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厚江,男,1968年生人,汉族,郓城县唐塔街道办事处义和村人。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拥有六千万元资产的老板,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31年前,他初中辍学打工,替父还债12万元;做生意之后,他坚守合同不随意涨价,赢得了客户的尊重;棉纱行情遇冷时,他凭个人能力帮其他企业渡过难关。他说:“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最基本的是讲诚信。诚信让我赢得了顾客和社会的尊重。”
诚信做人,替父还债12万
何厚江是郓城县唐塔办事处人,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爷爷去牛羊交易市场拾粪,细心的他注意到,农民卖耕牛的时候,买主将一只瓷碗一摔两半,只要将其中一半交给卖主便可牵牛走人,下一个集日,双方在老地方碰面,以碗为凭付款——水浒故地这种诚信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诚信”的种子自此在他心里扎根。
1980年,何厚江的父亲查出患上了恶性脑肿瘤。几经治疗,欠债12万,却未能挽留老人的生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这12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正在读初中的何厚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辍学回家,替父还债。为了给帮助过自己家庭的人一个交待,何厚江承诺:“你们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我全家,这种恩情我会铭记在心,你们放心,我不管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会一分不少地把你们的钱还上。”何厚江把凡是借给自己家钱的人列了个名单,详细记录了借款人姓名、借款数额,从此,抱着账本闯社会。
为了挣钱还债,何厚江干过建筑工、汽车修理工。那时,学徒工一个月只能拿到43元的工资,相当于正式工的一半。从学徒到转正拿定级工资,一般需三年,为了早点转为正式工,挣钱还债,何厚江拼命地学习,只用了一年便拿到了定级工资。听师傅们说,开车有出差补助,还可以拿高一点的工资。于是,他就找领导要求学开车。每月发工资的第一件事,他就按照还债名单,一家一家地还债。到1996年,他如愿以偿地还上了为父亲治病欠下的所有债务,向世人诠释了“人死账在,父债子还”的信义本质。
诚信做事,抒写精彩人生
1994年,郓城汽车六队改制后,何厚江主动下岗,东挪西借了2万块钱,做起了长城润滑油生意,开始了他的诚信创业路。客户不管什么时候用货,哪怕只要一桶油,何厚江都保证按时送到。两年后,他顺利成为北京长城润滑油菏泽总代理。
2000年7月的一天,何厚江开着货车给高速路建设工地指挥部送润滑油,途中货车半轴突然断裂,何厚江和15桶润滑油被阻隔在半路上。为了能按时把油送到,何厚江跑到附近村里借了一辆地排车,一趟趟把油拉到施工现场。客户被何厚江的诚信所感动,最终和他签订了3年的供销合同。就这样,何厚江凭借诚信把润滑油生意越做越大,颇有经济头脑的他,相继在郓城开了三家加油站,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6年,何厚江涉足纺纱行业,创办了郓城玉河纺织有限公司。纺织行情瞬息万变,从郓城运到福建,一吨纱比签订单时涨价100到500元都是常有的事,一车下来有时候能相差1万多块钱。经常有人劝他把订单价格抬高或者不涨价不卸货,遭到了何厚江的拒绝,他说:“做生意不能光看钱,必须按合同办事,我不能因为钱破坏了自己的人品。”为此,业界给何厚江贴上了“诚信”的标签,不少客户和他续签合同,并且价格主动上调,来弥补何厚江的损失。2010年之后,尽管纺织行情遇冷,但何厚江的生意所受影响不大,不仅如此,他还帮郓城其他纱厂卖纱,每年从他手里出去的棉纱就有五百多吨,这全是沾了“诚信”的光——客户相信他的人品和产品质量,高价买他的棉纱也觉得值!
诚信郓城,是他努力的方向
在何厚江的账本上,只有未收的账款,没有欠款。其中有一笔27.99万元的欠款,三年没有改变,“这是福建的客户,当时我出于信任,没收货款就直接发货了,到现在账款都收不回来。”这是何厚江吃过的最大的亏,“如果客户都不讲信用,这个社会得乱成什么样?”何厚江对不讲诚信者痛心疾首,这就是他致力于诚信的一个因素。
2014年8月,何厚江筹建郓城县诚信建设促进会。在郓城电视台开辟“诚信郓城”栏目,印发《中小学生诚信读本》,深入学校进行诚信宣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诚信走访、座谈活动,推动企业加强诚信理念,现在已有1400多名诚信会员和150多个诚信会员单位,他们诚信做事,诚信经营,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氛围。2015年6月29日,首届中国诚信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郓城县诚信建设促进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诚信建设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现在全国多个诚信协会到调研学习郓城诚信建设经验。
多年来,何厚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诚信:2007年,出资为老家安装了路灯,为公司所在地捐资修路;汶川地震和鲁甸地震,他捐款近10万元,被授予“郓城慈善之星”和“情系鲁甸、奉献爱心”形象大使;作为郓城志愿者协会爱心联盟单位,何厚江积极参加敬老爱老活动,为多个敬老院送去月饼、食油、奶等慰问品;他还多次出资为郓城乡村秧歌队送去秧歌服、鼓、扇子等,助力乡村文明。
“我希望发动更多的力量,在郓城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人人护诚信的社会氛围,人人争做‘诚实守信郓城人’,让‘忠义郓城、诚信天下’成为郓城新的城市名片。”何厚江说。
诚信做人,替父还债12万
何厚江是郓城县唐塔办事处人,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爷爷去牛羊交易市场拾粪,细心的他注意到,农民卖耕牛的时候,买主将一只瓷碗一摔两半,只要将其中一半交给卖主便可牵牛走人,下一个集日,双方在老地方碰面,以碗为凭付款——水浒故地这种诚信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诚信”的种子自此在他心里扎根。
1980年,何厚江的父亲查出患上了恶性脑肿瘤。几经治疗,欠债12万,却未能挽留老人的生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这12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正在读初中的何厚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辍学回家,替父还债。为了给帮助过自己家庭的人一个交待,何厚江承诺:“你们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我全家,这种恩情我会铭记在心,你们放心,我不管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会一分不少地把你们的钱还上。”何厚江把凡是借给自己家钱的人列了个名单,详细记录了借款人姓名、借款数额,从此,抱着账本闯社会。
为了挣钱还债,何厚江干过建筑工、汽车修理工。那时,学徒工一个月只能拿到43元的工资,相当于正式工的一半。从学徒到转正拿定级工资,一般需三年,为了早点转为正式工,挣钱还债,何厚江拼命地学习,只用了一年便拿到了定级工资。听师傅们说,开车有出差补助,还可以拿高一点的工资。于是,他就找领导要求学开车。每月发工资的第一件事,他就按照还债名单,一家一家地还债。到1996年,他如愿以偿地还上了为父亲治病欠下的所有债务,向世人诠释了“人死账在,父债子还”的信义本质。
诚信做事,抒写精彩人生
1994年,郓城汽车六队改制后,何厚江主动下岗,东挪西借了2万块钱,做起了长城润滑油生意,开始了他的诚信创业路。客户不管什么时候用货,哪怕只要一桶油,何厚江都保证按时送到。两年后,他顺利成为北京长城润滑油菏泽总代理。
2000年7月的一天,何厚江开着货车给高速路建设工地指挥部送润滑油,途中货车半轴突然断裂,何厚江和15桶润滑油被阻隔在半路上。为了能按时把油送到,何厚江跑到附近村里借了一辆地排车,一趟趟把油拉到施工现场。客户被何厚江的诚信所感动,最终和他签订了3年的供销合同。就这样,何厚江凭借诚信把润滑油生意越做越大,颇有经济头脑的他,相继在郓城开了三家加油站,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6年,何厚江涉足纺纱行业,创办了郓城玉河纺织有限公司。纺织行情瞬息万变,从郓城运到福建,一吨纱比签订单时涨价100到500元都是常有的事,一车下来有时候能相差1万多块钱。经常有人劝他把订单价格抬高或者不涨价不卸货,遭到了何厚江的拒绝,他说:“做生意不能光看钱,必须按合同办事,我不能因为钱破坏了自己的人品。”为此,业界给何厚江贴上了“诚信”的标签,不少客户和他续签合同,并且价格主动上调,来弥补何厚江的损失。2010年之后,尽管纺织行情遇冷,但何厚江的生意所受影响不大,不仅如此,他还帮郓城其他纱厂卖纱,每年从他手里出去的棉纱就有五百多吨,这全是沾了“诚信”的光——客户相信他的人品和产品质量,高价买他的棉纱也觉得值!
诚信郓城,是他努力的方向
在何厚江的账本上,只有未收的账款,没有欠款。其中有一笔27.99万元的欠款,三年没有改变,“这是福建的客户,当时我出于信任,没收货款就直接发货了,到现在账款都收不回来。”这是何厚江吃过的最大的亏,“如果客户都不讲信用,这个社会得乱成什么样?”何厚江对不讲诚信者痛心疾首,这就是他致力于诚信的一个因素。
2014年8月,何厚江筹建郓城县诚信建设促进会。在郓城电视台开辟“诚信郓城”栏目,印发《中小学生诚信读本》,深入学校进行诚信宣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诚信走访、座谈活动,推动企业加强诚信理念,现在已有1400多名诚信会员和150多个诚信会员单位,他们诚信做事,诚信经营,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氛围。2015年6月29日,首届中国诚信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郓城县诚信建设促进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诚信建设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现在全国多个诚信协会到调研学习郓城诚信建设经验。
多年来,何厚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诚信:2007年,出资为老家安装了路灯,为公司所在地捐资修路;汶川地震和鲁甸地震,他捐款近10万元,被授予“郓城慈善之星”和“情系鲁甸、奉献爱心”形象大使;作为郓城志愿者协会爱心联盟单位,何厚江积极参加敬老爱老活动,为多个敬老院送去月饼、食油、奶等慰问品;他还多次出资为郓城乡村秧歌队送去秧歌服、鼓、扇子等,助力乡村文明。
“我希望发动更多的力量,在郓城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人人护诚信的社会氛围,人人争做‘诚实守信郓城人’,让‘忠义郓城、诚信天下’成为郓城新的城市名片。”何厚江说。