似空洞、枯燥、教条的内容活起来,使学生乐思好学?这就需要进行多样化的、不拘一格的教学内容设计。
  3.1 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手段合理化的切入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师生关系”时,有的同学说“某某老师偏心”、“某某老师太严肃了”、“某某老师和我们关系不错”…… 同学的讨论已经明显偏离了“师生交往新观念”这一主题,但也反映出他们渴望改变和老师之间的不良关系。思考之后,我找到了切入点,提出“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这一观点,马上,大家的思路和讨论转移到了“师生沟通的方法”这一内容上来,把现象和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切入点上,引发了兴趣,从而引起了积极思维和主动讨论。
  3.2 设疑、解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能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3.3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便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4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播放电视VCD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积极提升课堂品位,使思品课鲜活、丰满、多姿多彩,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推进教学创新,新气氛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改革;创新;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很受关注的热点。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来浅谈如何提高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性。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向学生灌输教条式的思想品德知识,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加上农村学生学习基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的老师们就针对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就初中地理课而言,每周安排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较为艰巨。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在地理课堂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地理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的老师们就针对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就初中地理课而言,每周安排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较为艰巨。如何上好一
期刊
【摘要】现行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体裁多样,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1 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新教材在我区投入几年了,其指导思想基本符合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努力面向我国初中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现行新中学英语教材的特点:(1)题材广泛。教材中阅读材料所占的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更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内在的发展要求,把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成绩与问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对于成绩,必须给予肯定;当然,对于问题,也必须给予正视。  【关键词】新课程;成绩;问题反思  1 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怎样让中学生更喜欢学习英语,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粗浅的看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3)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4)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  【关键词】融洽情感;开展课外活动;多媒体教学;积极性  引言  随着新课改“减负增效”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提
期刊
【摘要】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情感入手,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让幼儿喜爱音乐,溶入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培养;幼儿;音乐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幼儿的音乐素质,又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呢?  1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孔子的人文教育思想为依据以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理论基石,论述了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学校的班级管理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措施: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营造和谐环境、激发物质和精神需求、个性和合作相结合,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人文性。文章理论结合实际,层层推进,论据充分,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键
期刊
为什么要提倡民主化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角色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权威心理,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具有一种强迫性和压抑性,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角色意识,尤其是注意教态和语气问题,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面容和蔼、语气温和,富有情感,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威严感”、“距离感”;同时坚决不搞“一言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以便形成宽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